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不做告别
书名
不做告别
作者
韩江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22518954
出版年
2023-7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页数
288
定价
58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文学
小说
韩国
外国文学
韩国文学
韩江
2024
豆瓣评论
mtdzxzz
仁善啊,我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我只相信你。因为太想你了,有时候觉得真的看到你。我想割破我的手指给你吮吸,你能不能不要离开我?一部极度关于爱情的小说
2024-10-28
欢乐分裂
井口泄下的弹雨,排队被射击的人群,被枪指住的婴儿脑袋,吞下尸身的大海,从此不吃海鲜的幸存者,喂血救女的妈妈——济州岛四三屠杀的哀绝惨叫被扼杀在尘封沉默,黏稠滞重的血腥渗进人们无穷噩梦,痛感凌迟着几代人的身心;受害者后代仁善探访、搜寻、直面家族惨史和历史真相,个人与群体的创痛在意识的洄流中并置,其断指具象征意义——为了保持手指的活性,须隔三分钟扎一次,点题“不做告别”,就是要时时去戳痛伤口,要保持疼痛提醒人们永志不忘,“得思念什么才能坚持下去”。破碎生活如“掉进杯子里的方糖”,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蓝》之洇湿的方糖;全书最高光段落是庆荷冒着大雪去找仁善,两人叙述渐渐合体,记忆的主体开始接力,写得如大梦般恍惚迷离,又呈现出幽灵视角的森然,几乎以为这是亡者之间的对话,雪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2024-10-24
乙左左
用轻盈的带着诗意的笔触描述沉重的题材,也是韩江擅长的创作手法,文字营造的氤氲氛围,让读者有坠入梦幻的感觉,而那暴力与死亡本身就带着某种让人无法想象的残忍,再加上被掩藏的真相,逐渐消失的记忆,一段段无法重来的人生,甚至是令人怀疑其本质的人性,一切都有着虚幻感。我不喜欢小说带着过多的目的性,但需要有这样的文字去记录,去思考,去创造,同时也证明了,艺术性地表达有助于沉重主题的升华。
2024-01-03
方士橘
这次是大家都认为韩江最好的伤痕叙事创作路线的延续,同时她又一直往“诗化”语言(我觉得更像呓语)前进,读来实在喜欢不了。她写的东西很空泛,并且我不认为她是会写诗的
2023-12-27
凪
读这本书很快,甚至很轻,比《少年来了》轻很多。《少年来了》充斥着最血腥与真实的人物,而这个故事里,虚虚实实,鸟儿、雪花这些最轻的事物,承载着另一段历史的无限之重。怪不得可以被引进到中国大陆,因为它足够诗意,不想深入探究历史的人,可以合上书,发出一些感慨,然后离开。但愿意探究历史的人,会越来越发现其中的沉重。这当然美国帝国主义和韩国军国政府的合谋,但这背后,我们要如何理解二战与韩战,也是值得思考的内容。想到自己或许真的要去到一个一年之中五个月都是大雪覆盖的地方,会觉得害怕,雪里藏在太多的不可知,连血都可以覆盖。看这本书刚好在天上,书中的叙述者“我”也就是庆荷与仁善,像是两个幽灵,飘荡其中。
2024-03-08
sailingday
写得真好。总想看李沧东来拍
2024-01-16
Cc_
同样是书写屠杀与暴力,可能刚读过贺淑芳的《蜕》,再读这本就没有那么惊艳了。《蜕》是剥去叙事的驳杂之后仍然面对那个更深的混杂,《不做告别》要拨开精心编织许久的碎掉的结晶、带血的薄冰、柔软扑腾的翅翼,坠进过去的呼吸声。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书写,终于小心揭开以书页或口述为证的事件之后,就抵达那个清晰的真实了吗?(现实与虚构的拉锯,因而虚构,或小说的意义何为?)感受力的保存是一件事,可《蜕》也告诉我感受力可以带来更敏锐、更清晰的思辨。但,还是要谢谢你们的书写。
2023-12-16
盐少女
