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二的十一次方
    中文年度发行 —— 《雅各布之书》2024-12-08
  • Cherish
    关于犹太教的神秘主义让我想起了《布拉格公墓》。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从一个普通的人进化为一群人心目中的神?作者的描述没有让我信服。所谓的书中的宗教进化到最后都是为了洗脑、享受、钱和性交权!是一个人对一群人的征服。冗长的故事和太多人物的名字以及改名后的名字也许会成为阅读的障碍!但是不得不说关于犹太人在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欧洲生活的描述,确实令人佩服!2024-11-30
  • 虚斋读客
    读到一半,就深深叹息和佩服!更为本土文学江河日下而仰天长叹!本土文学病入膏肓,不是想象力匮乏,就是隔靴搔痒还沾沾自喜,图一时之快乐,而去长远之雄心,此所谓不知自尊为何物时长日久矣!2024-12-06
  • 蛐蛐
    出现了很多人,一下走到这里一下走到那里,很多教堂,很多圣卷,很多物品,但没有一项描述是吸引人的。可能是东亚文明先天对宗教的东西有免疫力,以往和宗教挨点边就想睡觉,硬着头皮居然把这本读完了2025-03-08
  • 嗜书病患者
    25年开年第一书,12月15日打开,1038页。看完一个神棍的一生,和所有自命的救世主一样,雅各布也同样用形象言语行动恐怖威胁恫吓来迷惑蛊惑信徒。犹太人原本就被边缘化差异性宗教驱赶剥削屠杀压迫的够呛,结果还要被改宗的“伪神”进一步侮辱和剥削。金钱与身体的自愿供奉,所谓“主给的屈辱越多,天国的报偿就越多”的言语,其实在今天的时代当世的宗教中也不少见。所以最喜欢的段落是结尾处信徒对雅各布的控诉“你已经从一个受害者和牺牲品变成了一个暴君,在上帝的恩典下你成了一个君王,你已经变成了你原来反抗的那种人。那些你抛弃的律法,被你用自己更加愚蠢的律法所替代。你很可悲,就像是喜剧里的人物……”的确这本并不轻松的书就像一幕满目荒凉的喜剧。如同看用显克微支的框架勾勒萨维奇的故事。波兰真是盛产大作家的土地。好看的!2025-01-02
  • 黎子-太阳船
    终于等到了《雅各布之书》中译本,着着实实等了三四年。三个译者合力翻译,78万字,真是皇皇巨著。估计翻这本书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许多艰辛,因她的文学世界复杂的,繁复的,加上神话,宗教,难度更大。感谢出版社将这本书做出来。读她的书便知道,从此多了一个她为你创造的宇宙,那里去过和没去过,是两样世界。2024-11-14
  • Amoranova
    这本书并不完美,史诗化写作的尝试是失败的。前后四分之一观感最佳,中间部分枯燥乏味,缺乏灵气。托卡尔丘克试图通过异教团体的经历,来重现波兰作为一个整体,从辉煌到分裂,再到重生的经历。圣经式的结构与文体,让行文保持了她最出色的破碎化叙述结构,也对波兰的弥赛亚情节进行呼应。雅各布,主,新的弥赛亚,在末尾去世,与他的死所对应的还有波兰作为国家的死,与信徒信仰的完全迷失。最终的结尾则是神来之笔,在信仰完全消失的末世,能支持人依然为人而生存的,也许只是饥饿中的幻影。她是否真的存在过,是否依然活着,已经不重要了。这本书是写给逝去文明的挽歌,波立联邦覆灭,意第绪语濒危,利沃夫成了乌克兰民族文化的中心。波兰复活了,旧的波兰真正的死了。弥赛亚仍未出现,也许他永远也不到来。救赎只是自欺欺人的幻觉。2025-02-18
  • 何日君再来
    感觉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文学史上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文字最成熟的女作家,不像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虽然更伟大,但文字还是略微受困于所处的时代;伍尔夫和托卡尔丘克的文字则完全不受时代所限,达到了超脱时代的成熟精准。所有诺奖作家的作品中,除了『押沙龙,押沙龙』和『百年孤独』,我还没发现好看程度堪与『雅各布之书』打成平手的,反正就是疯狂吹、使劲吹,否则无以表达喜爱之情。2024-12-10
  • 夕凪通信
    花了两周,才慢慢读完了这本一千多页的书。读到“名之书”一章,托马斯翻译的法语版《纳赫曼祈祷文》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巴黎传唱,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告诉我,天上的主,永恒的公民,当灵魂的舞蹈结束,是否还有很多人像你?”在这个横跨半个世纪的故事里,老人一个个死去,孩子渐渐长大。只有对于自由的崇高追求永存。2024-11-29
  • 等待野蛮人
