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ntee
    最近我也很困惑,所以对遗忘与记忆的关系很好奇,这本书也是围绕这对关系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张力展开讨论。就疫情来说,被迫封闭产生的心理创伤如何用文字记录,感觉记忆又能维持多久?从过去两年的疫情来看,个体的记忆要么不被允许,要么彻底忘记并被当作一场人生“难得”的考验,进而纳入正向的宏观叙事。如果记忆是必需的,那么忘记在多大程度上也是必需的?2022-06-20
  • 不存在者
    记忆是一把双刃的武器2022-06-02
  • 有静则美
    标题已经概括了书的主旨:为了追求和平,需要遗忘过去;为了追求正义,记忆不容推卸。二者矛盾又冲突。放在战后德国来写,还是比较精彩的。没有图片,议论偏多,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历史基础。 对我而言,要我忘记小日本曾经对中国人犯下的罪行是不可能的。我没有资格替受害者原谅凶手。2022-07-14
  • 范德彪兮
    一个脚注和引文都没有,这样好吗2022-07-29
  • 什么我都有预感
    灭绝一个文明最彻底的方式就是篡改或销毁集体记忆。2022-08-26
  • Friend_Laurie
    建议搭配记忆之场一起看,后者试图解释人们如何记住,而这本是讨论不要记住的必要性(想拉一下评分所以多给一颗)2023-01-30
  • 两只羊
    遗忘是一个关于修复与重建的问题,它被当作一个全新开始的先决条件2023-04-09
  • 浅斟低唱
    在高度影像化的当下,遗忘如何可能?或许媒介是人类推卸记忆的方式而已2023-04-01
  • 朵朵小时候
    前半部分对希腊史的回顾还可以。是在看红太阳的间隙看完这本小书,对于这段过去我们无疑是选择了遗忘,其实还是有记忆的必要吧。2022-09-27
  • shichalo
    正如作者交代的,这是一种历史论辩的书写风格。材料不甚详尽,重在思路和讨论。2022-09-27
  • 朱颐钊
    此书作为讲战后德国人反思与记忆之作,或可一读。近来探究公众记忆,日益感到,记忆的对象之和是个总量恒定的池子,此起则必然导致彼伏。总讲这也「不能忘却」那也「必需记住」,权当成是文学修辞还好,要是认真的话可就有些太天真了。2022-05-12
  • bookbug
    迈耶这本由96年那篇著名的学术演讲扩展修订而来的书看似单薄,实则异常厚重,其对历史面前选择遗忘还是铭记的探讨以及之后对两德统一前后精神问题的分析,的确发人深思。尽管所谓列宁演讲中那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中国广为流传,但黑格尔关于人类永远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论断也同样深入人心,所以在读完作者总结的西方自希腊罗马以来的诸多战争或杀戮事件后之应对,不难发现遗忘似乎是常态,好像如果不选择群体遗忘就无法与过去和解以致越过山丘似的,这点有点偏离我们惯常的认知,但细想又确实如此,否则那些惨无人道的灭绝式暴行与流氓式战争也不会总在循环往复了。2022-05-13
  • 潇潇雨
    他们是欧洲人,我们是东德人,那谁是德国人…2023-11-30
  • 苏野
    在遗忘和记忆、过去和现在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对两德统一前后东德人精神世界的描述,颇能让人联想起天朝。2022-05-14
  • 渣小鑫
    如何选择整理自己的记忆,是一门学问。而如何整理归纳历史,则会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有些伤痛需要忘记,而有些需要消化成力量,进行吸收与成长。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