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团圆记
书名
团圆记
作者
杨云苏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33976514
出版年
2024-7-15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数
304
定价
58
装帧
平装
标签
中国
文学
小说
社会
生活
女性
中国文学
2025
豆瓣评论
蓝朵
前奏过长,写作水平远没有前几本好
2024-12-19
flora
勉强读完了,不知道这么高的评分是怎么得来的。get不到文字的美感,故事情节谈不上多出人意料,也就是平平淡淡而已。我还是老老实实读经典去吧。
2025-01-02
鹿儿
文章自然是好的,但是背景是99年,第三代的孩子是60后到80后,潮汕地区,非公职人员却家家只有一个孩子,你说这合理吗…也太脱离现实了瑕不掩瑜,很多场高潮戏分镜优秀,除了如临其境,还能真切感受到里面人物的情绪流动。二姨飞泪,大哥每年醉酒,还有最后的大姐与姑奶奶对质印象深刻,也感人至深。整体酣畅淋漓,很久没看过这样畅快的世情小说了。
2024-09-29
你朴sir
7.15故园发了微博,刷到后立马买了!快递过了两天就到,天蓝色的书,和拆快递时的晴天一样蓝。打开扉页,“故园”两字映入眼帘,欣喜若狂。果然是故园的文字,第一章的“双菜小馋汤”“你儿你细”让我笑的癫狂,情绪急转直下在第一章的末尾,那个天球瓶。故园的文字就是魅力如此,娓娓道来的幽默,沁人心脾的感动。
2024-07-19
半糖主义
热气腾腾的一大家子,中国式家庭那些事儿全在这本书里了。在家庭琐事中隐隐浮现时代背景,时代洪流中个人的选择与被迫。写的是家庭群像,但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都能构成单独的故事。感谢故园老师的新书,期待后续佳作!
2024-07-19
-石川沙砾-
短短一个春节,不止诉尽这个传统潮汕当地的家族史,更是女性成长史。妈妈看得见父权压迫和对女性的不公,时隔多年的这场归宁却大多时候只是治标不治本了;姑奶奶最是典范,她把魄力和主见贯彻了一生;最代入的一定是“我”了,从开篇就挑明的分手,也让书外的庆幸最后那句“没主见”终有一天化为了“主见”。那年春节烟花下的许愿,“我”祝檀生全世界的专业大奖拿到手软,檀生却祝主角嫁个成功人士。那我来祝“我”铮铮、昂扬、做飞鸟、做大树,祝我少一些“九蒸九晒”,祝我做自己的成功人士。
2025-02-11
美年达
只有我觉得很无聊看不下去吗……看了一多半,实在忍不住了,弃
2024-12-10
孟烦了
刚看了开头,作者的文笔,哎呦怎么说呢。叽里咕噜说了一堆,信息量也不小,总给人一种想要模仿上世纪北京顽主们尤其是王朔那类作家的文风,但读起来啰哩啰嗦也不幽默。/感觉作者一直在试图用并不符合逻辑的家庭日常相处模式和过于精灵古怪的爸妈及我的人物性格描写刻画来让这本书更日常一些,但我只是皱眉➕如鲠在喉啊。文章结构颠三倒四,车轱辘的话前脚说完后脚又说一遍,语言也看不出来哪里优美,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丝毫没有让我感受到美,只让我感觉到啰嗦的烦。这本书真的是南拳北腿了,一塌糊涂。
2025-01-15
南方有嘉木
檀生的舅舅姨妈们前呼后拥着连声叫大姐那里像极了我们回老家的场景,一大家子的亲情总是这样,缠绵的眼泪和细密的算计交织在一起扯都扯不开。看到最后简直是中式恐怖本怖。
2024-08-11
又又言盐
首先谢谢果麦赠书。其次我对本小说的水平(情节/文笔/人物塑造)实在不敢恭维:文笔平庸,不明白是怎么收获一众“有烟火气息”的好评;情节拖沓且疏松,不只是平淡而是空洞。对于潮汕的风情描绘更像是各种名词/美食/方言的堆砌,我并没有读出独特的民风和文化机理。人类的形象老套扁平。另外!对于传统家庭结构中性别分工(做饭机器二舅妈)的批判不足,让我看得火大。
2024-08-02
浅草
跟着男友一家回潮汕的外来女青年的眼,看妈妈一家。作者笔下那让人垂涎的小肠酸菜汤、卤鹅、肉粥,背后都是潮汕女人的辛劳。最触动的就是妈妈说一个女人有多少时间九蒸九晒,所以妈妈逃走了,姑奶奶早早逃走,姨妈也想逃走。最有出息的二舅背后是最最辛苦的二舅母,而檀生却觉得二舅最有福气,所以檀生只能是前男友。
