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心的岁月
书名
心的岁月
作者
保罗•策兰(Paul Celan)
英格褒•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0173290
出版年
2013-7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诗歌
德国
书信
外国文学
德语文学
保罗·策兰
策兰
英格褒•巴赫曼
豆瓣评论
衣鱼
嘴唇曾经知道。嘴唇知道。嘴唇沉默直到结束。
2015-09-02
Clostur
“你永远闭上的眼睛,使我通体变蓝。”
2015-05-23
kapy83
通过事实通往诗歌的无力,语言与语言外的掩藏,爱情的短暂抚慰,以为的诗人脆弱或超出凡人的诗人生命力。
2017-03-25
星野变
策兰最终只能独自承受巴赫曼永远无法真正深入的“更为久远的黑暗”,因而他转向了他的诗。如巴赫曼所说,诗歌保护着他。诗人是自己诗歌的承担者,而诗歌也是诗人的承担者。诗人只有和自己的诗歌相互证明。
2015-03-07
北河沿井斯塔
“我们相互之间要回避的地方,恰好正是两人都想在那里相遇之地…我的沉默也许比你的沉默更容易理解,因为我所承受的黑暗更久远。”“我已经选择的道路,都不会铺满玫瑰…我曾经对你说,你把我看得非常轻,同样真实的是,你同时对待我又比对待所有别的人都更沉重”。以后不会再读这类书信了
2017-04-21
牟仃
有几封信看的很揪心,特别是后面的人物年表,两个人后来都患上精神疾病,策兰甚至几次想杀死妻子~~精神上的压力造成的疾患令人唏嘘感叹~~两个人关系的张力成了一把双刃剑,当然个人经历是很重要的因素~
2014-10-05
思郁
用最俗的话说就是:诗歌与爱情
2013-08-13
鹤翎
巴赫曼,勇敢地追求她所希冀的人。充满力量,与之相较,策兰显得柔弱无力,晦暗,像一株集中营的边角缝里长大的植物。“玫瑰燃烧起来,在将被浇灭的地方,雨水在河流上漂起我们。哦遥远的夜晚!而那与我们相遇的叶片,在波浪上追随我们漂浮到入海口。”
2017-11-01
Odile
重点翻了翻戈尔事件那部分。"在巴赫曼看来,策兰的自杀是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继续。加缪称策兰的死为‘社会谋杀’。他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心情沉重。
2018-12-07
懋
心的岁月,指向生命。细腻的文字,一份份书信透过时间看这段关系。有人爱你,有人写诗给你,但也只能到这地步,恋人与挚友地位的转换就是这样不经意。心灵上亲密无间,生活里却是星辰各在一方。巴赫曼对策兰诗歌创作全身心的支持,策兰的痛,他们一起的痛。
2019-12-26
尼不可
我可以相信27岁的他和21岁的她是真爱,却不能用同一个词来形容37岁的他和31岁的她那段旧情复燃。也许是我狭隘了,在后来的故事里只看到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借势而上。不过人生来本就是要为自己打算的,更何况她是那么心甘情愿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只是看到她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男人厮守的同时依然为他留一个位置,对他有求必应,看到她傲视全世界,唯独对他潇洒不起来,不免有些唏嘘心疼。另,从翻译的质量上看,译者严重偏爱策兰太多太多,令人不时冒出速去看德语原文的想法。
2013-11-04
王水波蛋狐
永远不能对王家新芮虎的坑爹翻译掉以轻心......译成中文都不把倒装顺回来真是.......
2017-08-02
Sarcophagus
第47封:“你不可见的大教堂,你不曾被听到的河流,你深入在我们之内的钟。”——1957年10月20日策兰于巴黎致巴赫曼
2013-12-30
侯磊
我喜欢的保罗·策兰!诗人的书信是绝好的文章!
2014-09-30
91.7
我能夠理解經過集中營之後的策蘭如同驚弓之鳥般,對於一切評論都敏感到隨時可以爆發出毀滅性火焰(最後這創傷依舊毀掉了他、毀掉了他的家、甚至也毀掉了巴赫曼不是嗎?),可為何他可以對親近者這般殘忍?但最讓我痛心的是策蘭身死後兩位女性的信箋,從那封「他選擇了孤獨而無名的死亡」之後,我大慟死亡餘波之殘暴,又因它即將帶走巴赫曼而不忍⋯
2013-12-13
在兔子洞做果酱
小心眼,矫情女和心机女的奇妙故事
2013-12-24
长安
我以光亮回答透明,希望你也这样。
2017-06-27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