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不受掌控
书名
不受掌控
作者
哈特穆特·罗萨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208176270
出版年
2022-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
180
定价
58.00
装帧
精装
标签
社会
哲学
德国
社会学
社科
社会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罗萨
豆瓣评论
pior
要时刻提醒自己掌控是为达成目标的工具,而不要执着于掌控本身。
2023-08-10
遣词
飞机地铁上读完 并没有太过脑子
2023-06-06
Yyy
共鸣只存在于有掌控可能性,但无法完全掌控的过程之中—这类观点在许多不同领域中都有类似替代,在游戏设计中,这叫做游戏性;在编剧中,这叫做冲突;甚至在弗洛姆的说法中,这是一种存在式的思维。归根结底,控制本身就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定义,这一本质的矛盾也是在所有社会领域中无法避免。
2023-07-10
之暾
我们忙着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可能。我们在吃穿用上面层层叠加,变得更加讲究。我们就是欲望本身。我们不得不通过了解和掌握更多,来过得更好。生活本来应该做减法,可是被现代社会推搡着,向世界敞开的我们不得不立于物质和欲望之上。
2023-03-11
咕嘟咕嘟沙梨酒
“在我们的文化感受中,关于增长的观点完全变了个样,它越来越从一种期待变成了一种胁迫。增长、加速、创新,不再像是一种承诺……而更像是一种末日启示录一般、幽闭恐惧症一般的恫吓、威胁我们……”
2023-03-16
tcc
Rosa的体系容不下实践的概念。在他刻画的图景裏不存在人和世界之间的原初关系,存在的只是这样一个过程,对象对主体产生触动,主体再通过自我限制(所谓不受掌控)以达到自身和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但这种和谐完全是反思性的,它的结果仍然是一個原封不动、完全未被触动的对象世界,而在其中被要求改变的东西,只有主体的心智状态,即你的处世态度
2023-02-19
鳄鱼野
很适合思考亲密关系(?
2024-12-11
一瓢道人
提出了问题,但根本没有解决问题。verfugung是认识、抵达、管控和利用,Unverfügbarkeit不仅是一种客观上的失控状态,也是主体对第二自然的“无能为力”,也就是主体能力的缺失和不完善,那我们就抓住这点去批判就好了,而不应该去强调什么事物本身就是无法控制的,共鸣是半受控制的,莫名其妙导向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真的很削弱你作为批判理论的批判态度啊(罗萨你还记得什么是批判理论吗。就“主体在共鸣中与事物连接”,我都觉得像玄学磁场了
2024-05-01
秋准。
情动、偶然、敞开、拥抱/触动/共鸣、关系……几乎每一段都幻视塞吉维克的论述,尽管罗萨是更为体系化的社会学论述,而且他的神秘色彩也更明显。可以说这是一种重病者的世俗神学,在浓厚的悲观氛围中祈祷弥赛亚式的与世界/神共鸣。
2024-10-28
Prunus d
整本书读下来就是:放弃抵抗,做个P人(大雾(提供了一个更“高层级”的解释,也从译者序里面了解倒了学派的 intelligence lineage 而不是当下的鸡汤书,还是有价值的
2024-02-20
Nick
有趣的小书,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表达与洞察。大学者亲自为普通读者撰写自己学术巨作的简明通俗版,简直人间清流。不过作为外行,为啥觉得四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无甚显著的理论推进呢,一代代读过去都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2023-04-18
最后的我
我们之所以产生欲望,是因为某些事物我们无法掌控(半掌控),我们希望得到回应。但如果我们完全掌控(内卷),则欲望会消退,事物会乏味。因此,世界的关系在于“可触动”,而非“可掌控”。共鸣也非常重要,共鸣使我们对世界图景产生内在兴趣,产生自我效能,并吸纳转换作出回应,异化则导致我们不再被触动,一切趋于可计算和斗争关系。这个逻辑很有启发,但是好像没有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德语翻译真的不容易)
2022-10-25
星川織柳
这本书评分出我意料的有点高…把它当作一个小读本翻一翻就行了。整体讲的东西和他上一本书一样直白(翻译老师翻得很好),作为科普读物来说非常之不错。但是翻来覆去讲的这件事还是比较浅…从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出发其实就是讨论意识、感受、知觉等这类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反思身心二元论和物我两分。这种“共鸣”要的是什么?是让事物在其自身的存在中显现,是我们不全被技术和参数裹挟,是一种新的物我关系,以及在此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22-10-25
Hier Tanze
读完不仅怀疑罗萨的共鸣理论只是用一些新词汇包装了旧理论(的一些表面),而且疑惑它是否真的是一种批判理论。在批判性的社会结构方面,完全因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而“共鸣”则似乎可还原为海德格尔式的“在世”和“存在的牧羊人”,罗萨继承了海德格尔强烈的反现代性立场,对自然过分推崇,并对一切现代事物反感,似乎现代技术带来的掌控力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连生育技术和电脑都十分糟糕(为什么我只能和雪,但不能和我的电脑发生共鸣呢?)。共鸣理论看上去只是一个去除掉了具体本体论内容的德国浪漫主义,后者也同样是在反思工业文明的影响中产生的。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离批判理论更远,并不强调社会结构的改变,而是无力地寄希望于个体的自我认识和生存方式的自发转变。如果这是第四代的话,那只能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2022-11-06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