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aLinkkk
    强行煽情真是戳中了我的死穴…2024-05-27
  • 菠萝莉娅
    非常不喜欢吴细妹这条线的描述,作者理解并共情底层男性的痛苦,尽管路数不新鲜却靠扎实的描述让读者代入其中,可同样的方法却对女性失灵了,说到底,是对女性的“不幸”的想象太过于匮乏——被侵犯、不幸的婚姻、生育、渴望爱情和被拯救......太典了,已经能想象本来就缺少女性主导视角的正午能拍成啥样。以及,整本书最动人的其实在后记。2024-06-12
  • 飞鸟猫
    巧合太多,不是靠智商推进查案。往“苦命”煽情,有一种“就要让你唏嘘”的刻意。两星半吧。2024-05-08
  • 欧森
    太多抒情了,好烦,基本三分之二就说完了这个故事,只是最后又强加了几个生硬的反转,不知道这么高的口碑是怎么传出来的。2024-06-05
  • 木又寸
    其实全身而退的只有田宝珍,她也是整篇唯一一个从农村逃出来,脑子清醒的就像重生过,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否认自己的欲望,重视自己的前路,不后悔自己的过去,把命运紧紧抓在自己手心里的人。2024-04-15
  • 老鱼
    悬疑设置纯靠省略主语的叙述方法。小说和推理毫无关系,情节之曲折倒是很有《故事会》那种都市传说的味道。从村头到巷尾,乡村生态、小镇故事和几个街头人物形象实在过于经典,以致于没什么意思。小说的对话写得稀烂,所有人物没有半点儿个人语言特色,全都像是民国剧里走出来的城市学生,一口一句半文不白的矫情味儿。从一堆张爱玲风格的比喻中也能感受到这点。作者的文风同理,一股网文风,在莫名其妙的地方把一个词留一半,制造一种拿腔拿调的做作感。作者仿佛有种在给每个角色写判词的使命感,俯视着人物的行进与挣扎。其实我倒不觉得小说必须承担一些“人生命运如此如此”的长吁短叹。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