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点是人类如何在一个社会关系土崩瓦解的post-apocalyptic世界建立自己的特殊性,并不是在androids是否和人类相似或者more human than human,这是和改编电影最大的区别。短短一天的故事,但涉及话题非常庞大。科技带来的dehumanization(如mood organ),对分层社会的讽刺(J.R. Isadore被贬为chickenhead但却最有empathy),娱乐至死的预言(Buster Friendly)。2019-12-23
Word Count 61237,Lexile 490L;银翼杀手原作;Wzyboy 推荐;除了中间真真假假警察局桥段好玩之外,其他情节相当沉闷;这作品的确本来就不是爽作,探讨了众多深度问题,上升的哲学高度惊人地超前:何谓真,何谓假,何谓人?有人评价 Philip 一生写的作品主题就是这个,现在看来确实如此,答案涉及了稀有动物资源为主的消费主义,全人类合一的宗教,以共情为基础的的人类中心主义等;我自己脑袋愚钝,好在事后看了大家写的书评才意识到这作品有多么伟大;原来 Detroit Become Human 那个共情测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2020-04-19
比电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虽然电影我也是大爱。原著更多地是关于人的心理投射,如何在绝望的末世中寻找生为人的意义。Mercer是否存在是否是骗局根本不重要,只要人类的灵魂依然孤独依然渴望被碰触,他便可以是任何人,他便是永生的神。而电影的主题则更接近于“more human than human”这句座右铭,讲述的是被创造者反起对抗甚至超越创造者的这个古而有之的经典主题。此外,小说中还有一点也是异常牛逼,作者创造出了buster friendly这个永不停歇地在进行直播节目的脱口秀主持人。永远不休息,永远提供新的内容,任何时候打开电视他的节目都在那里。这不就是如今的资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的写照么?即便作者在他的时代只能将想象依托于电视,但是他还是触及到了我们的时代以及未来世界的关键。2016-06-0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