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璩白秋弋瞳
    作者对大希腊世界(伊利里亚、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及近东)十分熟稔,配上地图很能理解罗马对希腊世界的逐步侵蚀。作者在全书的布局中也将罗马对东方的征服分为几步走:初临伊利里亚、入局希腊、对峙马其顿、涉足小亚细亚、对决叙利亚、从控制到管辖。然而,这一意图在略微凌乱的写作的发展中被打乱。作者没有强调罗马征服的政治或者军事节点,反而太过强调罗马的帝国主义倾向及工具。这就让宏观的罗马统治与分进程的罗马“征服”之间产生了矛盾。以至于读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连篇累牍的叙述甚至不如两分钟的沙盘推进视频!瑕瑜互不掩。8.0。2023-03-06
  • 乔不疑
    虽说作者在前言里说自己无意介入关于罗马帝国主义的学术争论,但叙事本身也是有立场的。作者还是比较客观地持“扩张性帝国主义”这一观点来论述罗马对希腊世界的征服。全书叙述逻辑非常流畅,毕竟老作者了。罗马在这一时期同时在西方和东方用兵,作者也照顾到了布匿战争的情况,并且分析了对马其顿战争的影响,这点还是挺厉害的。书里面提到的很多小点挺有意思的:地中海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对凯旋式的分析等。2023-12-11
  • 侯粉
    看的英文版,叙述精彩且没一句废话的征服史。印象最深刻的是罗马城一个接一个的有雄心胆识的年轻人和希腊化世界的无奈。另外,佩加蒙和罗德岛从一开始就当了罗马狗腿子,全程毫不动摇,回头来看真的是有大智慧。2023-10-20
  • 五月的艾格妮丝
    罗马的军事征服,希腊世界各自纷呈的政局终结。然而武力征服人们的躯体,希腊精神会反向渗透,融为罗马精神的一部分2023-06-22
  • Christoph
    和《裂土称王》差不多,Waterfield不擅长描写战役(本书甚至一张战场图都没有),比较擅长叙述政治细节与外交纠葛,毛病也是相同的:文化史部分真的是画蛇添足,一些现代人的后见之明也有些莫名其妙。罗马征服希腊的过程,读起来确实神似美国维护世界秩序的方式:打完不占领,实行远程控制,外交施压为主、战争恐惧为辅,怪不得美国总被称为“新罗马”,也不知道未来美国是否也会走向与罗马相似的道路——选择直接统治呢?2024-08-02
  • 小糊涂神
    跟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裂土封王》一样短小精悍,史情梳理井井有条,演绎了罗马从逐步介入希腊事务到间接控制再到直接统治的历史进程。希腊自继业者时代以来就是大国强权的竞技场,所以征服希腊就意味着继业者国家的离场。若以希腊化君主的标准衡量,腓力五世和安条克三世可谓一时人杰,权谋和军事指挥能力在线。但显然他们已经落后于时代,他们面对的敌手绝非个人,而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机器,任何权谋机变只能创造一时的有利形势,但在决战中各种优势都被罗马军团的绝对实力碾压,第143~150页对比做出了简洁不失精彩的分析,所谓“一力降十会”就是这个道理吧。美中不足的是对重要决战的叙述只有寥寥几笔,另外译笔也略显生硬。P153 P173 P1942023-08-20
  • 阿鱼
    “他想要和平,但不是伴有耻辱的和平。”本书重点描述的是前229年到前146年罗马在西进的过程中不断东扩的,征服希腊、部分小亚细亚的历史。数世纪希腊各城邦间的持续对抗,为了生存或为了占据优势,引虎驱狼,将罗马当作救星。再观罗马,保持绝对武力值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策略,通过恐吓杀戮、外交协调、分而化之等手段,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成为地中海唯一霸主。打着带给希腊人民自由的旗号——“罗马人制造了一片荒芜,却称之为和平”。不过,正如贺拉斯所说“被俘的希腊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到粗野的拉丁姆”,希腊文明形塑着罗马,并随着罗马铁蹄成为西方文明之源。作者经常会拿出现代的一些事件进行对比,近现代帝国中不可避免地藏着古罗马帝国的身影,历史总是似曾相识。2023-07-19
  • Uruk
    1.9读完,2024第一本2024-01-26
  • 尤大木
    这段历史比想象中要更加纷繁复杂,而作者的叙事功力显然还不足以把书写得又精彩又清晰。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这段历史跨度长,涉及的国家和任务众多,如何运用史料加以阐释,如何勾勒出清晰的历史脉络,这可不容易。通篇下来,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在试图理清罗马与伊利里亚、马其顿和塞琉古帝国的几次战争,但对于埃托利亚和亚该亚联盟之间的关系却少有铺垫,使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还很疑惑,支撑着罗马一步一步介入希腊政治并最终完成对马其顿-希腊地区征服的原动力是什么?元老院是否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外交政策?对希腊地区的管理从间接控制到行省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读完本书后,除了了解到这一时期罗马的“帝国主义行径”,更增添了我对这段历史更多的疑问。看来是要好好地系统性地去深挖一下了。2024-02-06
  • 客场不负
    叙事较凌乱,和作者另一部《裂土称王》有明显差距2024-04-07
  • 仰望与思考
    读过之后感觉还可以。书的篇幅不长,薄薄一本书,通过简要描述四次罗马对马其顿的战争,展现了罗马是如何对希腊这个地区进行征服的。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揭示这种征服是如何实现的。征服希腊靠的并不是各种条约、殖民主义、行省化、永久性地征税及军队占领。而是靠着罗马通过各种灵活的手段(含战争),分步奏,逐步控制了希腊。反过来,希腊文化确借着罗马人对希腊的控制,逆向对罗马文化进行一次征服,两种文化在罗马得到融合,并借着罗马逐步控制地中海地区,得以将希腊文化流传于地中海地区。 值得二刷本书。2023-06-30
  • 千寻
    睡前读完了这本漂亮的特装本。罗马每次撤出军队,却并不撤出霸权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2023-07-04
  • Maximus
    看完才意识到 阿哈伊亚人就是 亚该亚人…… 罗马人的帝国主义确实很像今天的美帝,军事征服在其次,打仗是以给对方自己控制下的自由为名目而获取自身的利益,而引入罗马这个境外势力玩纵横捭阖的希腊各路诸侯时候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被夺舍了。除了老生常谈的希腊用自己的文化征服了自己的征服者这个命题,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继承了希腊的文化霸权的罗马人也继承了希腊人塑造的“专制奢靡没有理性”的东方人这个他者的形象,并把这个大帽子扣回了…希腊人头上。往后想了想,罗马城论落后又继承了这种文化霸权的日耳曼蛮子又继续岜这个帽子扣在希腊人头上,而此时希腊人已经自认为是罗马人了,族群认同的逻辑真是千年一贯。2023-12-28
  • 田园胡不归
    1.从希腊各方势力制衡之术来看,美国确实只能算新罗马;2.希腊人确实穷于内斗,亡国都要内斗。根本不存在什么希腊人共同体意识。3.最终,希腊成了罗马人的舞台,连最基本的城邦自由这种幌子都懒得打了。4.超级强权才能谈及治下的和平。瓷器店里来了大象,不论及意愿,做什么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缘政治。与其什么都不做还不如披一件和平稳定自由民主的外衣进行远程控制。罗马治下的希腊,英属印度,战后美国,以及当下的东南亚。5.从罗马和马其顿2000年前的互动来看,对当下中美关系地缘政治乐观不了。6.在敬慕和鄙夷之间漂移也适用于日本人对待中华文明。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