    奥尔加试图为时代画像,并以信仰介入一个时代。本书在内容上虽然与圣经不同,但宗教氛围浓厚,在形式上,此书与圣经存在类似,是以分节式,并线性叙述不同人的事件,雅各布与其说是主角,不如说是被时代淹没的个体,他的声音与事件迫切越出时代的重负。这本书并非是复现一个时代的生活,相反,奥尔加再构了时代场景,那些不断在小说登场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和生活构成一个多层次错综复杂的时代,这本书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也许复现真实是不可能的,面对历史,我们只能以虚构来还原历史真相。小说中的时代生活不能以类似黑暗中世纪,混乱世纪等概念概括,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所有人都在宗教光辉之下生活,或暗,或明,如果说现代化是反宗教的,是祛魅的过程,那本这本《雅各布之书》就是一个附魔时代的画卷2024-12-03
  • KEY-可以文化
    新更新《雅各布之书》内容介绍。千页巨著,页码倒序,托卡尔丘克的野心之作!2024-11-20
  • Lamour
    在一个信仰失落、文学式微的时代,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2024-10-19
  • 静谧形态琳琅
    疲倦的旅程;沉重而漫长的宛如巨石的历史性叙事,甚或除了个别的片段以外(譬如彦塔、哈娜/哈雅或纳赫曼的)完全丧失了托卡尔丘克其它作品中轻盈的影子,而在一以贯之地以历史的重力扯着你的身体;也因此,在不断浮现出来的链接的交错、蒙昧而武断的本为呓语的宣言和信件往来之中,其中的光,或其中的宗教性已然和政治性混淆了,弥赛亚时间直直坠入一个小型团体的观念中而仿佛只是一点儿盲信,边缘并不意味着神性;故而在其所书写的图卷中,雅各布的面孔在一种神和人的错位中愈发不清晰(毋宁说在我看来他是庸俗的,或圣洁不需要依赖神迹),仅仅是一个流亡的男性的头羊罢了;相较隐微在别名之中露出狡黠的笑意的格蕾丝来说,雅各布的名字就太过于正统而刻板,也因此或许我更愿意天真地将其视作反讽:恰恰是其冗余的细节,透明,故而有敌-圣徒之效果。2025-01-29
  • malingcat
    在托卡尔丘克这里,“文学奇迹般地保留了怪异、虚幻、挑衅、戏仿和疯狂的权利”,在本书里,文学还奇迹般地保留了打捞历史、填充历史的权利。当托姐写其它作品时,加进了诸多神秘元素;而写这部神秘主义运动的小说时,却反其道而行之,除了彦塔那个超然的“第四视角”,几乎是一部叠满细节的18世纪波兰生活百科全书。1038页、200人物、190余年、7个国家、5种语言、3大宗教,这部“决定性作品”通向诺贝尔文学奖,也通向另一种“历史小说”,它线索纷纭,不断变幻视角,关于犹太宗教运动的内因、兴起与群体疯狂,揭示得颇为清晰,而中心人物宗教领袖雅各布·弗兰克,却始终是面目模糊的,他是斗士还是叛徒?是骗子还是疯子?是运筹帷幄者还是顺水推舟者?历史难以有真相,本书恰是写出了这种真相之难。索性保留众声喧哗,这是作者的聪明。2024-12-15
  • 陆钓雪de飘飘
    女人们在拔鸡毛的时候聊些什么?第一,她们聊上帝以圣雅各的脸为范本,创造了人类面容的天使。第二,聊月亮上有雅各布的脸。第三,聊如果和自己的丈夫生不出孩子,可以雇男人,和他们要孩子。她们提到《圣经》里的故事,关于雅各和利亚的儿子以萨迦。利亚雇雅各和她睡觉,然后生下了这个儿子。她用吕便在沙漠中找到的曼陀罗草雇了雅各,而这棵曼陀罗草也是无法生育的拉结想要的(后来拉结吃下曼陀罗,为雅各生下约瑟)。这都写在《圣经》里。第四,聊雅各布甚至连小手指都不用碰一下,就能让她们为他怀上孕。第五,聊上帝刚把天使创造出来,天使立刻就张开嘴赞美神。当上帝造出亚当,天使们马上问道:“他是我们要敬仰的那个人吗?”“不是。”上帝回答,“他是个贼,会从树上偷走我的果子。”钓雪按诺亚是个普通的酒鬼,豆瓣女老登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国宝2024-12-12
  • 完颜打骨折
    这部小说不仅是雅各布的个人成长史,也是一部浓缩的十八世纪欧洲乡土生活画卷。2024-10-22
  • 穆肃
    毫无疑问,世界是由黑暗建成的。现在我们就处于黑暗的那一边。然而,记载上说,为弥赛亚的事情劳苦的人,即使是那些不成功的人,只要有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也将会被视为研究光之永恒奥秘的人。2024-11-21
  • Avidya
    托卡尔丘克说,她想写下这一切,“因为他们的故事无人知晓”。这是一本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作品,史料本身的丰富与翔实让人沉浸在历史的密度中,而真正令人感动的,是作家在历史的注脚与无声处,用文学想象重构和补白的无数人的生命故事。“风,是往生者在他们的世界看向我们的眼神。”在这漫长的阅读里,在走完了如此之长的一段路后,恍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在被温柔的风注视着。2024-10-23
  • 毛毛
    “因为光就诞生在这最糟糕、最黑暗的日子里。”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