一直很喜欢济州岛,尤其是冬天,反反复复去过很多次,所以,当韩江写到雪天等公交的场景时,几乎毫无障碍地就代入其中。我不曾知道,这个宁静的小岛,经历过这样惨烈的屠杀,我不曾知道,起起落落的飞机跑道之下,埋葬着那么多亡魂,我不曾知道,在这居住劳作的人们,拥有如此悲伤的集体记忆。雪花落下,大海翻涌,掩埋了,卷走了,一切平息之后,谁会记得,谁来讲述?无论如何,我都感激这些记述者。下一次,当我再度踏足这座岛屿之时,无论如何,都将有另一种心绪。
2024-01-03
Jaspersona
几乎是韩江个人印记最重,也是写得最好的一本书。用梦境、回忆和幻想串联起历史和现在,引入暴风雪、鸟、鲜血、民俗传说这些韩江标志元素,用运用自如的残酷美学手法一口气写出断气的婴儿、冲散的尸体、倾泻而下的子弹、枕头下的锯子和眼珠里燃烧着火花与烟灰。甚至在如此饱和的情况下还细致描写了母女因为厌恶自己从而厌恶对方的复杂情感和隐晦的爱情。同样是书写国家暴力,《不做告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少年来了》,但不同于少年的倾斜而下,告别写得极其克制和精巧,从某一方面来说,出版这本书也很大的弥补了我暂时无法出版《少年来了》的遗憾。
2023-11-27
⠀
看的时候总想到张纯如,她在写南京大屠杀时应该也如此痛苦最终不能存活吧。比起其他读过的韩江的书,这本以史实为底,像是踩在坚实又悲痛的大地上。韩江的文笔和氛围感都很浓郁,段落和语句总是破碎,这本算是读起来提着口气有引子带领的。读完除了深沉的惆怅也别无他法。过去的伤痕一直影响到现在,像大地震后的余波,历经数十载
2024-02-11
李欣原
我对这种写作方式完全不感冒
2024-01-09
ROOT1886
天呐这个翻译…语序(原封不动韩语的倒装)、断句、介词的使用,读起来像是给韩国人看的中文译本…加上与之对应混乱的标点符号,没有帮助分句或者引语,而只让语义更加令人困惑…以及错别字…国内出版对韩江这么不尊重吗?
2023-12-17
闻夕felicity
我是从韩江的这本书,才知道还有济州岛大屠杀这件事,才知道除了《少年来了》描写的光州事件,连济州岛这个看起来这么无聊的地方竟然也沉默着如此惨痛的历史。韩江的《不做告别》所讲的故事,试图提供一些叙述,一些声音,从三个女性的角度:一个是写完叙述光州事件的《少年来了》之后奄奄一息的叙述者,一个是济州岛大屠杀事件的直接幸存者和发掘者,一个是幸存者与发掘者的女儿、第二代的叙述者与发掘者。对屠杀的描述可以有多少种呢?最简单直白的是像《少年来了》,或者《最后一人》,或者《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 卢旺达大屠杀纪事》。韩江在讲这个关于济州岛大屠杀的故事时选择了另一条路,跟《少年来了》殊途同归的一条路,看似远离却更加回归的一条路,也是更难走的一条路。她是泣血走的,一步一个血脚印,但她走到了。
2023-12-27
布卤
韩江的文字越来越美了,笔力也越来越成熟。可是,我不喜欢这本书,隐藏在密密麻麻心事下的真实事件变得模糊且无足轻重。我讨厌沉迷在情绪里。这是年轻不懂事的人才会做出的事。克制有时是加法。
2024-02-15
阿布
我买了平装台湾版,又从图书馆借了韩文原版,拿到这个精装简体版发现某些本以为会删的译文不但保留了,而且处理比台版好、更贴近韩文原意(比如빨갱이,此处不便展开,详情请看书),书封的营销文句比台版更鲜明(台版列举本书在韩国得了两项文学奖及是三家电商畅销书,但中国读者不熟悉这些奖项和电商啊)。当然,也有不得不删改的字句,比如仅出现两次的“6·25韩战”改成“战争”,我觉得在当前出版形势下可以理解,对全书影响不大;不过,第222页第四段删了最后一句“听说没有失去胃口的人活得久,妈妈会很长寿的”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另外,由于用的是台版译文,译者的两处误译(详见台版条目我的读书笔记)编辑没有看出来,译者也没有把韩江那几百字的参考文献翻译出来。希望再版时能修订增补。最后有彩蛋:简体版《少年来了》即将出版
2023-12-29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