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bottom whisper
    总体给四星吧,还是蛮有意思的。最精彩的是第二部,作者用流畅的笔法写出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以及步步入侵,直至发动二战。其中种种现象,令人深思。2023-04-08
  • 雪斋随笔
    说实话,这本书的着眼点确实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读起来索然无味2023-04-07
  • 辛彬
    好厚的书,二十世纪,一个美国新闻记者,经历了1900年到1988年以来,所有大事件,关于美国、欧洲、印度、阿富汗等,完整参与记录了那个时期西方世界的新闻导向。2023-01-31
  • 森森
    很好读很好看,瑕不掩瑜有些材料过于细碎2023-03-19
  • 觉今非又昨非
    一个毫不掩饰的美国进步派知识分子,对我而言魅力仅仅在于初中的时候读第三帝国的兴亡读的津津有味2022-06-23
  • Step
    没啥可说的,厚重的不仅仅是书,也是作者的经历与人生2022-08-07
  • 慢慢爸爸
    没有第三帝国的兴亡好。此书的第二卷最值得看,第一卷主要写作者年轻时的经历,也还可以,第三卷较琐碎无聊而且与前两卷有些重复的内容(非文字完全一样的重复,而是情节上的重复),还有不少篇幅用来反击作者的作品的批评者,而这些反击,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未必有营养。2024-08-14
  • 天真的诗
    第一本的译者汪小英、邱霜霜,翻译水平可以说连基本汉语语法都搞不清楚,错漏百出,语文能力可以与《荷尔德林传》译者何俊老师一战;这本自大、不分黑白的自传,其自知之明水平在20世纪所谓的名人中堪比李宗仁回忆录;最恶心的就是邓肯的故事,从今以后谁还要把她和美联系在一起我会当面吐出隔夜饭给你。还剩几页没读完,真是莫大的考验,因为真的恶心。此外,现在豆瓣的书评都是认真的吗?看着比淘宝评价还假!2024-03-02
  • 培根漫步
    20世纪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夏伊勒能够亲历如此多且重要的历史节点,只能说命运使然。他用这部回忆录纪念他所生活的年代。作为一个已经走过了21世纪前23年的读者,看完全书,感到时光如梭,恍如隔世。2024-01-18
  • 自由的心
    伟大的回忆录,极精彩, Shirer以记者的敏锐视角为我们再现了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一段历史,作为德国人后裔,他生长于美国偏远乡村,怀揣着对当时世界中心欧洲大陆的向往,远赴巴黎成为一名记者,近距离接触了一众名人,还见证法西斯德国从崛起到毁灭的整个过程,他亲历诸多重要历史事件,体会详实、独特,二战期间德国咄咄逼人的进攻和欧洲大国政治家们的自私、软弱、无耻和各种交易像小说一样紧张刺激,Shirer现场见识希特勒极其蛊惑人心的演讲,细致观察了希特勒极其身边党羽,客观全面的勾勒出这个狂热、阴险、狡诈、满嘴谎话的独裁者的画像,漫卷媒体的虚假宣传,德国民众对于希特勒狂热的支持触目惊心,战争的创伤给人类带来的满目疮痍,痛入骨髓。作品也回顾了他的人生,见证、反思历史,价值非凡。本书翻译也极出色。2024-03-03
  • Ivy Pan
    前两部更精彩,尤其是第二部,关于二战的,看得停不下来。第三部有很多内容虽是总结也略显重复。迟暮之年,作者似乎有许多荣辱和私人恩怨仍无法释怀,而友人爱人相继离去,亦有太多年华转瞬即逝的无奈。在作者的文字里遇见群星璀璨的二十世纪,回忆对共同流连过的欧洲城市的相似感受,也追随他的足迹,匆匆经历颠沛流离的人生起伏。或许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的过完这一生吧。翻译特别好,读起来很流畅。2022-11-19
  • 野渡无人
    太精彩了!一个世纪的故事胜过2000年的变化。白驹过隙,流逝的是时间,留下来的是历史。尤爱第一卷,也许是因为青春,也许是因为文化,或许是因为一切还没有唯利是图……2022-05-31
  • 大头
    作为媒体人,他几乎经历了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时刻,经历了美国、巴黎、柏林、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时期,与时代里的大人物们有着生活的交集;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经历了年少得意、多次失业、生活拮据、一夜成名、隐居、旅居、多次感情。这样的回忆录,能不好看吗?2022-01-05
  • 在路上