2024-08-25
啊噗
檀生变成前男友太合理了,书里对檀生的描写不多,他也不是主角,但是在出场不多的情况下,也够让人讨厌的了。小姨渴望要家的温暖,希望看到妈妈、哥哥姐姐人人为我,希望感受到家人的爱我理解,很理解。但是怎么就理直气壮的拿姑奶奶来当催化剂让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了,怪不得姑奶奶说她没主见,骂的没错!!当初是谁把她从泥淖里拽出来的混忘了。阿公明明干涉了所有人的选择,造成了诸多不幸和矛盾,最后所有人都觉得对不起阿公,太可怕了。“家族”、“宗亲”这种洗脑真的太可怕了。
2025-01-15
pinkorpink
一口气读完,畅快愉悦。唯一让本潮汕人感到不解的地方在于,出现的小辈都是独生子女,且是非体制内家庭,尤其小姨家,后天残疾又是女儿。真正的潮汕人,生育计划是不会受计划生育影响的,计划不出儿子,生育不停止。
2024-11-22
无霜
看了三分之二感觉好不耐烦,一点点破事翻来覆去的说。姑奶奶送个贵重礼物已大家族的人大惊小怪开了几次会。二姨五十多岁了还在全家人的饭桌上旧事重提当年的爱情,何况当年也没有过爱情,最多算单恋,怎么小郁和姐姐离开了就至于到跟要死似的呢?观感又奇葩又不科学又尬又无聊。。作为小说,也完全谈不上布局,根本就是以散文的笔法在写小说,过于精细导致太满。。后面跳着看完了,明明是阿公最可恶,偏偏谁都要说“对不起阿公”只有姑奶奶这个角色我是赞赏的“我谁也没有对不起,我一个也没有”本该如此。潮汕人的那一套是挺讨厌的,华南f4本是同根生,这大概就是我烦的原因之一吧
2024-09-29
TDK
优点是极为明显的,继承了故园一直以来擅长的写对话,写食物,写细节,写小趣味。作为长篇来讲,核心情节的推进及人物重心的转移也称得上是流畅。遗憾在于一是人物塑造上女性角色塑造尚可,男性角色上就只有单点的特性而见不着立体的人了,同辈堂兄弟基本是几个形容词搭建起的人物,而最关键的“我”和“檀生”,简直脑中生成不出人物形象(若有原型,甚至怀疑是刻意的隐藏),人物相较故园以前文章里的四川、北京这些生活过的环境中的人物逊色许多。二是奇怪的观察视角,选取了一个多年前的前男友的远亲家庭作为叙述主体,在描述的细节程度上与初次造访的信息密度不匹配,仿佛是为了一开篇“去潮汕”这一概念特地包的饺子。但瑕不掩瑜,晚上一口气读完的体验还是极为愉悦的。
2024-07-22
MMiinerner
“她讲大姐,我回来家里好多年了,但是今天才是真的回来了”。
2024-08-08
哈尔的巨蟹座
从未出场的阿公,掌控了所有人的命运,到头来仿佛只有妈妈一个人挣脱了束缚逃到北京,实现了自由——“我不想晾猜簸,我不想晾陈皮。不想晾柿饼。不想晾药草。一个女的一辈子有多少时间,禁得起九蒸九晒!”如同《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不露面的老爷。其实也不是阿公和老爷,而且吃人的宗祠和封建礼制。不一样的是《团圆记》里还有爱。杨云苏老师写得真好,读起来一会笑一会哭。我真的太爱各地方言了,我有个朋友就是潮汕人,仿佛她在我旁边念给我听,太可爱了。
2024-08-22
粟冰箱
这本书,杨云苏算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功夫细致,手段精深,做得漂亮极了。利用去男友潮州老家过年几天时间,将所听所见、新愁旧憾细细织来,不疾不徐,铺排出了三百页,还写得那么灵黠鲜翠,像一盏澄碧如玉的冬瓜蜜汤,没有半点渣滓,险险就要泼出来,但在你眼底一旋,又安安稳稳接回去了。那芳绿却在你心里活了一样。人情世故,也是这样一碗汤,皮肉榨碎了,圆融无痕,但你知道它们曾有怎样的棱角与锋芒,你也庆幸可以这样沁齿地饮下去。在书里,杨云苏贡献了好几个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姑奶奶(尤其喜欢姑奶奶)、妈妈、二姨、小姨……包括其他舅舅舅妈和小孩们,寥寥几笔便有神。看到最后一句,不忍释卷,觉得它可以继续写下去的。
2024-08-18
宇飞门
最喜欢的地方是妈妈不让二舅妈三舅妈干活,坚持让她们休息这个情节。
2024-07-18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