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
书名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
作者
马长寿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224026191
出版年
1993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数
492
定价
7.50
装帧
平装
标签
历史
清史
民族史
社会史
明清史
陕西
回族
马长寿
豆瓣评论
生活因你而火热
清代陕西回民起义长期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的刻意弯曲和少数文人的寡闻偏见,而非常缺乏这一事件的真实资料。马先生通过开展调查会、访问、考察历史遗迹和收集散失在民间零碎文献的方式向我们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2020-06-27
Arcturus
里面有个短评,说这本书是马长庆兄弟的洗白录。我快要笑死了,马长寿先生是建国以来第一代的民族学家,而且他本人是汉族人。有人附会马长庆,这和无知又有什么区别呢?此外,网文洗脑,洗的让一些人失去了看材料的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唉
2018-03-26
门卫
一派胡言,辛苦搜集一场加一星。
2017-08-26
桑甜
有意思的细节非常多。
2019-05-06
天城的海豹
好书,贵在内容原始,但重复者过多,马长寿行文中明显的倾向性又让人怀疑他的问询是否客观;回回的采访明显多有自我矛盾,同样的故事安插到数人名下
2024-01-08
蔚蓝桑
作为一个回民,我必须承认,当年的不少回民,其实没有学会怎么和汉人正常平和地相处(甚至今天也没有)伤痛的历史应该记住,但如果只记住仇恨,那只能说明进步有限。回过头来看《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桑德陈述他脱粉加缪的经历,突然让我觉得十分恶心:为什么在大义面前保卫母亲会成为一种罪?凭什么要做你那个道德绑架的选择题?真就在立场面前不分是非了吧?如果回民一直秉持这样的受害者意识,不愿意做公民,历史只能重演。p.s. 序言中可以学到不少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但受建国初期起义史影响太大,史料意义是有的,但不少论述难以服人。
2023-12-06
岡薩雷斯
作者搜集资料下了很大功夫,但把锅甩到满清头上则大可不必。熟悉西北史料者都知道明末“回匪”就已经是社会问题了。根本还在于明清西北贫弱的经济支撑不起来那么多人口。
2023-02-21
狗在思考
70年前做的民族学田野,按地区分章,记录了不少口述内容/碑文/地方志材料,不作改动都写下来,如果要研究这一事件这本书绕不过去。马先生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民族学家,这种眼光和意识,功不可没。。看到后记说因为这本书所以马先生被反右牵连,过得很不好,这本书也一直以各种理由压着直到90年代才出版。。打开豆瓣评论还有人恶意一星低分,真是无知又卑劣。。。
2021-10-18
0aizai0
删帖删的都不敢评论了。茴珉来买竹子,汉岷问:“你们买竹子干嘛?”茴珉笑着回答:“用来sha.你们这帮傻.(波依)啊。”
2020-02-26
油头虚翁
西北是中国最为贫瘠的地区,由于各个地方性集团对稀缺资源的争夺与控制异常剧烈,因而,暴力是一种普遍的地区现象,并非穆斯林所独有。这本书很重要,大体是客观的田野调查配上时而正直时而歪曲的议论。调查方议论化以适应革命宣传时期的主调,可以理解。关于同治回民起义/事变的研究,白寿彝说过「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弄清楚,不是算老账。」目前来看,再做出来些许成绩很难很难。
2019-09-06
遄周弥格
虽为观念所祟,难能不讳曲直美恶。
2017-01-21
abing
了解所谓回民屠杀的真相
2008-01-18
微雨夜行
这种肮脏的地也来洗,真是恬不知耻
2016-03-21
伊右子都
不同阵营,不同人物,不同阶层的口述,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翔实细发,作者保存资料之功夫,实为难得。至于其中的冲突之处,个人各有所执,各有所偏,难免及此不及彼,就东难就西。这则有赖爬梳,却不掩本书之可贵。
2018-03-13
啊呜
虽然心里明白不应该,但是读这本的时候,心里还是是抱着“以古鉴今”的想法。要是早点承认和面对问题,或许也不会错过和解的最佳时机,现在是民族矛盾连着经济差异,雪球越滚越大。
2015-01-07
梁大人
您说说您姓啥不好非要姓马呢,可不是上赶着被三无网文捉小辫子~
2019-06-01
……啐!!!
那条五人点了有用的一星短评可以呵呵了。此书在当年条件下,搜集/呈现资料已经做得非常好。让陕西汉人说“汉杀十回,一人抵命;回杀一汉,十人抵命”,让落脚甘肃的陕回说,在陕时候去看戏的不良回民其实看的是汉人妇女;后来左宗棠本来准备给投降回民河边好地,回民自己不敢要。虽说凡团练一概打倒现在看来未必立得住,不过忍不住会让人联想城管~~etc.
2015-11-27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