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spring
    对现代人来说,看展和看书,除了审美还有什么意义呢?人类的历史已经走过了漫漫长河,世人追求的还是仍然相似,永生、财富、权利……而真正永垂不朽的是包含创造力和活力的东西。2024-07-28
  • overshare
    对于卡特的形象这一部分很有意思,在上一本书里我看到的卡特是极富盛誉的考古学家,在本书里展现的是他自私自利的一面。2025-03-17
  • 小叶子
    从文物还原风貌与历史的想法挺不错,但翻译有不专业之处,且作者的评论颇为当代……视角。2025-01-24
  • 婧然的大理书房
    不太喜欢这本的写法,有些乱,装不到我的体系里去2024-12-30
  • ghost
    作者精心挑选了100件图坦卡蒙墓中挖掘的文物,按十个主题分类,针对性地阐述了古埃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批判了发达国家名为保护文物实为掠夺珍宝的强盗行为。书中详实的知识点辅以生动的文物讲解与文献引用,读来颇有意趣。如果能再辅以更多文物实图,想必效果更佳。最后关于民族历史文化观和文物保护的讨论可谓振聋发聩。历史观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看待历史的方式构成了国民的基础价值观。对古埃及历史的释读对埃及人回答自己从何而来至关重要,也影响了他们前行的道路。埃及人要有自己的学者,确保本国历史的客观和真实。早期考古学家私藏文物的种种借口已不新鲜,如果说他们具有历史局限性,那今人为何不肯为祖先的错误买单,反而恬不知耻地展出掠夺而来的文物,洋洋得意地借机牟利呢?我们热切期盼优秀代表大英博物馆的体面回应。2024-06-26
  • 焚琴客
    很像是资料堆砌的流水账,译笔更相当糟糕,读起来经常容易走神。瑰丽神秘的埃及风物能被写的这么平淡乏味,简直太不可思议了。2024-10-14
  • 清小水
    在神秘而伟大的背后,呈现出立体而丰富的古埃及文明,王朝的更替,生活与战争,自然与文化,对比同样拥有千年文明的中国,如此迥异,又如此相似,中国人读起来总有种熟悉之感。2024-09-10
  • 阿修罗
    黄沙下的世界更好看一点2024-07-31
  • 轩辕十四
    中信出版的威尔金森的两部埃及学著作的水准不高,这本较之《黄沙下的世界》更差。理由有两个:1.插图数量太少,每一章开头会给出与内容相关的出土文物清单,但绝大部分都没有图;2.文本编辑极差,P29中出现的“玉米”疑为英语“CORN”的误翻,《黄沙下的世界》中的“莱普修斯”到这里翻成了“列普修斯”,战神孟图呗翻成“曼图”,“蓬特”翻成了邦特,“埃赫那吞”翻成奇怪的“奥克亨那坦”,“希拉孔波利斯”翻成了“耶拉孔波利斯”,大神“阿吞”被翻成“日星”,大神“敏”被翻成“黾”,“塔塔瓦瑞特”翻成了“塔沃里特”,《埃伯斯莎草纸》被翻成《伊伯本草》,插图中标注的颂赞瓶并没有,蓝色的玻璃枕没有标注。除此以外,原书也有几处错误,P86的家禽,其实就是鸡,P348象征上埃及的是莲花,P387涅斐尔图姆其实是植物神。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