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好吃得难堪
    2020.10.14心理学系教授身份的黄启泰,文字里面毫无疑问充满了破碎、暗示,故事的不完整和切割,是人内心世界不可抑制的漫漶,侵入了现实的生活!而这样的现实,往往大多时候都是无解的!2020-10-29
  • RAD PandaaaYSR
    那些隐秘而私人的情感被以一种细密的笔触从头到脚描摹得一清二楚,于是连痛楚和火花都如此真切可感。2020-11-18
  • Anoxia.
    终于读完。读这本书时的我,仿佛在文本边缘里外穿梭,晦暗、混沌与清醒、共鸣并行。2020-11-08
  • MECVM
    结构和对象可能是有趣的,但技巧还是很稚嫩的未经雕琢的样貌。不耐读。另外不规范的表达和刻意为之的模糊边界感的手法处理的很差。很难相信这能够成为经典。2021-11-17
  • 李二狗
    诸多后设小说的尝试,比如兰波的那篇,还有繁杂风景叙述在乡土的注入,整体上试验性较强,但也有些些许稚嫩,特别是“写作”主题萦绕其中的时候,似乎在叙述的某种角力中走不出来,最有意思的是《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一个作者和一个司机在海边的相互折叠,很有意思2020-10-10
  • 小熊不洗澡
    这么泠冽的文字,记忆中的花莲竟然也变成了文字中的样子了。赔我记忆【狗头】2020-10-21
  • 四火火火火
    将一切逼近,再囫囵铺开,边缘再边缘,一切都毫无意义。2020-12-07
  • Rema
    确实是比较难进入的小说,如黄锦树在他论述内向世代的论文中所说,小说中的自我世界“溶蚀了现实世界的边界”,几乎没有理性和逻辑,在强烈的否定中(对自我的否定、对现实的否定、对现代主义的否定)成文。读这样的小说,需要调动的是感官而非大脑,方窥文字底下的精神世界。2020-11-18
  • 宁测测
    黄启泰构筑的文学场域更像是一个折射心灵深度与广度的内在空间。文字符号铺陈出虚幻世界,成为生命样态的展示力场。意识在不同的自我与他者间摆荡、沉降、蔓延,并在触及到“防风林的外边”前集体死亡。我仿佛真的看到作者边隐藏边大喊:“我是神灵,来认识我!”2020-12-03
  • 三歧研理
    修辞过度,逻辑不足内核稀薄无力,力图通过入微的描写炫技,却只能看出强烈矫饰后的顾影自怜。通过流动视角进行意识流描述,实际却无法将破碎的瑰丽图景联系起来 ,但显然只描写不叙述是不动人的,甚至只能带来沉闷和疲累,由冗长堆叠的修饰语组成的长难句对于读者是确凿的折磨。反倒是末几篇放弃了这种写法之后才尚可阅读。几乎出现在每一篇中的性之欲求和对阳具的崇拜与羞怯则更是让文本难掩阴湿。很多角色都是类人的空壳,尽管本书在男同性恋的心理分析上确有工巧,但显然私欲与幻想占据了主体,而觅食者中形似天使的女同性恋者们很好地证明了这种看似努力贴合现实的描写只是不实的虚像。无论本书被吹捧得如何华美曼妙,挖掘出了多少文字的潜能,结构的妙法,事实是太过私人的文字会削弱理解的可能性,这也使得沉寂成为一种必然。2023-03-03
  • 丑橘
    这本书很打动我也,那种自我“封闭”下的富足感。公共领域侵占我们的眼球,乃至大脑,难得有一本在意识流中擦边讲故事,将被忽视的内向型思考,破碎后重塑的解放出来,单冲这个,就对这本书好感upupup了。三十多年过去,外在危机并未减弱,只是人们更会习惯,更会找一个团体包裹、麻痹自己。但像列车不可避免地驶向断崖,故事终结的死亡比起象征无法挣脱的困境,我更乐观的把他看做自我意识的复燃。我想拍拍作者的小脑袋,不要担心,自洽是不会有终结。2020-11-01
  • 卓嵁明
    提名《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反向降落故乡的海盐青年,新切糖果的清甜,爱这种调调hhh~2020-10-02
  • 朱岳
    读了三遍,还会重读。一个侧面可以被归类为同志文学,但有的篇目很心理学,我想到佛洛依德一个经典案例“史瑞伯”,同性、乱伦、倒错、精神分裂,在写法上又是元小说。或者说,以精神分裂的方式写一个元小说,我2把我1写进小说,我3又把我2写进小说……2020-12-14
  • 今天也要开心鸭
    一次模糊主体的文本“实验”,通过弱故事文本试图传递浓厚的情感电流。书中的防风林是实物,也是作者企图创设的一个理性边界,感性在边界内不断企图碰触并寻求突破。当然我说的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看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故事因何而起,导向何处,甚至文中每个出现的角色都似乎是凭空而来,御虚而去,只将这过程中无法抑制的悸动,留予防风林中的我。2020-10-10
  • TOYSTORY
    作者很耐心,把许多东西慢慢编织进文字肌理。他说,这是一份漂泊无依的文稿,读起来有海盐的味道。其中对于同性情绪的描写,如同微小火花,小心的把那些自恋自毁的形象在黑暗中点亮,然后浸灭在水桶中。很多段落都像脑中左右互搏的呓语,对于这点我很有共鸣2020-10-11
  • #说了哦#
    但我还得琢磨,但我还得继续。2020-09-27
  • 伊夏
    已经不是用喜欢或者不喜欢来评价,这样的书写是重要的。对大众读者来说,除了第一篇,可能都显晦涩。这书我是建议把序言、文论和附录都读完再来读正文。宕开一笔说,最近后浪文学出的赖香吟也是“向内走”的,私人化的,情节不鲜明的。我拜托大家不要被泛社科化的阅读风气影响了,这些探索自我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就不应该被要求回应什么,它们就是它们自己,是更纯粹的文学和哲学本身,我们作为“防风林的外边”,应当敬畏种下这片“防风林”的人们。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