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sy333111
    看的很快,马王堆汉墓真神奇,二千年的尸身竟然没腐烂,相比较下,那些坐缸三年的真没什么可说的。国内其他那些大墓如果没有被盗多好。2024-11-23
  • 沙漠中的常春藤
    感谢耳朵师兄赠书,此书开辟了一种新的“观看之道”。怒打五星好评。2024-11-25
  • 天人五衰
    整体比较平,作为知识普及读物了解即可2024-10-17
  • 闵思嘉
    可以说是电影视角观考古了!2024-10-16
  • 万有引力之后
    了解到许多马王堆发掘时的细节,很有意思。图片能再多一些吗,少一些分隔作用的页面换成实物图不是更好吗。2024-09-13
  • 迷雾凝
    为了博物馆去到一座城,下一站,长沙,在去之前好好做功课,刚好芒果台最近新出了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搭配此书和央视2010年的纪录片。很不错。2024-09-04
  • 牛奶很忙
    同意后记,书名不如改成《我的爷爷和马王堆》2024-10-31
  • 硫磺
    这本书由侯弋根据其爷爷侯良的日记、手稿等资料整理撰写而成,详细记录了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过程、出土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整本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新颖性、情感的真挚性方面都表现较为出色。书中在第十章描述素纱襌衣这里有个常识性错误,原文说到素纱襌衣“1件48克,1件49克,2件加起来都没有1两重”,实际上一两50克,两件加起来马上二两重了。2024-09-02
  • 瑞鸭
    看文物的同时,就是在回望历史,追溯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像是和两千年的人类产生穿越时空的连接。这本书宝贵的地方在于,除了介绍文物细节,作者透过作者爷爷的考古手稿、出版物还回忆了昨日的世界,浩劫年代的人们如何发掘、研究和维护文物。当然,作者对爷爷的追忆很感人,让考古类书籍中多了一份真挚的温情。作为从没去过长沙的人,好想去一次湖南省博物馆呀!2024-06-26
  • 仁波切·偉
    搞不清楚这书里的内容,有多少是爷爷的有多少是孙子的,反正有不少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博物馆还展览过解剖女尸后掏出的内脏,以及重要文物是怎么被盗的。其他的,其实也没什么了。2024-07-26
  • blareassitant
    怀念爷爷部分比较感人,其他内容还是看专业人士写的吧2024-09-17
  • 土土读书
    一般,发掘过程部分的一手记录内容不多,文物科普部分的质量不高,比较尴尬的定位2024-08-28
  • 西窗随笔
    作者侯弋是位编剧、影评人,这本书是根据他爷爷,著名考古学家侯良老先生留下的日记手稿资料,整理而成的,引人入胜的影视叙事手法和丰富严谨的考古知识相结合,很好看。2024-05-25
  • 亵渎电影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本书,跟想象中很不一样的马王堆考古。湖南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陈列只是一部分,背后还有更多的文物,这本书的文字和配图是作者按照他的策展逻辑带你回到历史的时间碎片中,重走一边马王堆文化,涉及到各种学科的知识,读书的过程有追剧的快感。2024-08-25
  • 鱼的九思
    还行,比较平实,没岳南那本那么戏剧化。2024-06-03
  • KKΛΕΕ
    这本书让我收获特别大的地方是作者是学电影出身,他的视角其实是电影的视角,所以会有种陌生的亲切感。比如,开篇作者就借用了巴赞对电影的提问来设问:“马王堆是什么?”如果把这本书当作一部电影来看,你就能理解精彩之处:从爷爷入手,依次导入马王堆墓葬—出土文物—軑侯家世—精品文物—不朽与信仰—博物馆与爷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当然揭晓了很多普通观众难以窥见的领域(比如尸体解剖和文物被盗案),然而最终的意义却不是“考古”,而是理解与情感,这份带着命运咏叹的深情记录既是一份私人体验的书面影像,同样让博物馆与电影这看似难以搭界的两个领域成为相似的界域:它们都扭转了时空,它们都封闭了历史。基于此,过去是值得托付的幻像,来自过去的力量支撑起了走进真实的勇气。2024-12-09
  • 桃子小姐在想象
    往返长沙的动车上读完,特别喜欢,是当下最好的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展览讲解!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