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nearly
    作者又一次祭出其拿手的好奇、提问、广角、变焦、微距、索引、回答的剖析能耐,这次考据的故事,围绕二战中第三昂贵的单一军工项目——投弹瞄准器(第一是B-29,第二是曼哈顿计划),初心是“在30000英尺的高空把炸弹投入地面的泡菜桶”一般的“精准抚平”……结果是险象环生终至惨绝人寰,可参见即将滑出“豆瓣电影Top250”的《萤火虫之墓》;仲有“第九章 即兴毁灭”中的谢辞:一位资深日本历史学家站起来说:“最后,我们必须感谢你们这些美国人,感谢你们的燃烧弹和原子弹。”要不,加一条索引吧,《道德经》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2023-03-12
  • yoonhov
    二战题材的真实百读不厌啊。今年看过最好看的一本书了2022-12-25
  • 法奶
    表面是历史,内核是哲学。战争与伦理的经典悖论。格拉德威尔的叙事能力着实了得!2022-12-20
  • 可爱的wumaomao
    以二战空军轰炸理论与实践的对决揭示了,科技常常使人们得到它的反面结果,理想常常铸就它对立的结局,反而是它的对立面成就了这个理想。2023-09-13
  • 路人JIA
    …… 如何赢? 把他们打得无法还手…… 2023-06-22
  • 纪远
    道德本就是存在自相矛盾。2023-12-29
  • 游啊游的游
    本书讲述了一群被称为“轰炸机黑手党”的空军作战指挥家的理想与失落,他们希望靠精确轰炸和战略轰炸摧毁敌方的基础设施、工厂和军事目标,迫使敌方迅速投降,从而避免战士和平民的大量伤亡。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轰炸机黑手党”的梦想最终在二战中遭遇失败,但是他们的理论却成了未来战争的指路明灯。2022-12-16
  • 烟斗客甲
    汉塞尔被李梅取代关岛第21轰炸司令部指挥权因为他不肯使用凝固汽油弹;列宁同学诺登发明投弹瞄准器;美国海陆空三军校的教堂体现各自传承空军现代化;轰炸机黑手党一个理念是摧毁关键目标使敌国瘫痪;英国林德曼主张区域轰炸也即夜间狂轰滥炸;丘吉尔对抗抑郁嗜酒好赌;轰炸德国滚珠轴承制造厂;信仰投入越多越不会放弃反而会双倍加注;夺岛部署空中堡垒才能轰炸日本;1944年11月17日首次119架待飞轰炸机因台风取消,延后一周行动,当天如强行起飞将全毁;92架轰炸机飞跃驼峰轰炸九州钢铁厂仅投中一颗炸弹;五次轰炸中岛飞机制造厂都失败因为不了解喷射气流;1945年3月9日李梅改用夜间低飞火攻东京隅田川成焦土,之后半年轰炸67个城市加快了日本投降的脚步;李梅赢得战役,汉塞尔的精准轰炸打赢的是战争;2022-12-13
  • 荒诞无稽
    "柯蒂斯·李梅打赢的是战役,海伍德·汉塞尔打赢的是战争。"2022-12-08
  • 晓旭读书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正常人希望发生的,只是在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些特例,像希特勒那样的特例,他们是病人,擅长用变态的话术煽动无知的普通人。而又有太多的普通人,就像微博上的那些网民,被当作工具利用却毫不自知。最后,当他们被反噬,尝到战争带来的灭顶之灾,才会忽然清醒。只是这时候,已经为时已晚。2022-12-03
  • JiaQi
    我们应该多读一下类似的历史,而不是手撕鬼子2022-11-12
  • 祝羽捷
    写的太生动了,一个战争中的小切口,却挖出了这么多故事。一个“高空精准轰炸”技术的革命带来了战争的决定性时刻——摧毁战争机器,而不是摧毁战争中的人。尽快结束战争,不计手段,成为某些人理想的人道主义。而在战争中的道德问题也只能依赖于之心中的人们的良心了。2022-12-10
  • John Daniels
    另一个角度了解二战的的重要战斗2023-08-20
  • 两块钱
    刘殷兄看完就拿过来,说是我喜欢的路数。这就是西方人做历史研究的玩法,一个切口,一刀下去。2025-01-22
  • 看家本领
    机场中信买的。好看。马一些内容。汉塞尔&李梅。理想主义者坚守信仰与理论,影响未来战争格局;实干家不惜一切达成目标,达成战役的胜利。思想实验的前提是充分调研及广泛思考,且即使充分考虑了多方面,实验也不一定能指导实践。战争中的人民比想象中更坚强,反复的轰炸不会让人民失去信心,而是更加仇恨敌人;因为家园被毁,而更加寄希望于政府。2024-04-28
  • 无忧堂客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柯蒂斯·李梅打赢的是战役,海伍德·汉塞尔打赢的是战争。”2025-01-19
  • gria
    非常棒的故事,疯狂的美国人2023-05-06
  • clapformilan
    读完整本书才理解书名《战争与沉迷》以及副标题中“梦想”和“诱惑”的含义。战争作为解决冲突的一种手段,从诞生之初就背负着原罪。任何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在面对战争时,都需要找一种合适的思想或语言来告诉自己,这一切的行为和他一贯坚持的原则相符,他的行为没有问题(包括书中对于“寻求者”这一邪教的插叙)。其实这一道德难题并非无解,我们可以选择依靠良心和意志去解决,当然也可以选择运用聪明才智去跳出盒子来解决。以海伍德·汉塞尔为代表的“轰炸机黑手党”,像耶稣一样,拒绝唾手可得的诱惑,选择像堂吉诃德一样大战风车,虽然在现实面前他们一败涂地,但他们的精神感召了无数梦想追随者。看到后面会不禁感慨,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制造人间炼狱的难道只有纳粹吗?那些高高在上的受勋者,哪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