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蛋生
    确实一波三折,但文字方面有时候过于赘述,让人看起来有点疲敝,适合做生意的人去看看,怎么样在商海中面对股东的跳反和对手的收购。2024-12-02
  • 吴冠錡
    写的一般,商战题材本应更扣人心弦,事件还原度可以2024-11-12
  • 部屋
    价格有点高 其他没毛病2024-05-25
  • riche et varié
    尽管偏向性明显,但如此详实的梳理和记录还是很精彩。钢铁业历史中的一页,还在进行的故事。2024-08-26
  • 赤羽
    这场收购,几乎可以代表“商战”这两个字的所有含义。两家公司你攻我守有来有回至少打了四个回合的攻防战。六国政府、无数政客、智囊、财团轮番登场,期间仅银行咨询费双方就支付了2亿美元。仅米塔尔一方,为各类服务支付的顾问服务费竟然高达1.88亿美元,这么算下来,收购案期间,平均每一天米塔尔都要支付100万美元的顾问服务费。《冷酷的钢铁》表面上是书写了两家公司的收购攻防战,但实际上这本书内涵相当丰富。我们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经济爱国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能看到对印度、德国、俄罗斯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左右人们做出最后抉择的。这本书同时也是一本探讨当代全球产业竞争模式的书籍。它揭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并购等手段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及如何应对来自政府、社会和竞争对手的挑战。2024-06-03
  • 药不能停的豆豉
    第一次读这类大宗并购项目的书,虽然书里对一些专业术语解释了,但对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我来说还是有一点理解门槛的。但依旧是一本比较详实 惊心动魄和非常烧脑的巨大巨大巨大投资并购项目。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治理模式和业务布局方面的差异带来的交易复杂性。只是不知道是作者有意还是事实如此,本书中的安赛乐和多莱的形象被描绘得“就该被并购”的形象,有一点点不合常理。以及有一些各国态度转变、关键人立场改变等也有点突兀,也不知道是不方便写还是没写?最后,感觉本书翻译有几处对于距离的描述有待商榷,疑似有误。2024-08-11
  • Deus
    高端商战的实例,但是对于米塔尔的描述似乎有溢美之嫌,让人怀疑作者公正性2024-03-22
  • 颜染
    故事应该比书里写的精彩,钱与权与人心。旧制度与新世界。很难说谁是对谁是错,两位作者对双方人物的刻画过于刻板,是败笔。不过有机会看到这样惊心动魄的商战描写还是很难得。2024-08-06
  • Wong
    感觉可以当上课案例素材2024-10-29
  • 鸣蜩凌午
    精彩的商战历史,一来一往之间是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差额,十分好奇高层印度人的商业视角。2024-10-01
  • 鱼的九思
    再版。相当精彩的商业类纪实文学,十分好奇印度人的全球商业视野是如何形成的。2024-04-08
  • 青丘白浅
    钢铁商战,大鱼吃小鱼,看懂了商业逻辑,这本书把历史和经济都讲了2024-03-22
  • 北方的勒拿河
    不知是作者、翻译、编辑哪个环节的失误,第49页倒数第二行,纳扎尔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总统,而不是比利时总统。第80页中间偏上,加勒比海距离戴维森当时所在的伦敦的距离,是“数千公里”而不是“数千米”。其他地方还尚未细看……这么多细节问题的基础性错误,谁负责?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