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頨譞
    如今,众人都知道世界上其实并没有这么一座环绕世界的山,也没有那么一条蛇。2024-02-23
  • Schwanengesang
    啊这抽象的可读性,不像帕慕克写的,。我是看得整体兴致缺缺,还是有些太玄乎,缺少吸引人的东西。还有译本也挺抽象的。最后这个人名翻译是真的挺出戏的。2024-02-27
  • 米来福
    追寻爱情、失踪者和杀手,同时也在追寻个人、城市和历史失落的身份。或许可算是帕慕克最神秘复杂的作品,通过小说内部空间的镜子,将其所讲述的故事瓦解、碎裂、变形、重塑,形成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故事走向。另外偶数章节的专栏文章也可当作短篇小说来读,习惯了帕慕克的滔滔不绝,短篇的锋芒真是意外之喜。2024-01-25
  • 鹿
    为了解答开头的谜坚持读完了,整本书也像个谜。2024-04-17
  • momo
    第一次读帕慕克,果然是天赋和努力的极致组合。(就是大段大段的细密描述处非常考验耐心)2024-08-30
  • 耳飾在心
    读帕慕克就像潜水,我要溺死在海峡里了2024-08-24
  • 杨顾植
    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这么平常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就是我。我们有在做自己吗?哪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哪一部分是连带着他人的?做自己,真的只是一句无力的欺骗。2024-05-29
  • 闪闪发光的西
    2024131# 由于太难懂,先写4星。每个人都是很多人。自己到底是谁?2024-08-19
  • untureeei_o
    追寻某个人的故事总会变成追寻自我、追寻生活另一可能性的故事,同构于夹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土耳其,做不了他人,也做不了自己。令人心碎。2024-07-08
  • 黄青海
    卡利普第一次见到如梦。第一章的内容让人以为这是要讲一个爱情故事。这一章的写法也挺特别,以卡利普看着熟睡中的如梦开始,接着进入回忆,跳跃式回忆了卡利普、如梦和耶拉的家族往事,最后又回到卡利普看着妻子熟睡的当天。“他们第一次见面之后过了很久,过了十九年十九个月又十九天”卡利普发现妻子如梦不告而别,耶拉离奇失踪。这让人误以为是个狗血的出轨故事。看到最后妻子如梦、专栏作家耶拉离奇,甚至卡利普,或者“我”都是个符号,情感或人物都不重要。小说想讨论的是关于个人、城市和民族该如何存在的问题。关于一个人要做自己的唯一方法,若不是变成另一个人,就是要进入别人的故事。结尾部分,作者试图把读者也拉进故事里,所以他跳了出来,出现了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交叉。“我们对着伊斯坦布尔的黑暗,想念着如梦”2024-03-28
  • 操蛋的教父
    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爱的深沉。只有如此深刻的爱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故乡城市。用侦探小说的手法来写对于自我的寻找与认同——一切建立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中——是如何影响与塑造了剧中人。很棒,阅读过程一度让我想起略萨的《胡利娅姨妈和作家》也是如此两条线相呼应:一条线是现实一条线是借用文字的艺术表达。不过略萨笔下作家的广播剧更加癫狂更加犀利,而帕慕克笔下作家的专栏文章更加有哲思。相映相辉,各自精彩。2024-09-14
  • 望月
    亲爱的,我能够将你称作世界上最棒的小说吗?我相信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相互理解,在伊斯坦布尔漆黑的雪夜里,我们满含热泪地思念某个家伙,感到嫉妒、悲伤与爱2024-07-28
  • ἐφήμερος
    离开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天读完。纵横捭阖,目眩神迷。与我这些天行过的街道轻轻共振。2025-01-09
  • Vivian
    一次耗费心力的阅读,想象着自己穿越在伊斯坦布尔午夜的街道,寒冷孤独的要去寻找某人,要去完成某事,又如此空虚,不知道一切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思绪多次飞走,甚至怀疑阅读这本书的我究竟是不是我自己,我自己又怎样做我自己,而证明这一切不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模仿游戏。怀疑进而衍生为巨大的无力感,像现在我面前的我,满脸狐疑的否定我存在的意义。伊斯坦布尔那么迷人,让我对它充满了向往和感情,从此当我看着博斯普鲁斯湾,会想到干涸的海床上,会有一辆白色的凯迪拉克。城市之心公寓顶楼的房间里,有一个模仿另一人生活的男子,正坐在窗前完成今天的稿件。帕慕克说他的工作室能看见迷人的海湾,所以,还要多久,那迷人的景致我才能有机会匆匆撇上一眼。2024-03-25
  • lee
    令人惊叹,无穷无尽的细节,一个接一个的炫目的故事,记住了阿拉丁的商店,还有耶拉斑斓多姿的专栏,以及时时中断的寻找。2024-04-22
  • ly的读享生活
    帕慕克的写作很有耐心,他随时从主干情节里斜逸旁支,一点一点地描摹,营造出一种“精神启示的氛围”。这些线团缠绕在一起,很难分清其中的寓意,这是小说难懂的主要原因。人脸孔纹路是侯鲁非教派文字之谜的核心,它象征着人对“自我”的认知。帕慕克对于这一意象的文学创作,隐藏着他对伊斯坦布尔命运的解读。帕慕克说:“我要写的是一个巨大而有丰富纹理的故事,试图捕捉精神分.裂的、焦虑的伊斯坦布尔。”在细密画似繁复笔法所造就的文本迷境里,帕慕克就是要让他的读者摸不着头脑,他太喜欢炫技了!2024-03-15
  • 现实以下俱乐部
    十多年来一直有读者追问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再版,希望大家喜欢。帕慕克融合侦探小说与严肃文学的杰作,在伊斯坦布尔的迷宫里寻找神秘的脸。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