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奶茶我只喝全糖
    不仅要增长,也要公平,这就注定了经济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走走停停,甚至走回头路都有可能发生。2024-06-23
  • 乱泽克
    故事倒是不少,但写得乱,写着写着也不像在写经济史而是写历史了2024-06-20
  • 小八
    咋说呢,我是有学到东西,特别是经济学不可预测与应该自我怀疑,未来发展的未知这些。2024-07-31
  • 瘦蛟
    经济角度的历史如此顺理成章,但是社会理论不会只有这一个出口2024-07-29
  • 深海的牛
    很有深度和历史现场感的经济史,需要一定功底才能读懂。总体感觉作者把历史各时期的具体情况、各方的思路、意识形态等等还原的非常出色,能够推导出为什么历史上这件事会发生的逻辑,让人读后更有拨云见雾之感。第15章指出新自由主义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和社会民主主义比没能带来更高投资率、更多创业、更快生产率,也未能让中产阶级收入重新快速增长,还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新自由主义的延续是因为将冷战胜利作为自己的功劳。虽然物质条件比起一个世纪前已经极大丰富,但是乌托邦的理想似乎依然很远,达到凯恩斯说的“过上智慧、惬意与幸福的生活”遥遥无期。2025-02-08
  • 骑羊的兔哥
    20世纪全球经济史。翻阅下,许多地方不能同意作者的观点,感觉白左风,这位凯恩斯主义者太武断了。但材料组织得很好。1870-2010年(加长版的20世纪)以来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这个加长的百年间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是上一个百年的4倍!作者推断可能是: 大公司科层管理,全球化, 还有一个是工业实验室(新鲜哈)?但他观察并推断2010 后经济会放缓,仅仅用10年的时间段来观察做推断,感觉又很狭隘片面而悲观了?历史上无数个10年段的小趋势,可以误导人。主张哈耶克与波兰尼两种经济学的结合?1870-1914(一战)是第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此间技术扩散在工业核心地带以外还是很缓慢。美国的 1938(欧洲的战后45)-1973 这个期间是第二段全球发展的黄金年代。2024-08-16
  • 浅野英
    乏善可陈,看得出他的老师远比他要出色2024-09-08
  • 黄彬
    原本以为是经济学专著。文学性的表述过多,显得冗长而专业性不足。2024-08-22
  • 李景良
    2024最值得读的书,洞见深刻。很多第一次知道的知识点2024-08-17
  • 扭腰客
    英文原著的主标题其实是Slouching Towards Utopia——无精打采地走向乌托邦,比起绝大多数无脑鼓吹全球化,无视隐藏其中、改头换面的经济殖民主义的伪经济学著作,本书确实角度新颖,且颇有见地,并不是什么标题党2024-06-18
  • 泛舟书海
    对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模式很感兴趣,想了解现代国家在经济模式和思路上有哪些差别。2024-05-19
  • Von.Y.Erick
    一本书毁掉Delong的学术声誉2024-07-14
  • yusen
    对长 20 世纪(1870-2010 年)这人类生产力暴涨的 140 年做了全景式的描述,作者自己也承认,其中宏大叙事的部分很多,这样就难免会使得某个领域的专家觉得挂一漏万,或者自己钻研的部分蜻蜓点水而过。作者在结尾从美国左派精英的角度,难免对走向更多不确定性的世界有所悲观,认为长世纪的几次黄金年代也许不会再来,如英文原文书名《蹒跚走向乌托邦》所暗示。然而乌托邦就像 AGI 一样,永远是实现了之后人类就不会满足的存在,这与其说是一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类群体心理学的问题罢了。2024-07-21
  • 观无事
    宏大的叙事似乎能让人看清大的本质,但是反复看清大的本质真的有作用吗,本质写在很多的书里,都是真实的一个侧面,有的时候看到这面,有的时候看到那面,都是真实的,有时候被验证过时错误的,反而是对的,当错误消亡的时候,正确也就消亡了。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