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建国方略
书名
建国方略
作者
孙中山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101080032
出版年
2011-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页数
323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近代史
社会
政治
法学
政治学
孙中山
建国方略
豆瓣评论
陈熹
高中时即读过其节选。购买时纯属处于装帧可爱。
2013-12-30
蚂蚁有问题
翻了一下《实业计划》,当做乌托邦畅想还是很有意思的。对新疆和西藏,赤裸裸地使用“殖民”的逻辑和语汇;以西方现代化为目标,力求按照西方工业革命的方式把中国从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使中国成为一战后列强过剩产品的倾销场以缓解国际矛盾避免二战……不愧是孙大炮,当成民初乌托邦想象的一环应该会很有价值吧。
2020-10-22
LuckyGengh
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屡战屡败,以革命之行动意志唤醒国人倾覆专制政府以建共和民国,更在于其提出建国后的一系列建设方略通过无数国人之奋力进取在今日已成事实。实业建设大多完成,心理建设契合改革逻辑,待先生期待的民权政治建成之后,为无数革命忠烈志士所期待的共和国乃告完成。
2019-01-29
钟爱海蒂拉玛
大炮啊,别那么虚头巴脑的,务实点儿很难吗?
2019-05-31
秋天的芦苇
“中国数千年来,以文为尚,上自帝王,下逮黎庶,乃至山贼海盗,无不羡仰文艺。其弊也,乃至以能文为万能。多数才俊之士,废弃百艺,惟文是务。此国势所以弱,而民事所以不进也。然以其文论,终不能不谓为富丽殊绝”…
2023-03-02
方源野(别鹤)
重温了一部分,从人打开内在力量的本质来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比《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和《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更加重要,孙先生深刻指出“知易行难”的荒谬和消极,“满清之威力,只能杀吾人之身,此敌之威力,则能夺吾人之志,且迷亿兆人之心”。从商朝傅悦给武丁说的“知易行难”开始,这种心理误区必有文化根源,一部分应该是武丁对抗的斯基泰侵略者传入,这是受到闪米特萨尔贡征服苏美尔后,遗下的依赖外在权威而懒于行动的心理,影响雅利安人;另一部分与受蚩尤的巫术影响的后遗症有关,蚩尤把万物有灵、人皆能行的黄帝古道,变成了依托于人牲人殉的迷信畏难,后来夏商开始大规模化,周公又矫枉过正变成了繁琐的人际关系,同样遮蔽了万物有灵的行动潜能。人类权利与自由的本质内核是行动力,行动力的本质是行动很容易,与大自然步步链接。
2023-07-13
履覆长清
只略览了方略之一,文法倒颇觉达尚。至志一道者,知即有易,行复知难。近人所幸,似是而非
2021-11-22
苏益格
孙中山思想很前沿比如遇见了大萧条,佩服
2021-12-12
williamhsu
读完,方知总理一片苦心。
2013-05-06
怎会
蛤蛤蛤蛤蛤蛤文采飞扬的国父啊
2014-07-20
清风不堪酬
抹掉孙中山的名字,这本书顶多二星(滑稽)因为各种靠谱不靠谱的蓝图太多了。但是孙中山,是近代少数真正去做的人。
2019-05-18
冬日沐昀
“心理建设”灌输一种能做、该做、要做的信念,“物质建设”描绘国家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社会建设”教导人们如何成为有礼有节的公民。大到铁路海港之规划,小到开会议事之用语,国父之诚、之才,令人钦佩!共和已过百年,当此重启改革呼声强烈之时,亟需这样的顶层设计。
2012-12-31
一个小标点
这版非常漂亮。“知易行难”与其说是哲学上的挑战,不如在宋以来中国重文轻武议论太盛的背景下理解,他说,远古的知识皆从冒险猛进中来,可惜后来国难临头还在各种议论。实业部分,借史扶邻在《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家》中澳大利亚记者瑞纳见到孙中山首次展示他的宏伟计划时的话——“(孙中山)带了一幅约6英尺见方的庞大地图,把它摊在地板上……他不因地图上的种种阻隔而气馁,只是握着画笔,在地图上尽可能地用铁路线填满各个省区和属地……他竟然天真地认为,画了这些线路,国际资本家就会提供足够的资本,在5至10年内把这项如此浩大的工程全部建成!”不管是资本或是军队都无,不得不倚靠军阀或外国资本,在这种前提下谈政治无异于天真,让位给袁世凯也是注定(胡绳书中详细陈述了清亡前后国内外各势力对袁的争夺,无它,有军队傍身耳)。
2015-10-19
盛世未眠客
“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一百年,这个民族经历了多少?这个国家又进步了多少?
2012-02-21
星河~努力煮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中国梦。孙中山的中国梦,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却也到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实业计划已经有一部分实现了,但社会计划依旧背道而驰,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回到民主建国正确轨道上来呢?
2012-10-01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