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流言
    大概感受,原住民最惨,且最没关注度,其次是妇女,还有儿童,有点权力的都牛逼大了,剩下的就跟身份关系不大了,看各自在群体里混的怎么样。逃跑的人比较多,反抗的几乎没有。大部分人也就是活着,说是萨哈林的群体调查没毛病,毕竟都是群体,没有个体,人大多是编号和数据,除了官爷,官爷们大概是放牧的牧羊人。2022-03-09
  • 蚱蜢
    诗意笔触好像谈不上,不过做文献资料的重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2022-02-12
  • 阿福狗
    唉,契诃夫是怎样一个人啊。这样睿智,这样认真,这样充满悲悯。2022-03-04
  • 驳岸人
    精华于第十六章、二十一章、二十二章。2022-02-16
  • 重较
    不是旅行文学,而是纪实文学。人性的恶是掩藏不住的,尤其是在弹尽粮绝的令人绝望之地。2022-02-14
  • 酥酥酥嘭
    我一直想知道,流放西伯利亚的人都在干什么。而流放萨哈林岛的人,去西伯利亚都是梦想。2022.3.212022-03-21
  • lemmo
    不只是遭受流放、严寒、饥饿、酷刑......那里更没有人的尊严的存在,作为苦役地的萨哈林简直就是人间地狱。2022-03-22
  • 木手
    太美妙了,以巨匠的洞察力和文笔去书写蛮荒之地,更大意义上,是某种“人类学指南”。库页岛和堪察加,也必将是我的命运之地。对契诃夫,需要再认识。2022-04-05
  • 卢西安
    流放地不再是“死屋”,而仍伤疮丛生。“自由病,对某些人来说,具有周期性,倒很像酗酒癖和癫痫狂。”2022-03-24
  • 琴弦微冷
    理解契诃夫的悲悯,从此开始2022-04-05
  • 及迩
    文学伟大,让我们窥探到我们不可能历经的生活。2022-07-09
  • 木子南
    契诃夫不愧为世界级屈指可数的大作家,能够驾驭多种文体是强写作能力的标志。本书更使我确信,大作家一定能突破“四堵墙”、与现实社会建立有机联系,展现对整体世界的渊博认知。在无人问津、没有真理的流放地,匮乏使盗窃与逃跑成风,使女性麻木于出卖肉体。契诃夫未止步于简单的人道主义同情,而是带着改造关切进行调研的,提出加强行政力量、环境改善优于单一惩处等建议。这次东方远行亦使他更臻于成熟之境,惜乎后来英年早逝。难忘他对当地女性、原住民和鞭刑的描写。2022-03-27
  • worldsy
    “旅行记”几乎只体现在作为序篇的《寄自西伯利亚》和零散的片段,大量的数据、口述让契诃夫的这部非虚构充满田野调查的意味。阅读时不免惊异:他是如何只用笔记录下如此多的细节(譬如冗长却幽默的“叶戈尔的故事”像极一篇独立小说)。他挨家挨户地访问、观察(尽管到了后半段的南萨哈林也开始疏懒工作——so常驻田野真的很考验耐性),还特别描写了岛上的其他族群(基里亚克人&阿伊努人/爱奴人)。btw,出于地缘的关系,很容易由库页岛(即萨哈林)联想到北海道的环境、产业(渔业——它们过去都有那么多的鲱鱼!)。萨哈林的主权、考察历史、流放管理制度、苦役犯的背景和生存方式,种种方面的论述也常令人鉴古思今。2022-12-17
  • 安提戈涅
    直到现在,专传记作家仍然喜欢在契诃夫的传记里讨论他前往萨哈林岛的目的,并为此争讼不休,我想,契诃夫早就在回复一个青年的信件中间接地进行了自我解释。信中,契诃夫说人不应该在别人面前感到渺小,人只应该在大自然中感到渺小,在人群中,人应该感到的是尊严。前往萨哈林的整个旅程,就是一趟人领受自然的狂暴、残酷与壮丽的经历,天地浩大与天地不仁是一体两面的,所以这趟旅行也是他体察人的存在的渺小、困苦与坚韧的经历。对人和自然的双重观测,不正是契诃夫文学创作的核心魅力。2025-02-24
  • 西窗随笔
    契诃夫唯一的非虚构作品。萨哈林就是库页岛,沙俄侵占中国的土地,后来成为了俄国的苦役犯流放地。这本书不能说是游记,更像是社会调查报告,这本书和这次旅行对契诃夫的后期作品有巨大的影响,其描述的萨哈林岛的情况,对理解后来的古拉格也有用。2022-03-19
  • 9号球
    知道这本书还是通过天吾给深绘理读书,在森林里行走的人,不能走在公路上。书里介绍的基里亚克人和爱奴人的生活面貌很有意思。流放之地处处弥漫着苦难的故事,在如此恶劣所有人都很苦的地方,女人还是能更惨,她们是可交易的物品是奴隶而唯独不是人,直到今天在有些地方也没有变化2022-02-21
  • 乔峰
    俄罗斯作家,写非虚构和虚构一样:远离故土的苦役犯,无处不在的鞑靼人,被欺凌和屠杀的土著。破烂、恶臭的树皮小屋里,绝望的夫妻眼睁睁看着五个吃不上饭的孩子,他们连馊掉的面包也没有。最小那个孩子在摇篮里发着高烧,马早就卖了,他们无法赶去五十俄里之外的诊所。第二天他死了,他的母亲就疯了。2023-08-27
  • 空山
    萨哈林旅行记是我读过的最困惑又最投入的旅行记录。或许不应称之为旅行记录,而是一份调查报告。我的困惑在于这样一种通常难以卒读的材料,为什么自己会读得手不释卷。或许这是因为这部作品是细致的调查、优美而不过分渲染气氛的环境描写、忧虑不满但却克制的评论,以及文字平实但却充满人文情怀的人物记叙的结合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后面那个对人类极具关怀的作家的心。不过,萨哈林真是人间地狱啊,我在这样湿冷的天气里读这本书,一直在想的就是,人生实在太困难了,但契诃夫真勇敢啊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