    十分精彩的一本书,以二十世纪之丰富多变,结合夏伊勒通俗轻快的文字,阅读体验上佳。阅读此书还引发了对同一时期东方大陆的兴趣,可以说经过关联的几个主题阅读,对二十世纪的认知终于形成框架从而有机会连接成一个整体。可惜作者的民主立场太坚定,以至于对纳粹和共产主义的偏见过于明显,种种叙述中不免有些失真和事后之明,这点需要结合其他的资料进行补充,但如果从个人传记而非严肃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个要求有点过分苛责了。2022-03-26
  • ly的读享生活
    夏伊勒站在特殊的位置,既是历史大事件的配角参与者,又拥有局外人的观看视角,讲故事的天赋很好地糅合了这两类经验。叙事流畅生动,虽然厚,读起来快。第一卷,夏伊勒的家族记忆和20来岁在巴黎左岸的经历。最有趣的是他对格特鲁德·斯泰因的描写,细节对话都充足,他评价斯泰因是被宠坏的长不大的自恋狂,而邓肯是他心目中永远的天使,他隔着时光仍切切缅怀每一点滴。第二卷,夏伊勒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十几年的欧洲特派记者生活,他眼里的那些大人物与他对欧洲局势的看法以及其后旁听纽伦堡审判,这些是他写作取之不竭的素材。第三卷,夏伊勒返美后撰写历史著作和这些作品的出版遭遇。作为非历史专业的通俗作家,夏伊勒在作品受到欢迎的同时难免引来非议嫉妒和背叛,夏伊勒在郁愤中倾吐胸中块垒,此卷还书写了美国文坛的一些轶事。2020-12-26
  • 迷恋ta的夏天
    一部经典的作品会勾起你去延伸阅读;会让你喜欢上历史;会让你克服畏惧涉足宗教史;会让你去探索地球仪上,自己还未深入了解的民族历史……这本回忆录是一串钥匙,能开启你感兴趣的那些门。2020-11-19
  • 小轨
    人物传记的魅力在于提供了有别于上帝视角的另外一种观察历史的方式,这套书就是以著名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为主角,从上帝视野降维到个人视野,带领我们体验一番二战前后几十年的个人经历。从报社编辑到驻外记者,作者其职业属性为读者带来二战前到战争爆发的一手资讯——名人政要的采访,躲避纳粹抓捕的经历以及跟随军队成为战地记者,前两卷作者丰富而又危险的经历让读者更容易投入作者所描述的历史世界里。到了第三卷,战后打算过回安稳的日子的作者回到了美国,但事与愿违,美国在战后迎来了混乱的麦卡锡时代,作者的事业再一次收到冲击。陷入低谷的威廉夏伊勒在这期间著写了《第三帝国的兴亡》,戏剧性地一夜成名。2020-11-22
  • valian
    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6本书的大作,跟随作者夏伊勒的笔触,重游了一遍二十世纪,再度经历了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20世纪,是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世纪,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冷战……都在作者的见证下发生,包括几个大国的兴衰和覆亡。作者占有大量第一手素材,通过亲见、亲历,详细记录这段历史,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来介绍,读来非常真实和吸引人。特别是第二卷《噩梦年代》,读起来相当畅快!作者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勾勒非常鲜活,并以昔鉴今,反复追问,这么多年以后,人类到底有没有长进,令人深思。作者对二十世纪初美国和欧洲那些饶有情味的人物、故事和风俗民情描写非常有趣,还有作者与一些名人的交往和见闻,也让人了解到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部“世纪之旅”的历史长卷,值得好好一读!2020-12-26
  • 宝木笑
    威廉·夏伊勒在某种意义上与约翰·托兰是很相近的,他们都是坐在历史学课堂边缘的优等生,才华横溢、意志坚强、个性十足,他们并非因为历史学专业而成为史学家,而是因为自身狂飙突进的求索,最终被颁发了历史学大奖,就像很多物理学大神最终却被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夏伊勒和托兰不尽相同的是,这部厚重的书记录了二十世纪,也记录了他自己。战地记者绝对称得上高危职业,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位世界记者界的超级偶像几乎亲历了上世纪所有的大事件。《二十世纪之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书,夏伊勒所有的经历都在为读者描述在那些后来才明白的宏大叙事中,人作为个体的感触和价值。托兰最终走向了传记王国,《希特勒传》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那么写下《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夏伊勒,自然也不会错过整个二十世纪。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