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大嘴小鲨鱼
    金融天才只存在于市场崩盘之前。2023-10-21
  • 王思佳
    历史书也是预言书。导致历次危机的从来不是复杂的金融产品和糟糕的经济基本面,而是人性的贪婪,对财富的渴望,和某种认为财富能够代表智慧的错觉形成的泡沫螺旋。2023-05-24
  • 豆友3845089
    考据不足,论证不够。但结论缺似乎正确。用名气当信用弥补材料的匮乏吧。2023-07-06
  • Sylvia
    因为是小册子就看掉了。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日子,这书还是有警示作用。书里有句话说得很对,投机经常是以一种非常实际的方式收买了参与者的智力。2023-03-11
  • 孟为
    You don’t need a longer book2022-12-24
  • Zack
    金融灾难很快被人们遗忘,相同的情况很快又会发生。被大众乐观情绪所感染的人,注定会失去他们的钱。2024-11-12
  • 拉着小鱼的海豚
    小薄本,简述20世纪90年代前的一些重大经济泡沫,总结了泡沫出现时的特点,著名事件有讲述,但也太简略了。2022-06-07
  • 适兕
    我们能错过每一次狂热吗?2024-03-18
  • //
    这本书相当于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广泛的投机事件的模型,并且指出了金融记忆的短暂,但写得不够深刻。2022-10-15
  • Blank Grid
    非常短小精练,本书简单回顾了从荷兰郁金香狂热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比较重大的投机狂热事件,作者从所有事件中抽练出两点,一是金融记忆的极短暂性,二是人们盲目相信金钱和智力之间似是而非的联系。并对这样的狂热感到悲观,“当看到更早期的迹象重现(它们注定会出现),我们将有机会作为一个脆弱的个体得到警示,虽然基于金融狂热的巨大力量,这种机会注定很渺茫。”金融创新是必须要警惕的,金融记忆最多持续20年,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就是已经造好的轮子换了包装,金融业务并不适合创新。但作者也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在最后也给予忠告:1.唯一的补救措施是强化公众的怀疑情绪。2. 和财富密切相关的人有可能而且是非常可能,陷入自我赞许当中,并且极易于犯下错误。3.对兴奋情绪充斥在市场中,保存警惕。2022-09-19
  • NaNa
    陪他们东山,但不陪落幕,韭菜们保持清醒不要上头!2022-05-28
  • 脱离了高级趣味
    《貪婪時代》减配版。2022-06-01
  • 徐谌辉
    作者认为泡沫都是众人投机而成……而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人类从没有过进步,只是在不断包装的老把戏中不断跌落。而所谓的金融创新,不存在的。永远是老戏新唱,勾搭一波又一波韭菜上钩。所谓新包装不过是为了一时逃脱监管,而无其它。本书其实就是介绍了那些有名的大泡沫消失的过程,写的也不算很详细,但是归纳起来看也别有启示。大家总是习惯指责投机,实际上,投机的难度世界无二,如果非要找一个世界上比投机更难得事情,那恐怕就是投机之后的财富保持了,easy come easy go………没有人能逃脱时间的洗礼。狂热的少年总归会步入暮年,咳~2022-05-24
  • 把噗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马克吐温2022-09-29
  • 车轮不洗
    完全没什么干货,不过倒是验证了那句话:投机就像山丘一样古老2023-06-24
  • 阿尘
    简单的罗列没有总结,书中描述狂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值得警惕。2023-02-02
  • 毛毛
    一篇公众号文章就可以讲明白的事。2023-04-01
  • 猿来是我
    霍华德·马克斯推荐的必读书,读下来会发现,不如多读几遍霍华德·马克斯自己的《周期》,那里对于金融周期,人类心理的钟摆描述,以及整个市场真实的反应更生动形象。但作为开山之作,本书依然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它可能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来,人类自己的非理性以及被群体放大的非理性,才是造成一次次金融狂热到崩盘的根本原因。其中有几句话,我很喜欢:1、金融的记忆是短暂的,最多20年。2、人们往往以为财富的多少和智力有直接相关,而事实是一点关系都没有。3、华尔街最古老的规律将重现:金融天才只存在与市场崩盘之前。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