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发现东亚(修订版)
书名
发现东亚(修订版)
作者
宋念申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13356183
出版年
2024-5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页数
368
定价
69.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中国
历史
日本
文化
韩国
世界史
东亚
东亚史
豆瓣评论
薄暮秋风起
东亚不单单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实在的生活,这让历史叙事成为了构筑个体精神的宗教式依托
2024-08-16
拉康门下走狗
我能理解作者想要为给“东方主义”以及“东亚边界”“闭关锁国”等等观念正名,用东方的话语体系重新阐述东方,有点像萨义德对东方主义的实例事例版解释,而不仅仅是西方视角下的东方。但是不可避免有的时候感觉有些牵强附会了,有些为了说明而说明,为了解释而解释,立场不够客观,硬要强调文化自信的背后是文化自卑。
2024-09-08
星琬_StarOne
对于东亚的认知不再局限在网络狭隘的“你我之争”里。历史虽是由胜利者书写,但我们继续阅读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更理性、多元地认识这个世界吗?也重新认识了“现代”这个词,对于过去历史教科书里学到固定用语,有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2024-08-05
愧史氏
信息密度蛮高的……似乎很久没有读过将宏大叙事和历史细节结合、同时自成一家的书了
2024-08-25
Rinna芮娜
又一本进入年度top!太好看了!几乎每一页都划线,知识点密集。作者并没有选择单一的视角来叙述,而是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朝鲜、日本,乃至欧洲的视角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维度、立体的东亚。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如何将“文明”这个宏大的主题,通过地缘政治、人文艺术、战争与精神侵略等多个维度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平易近人”,却又深刻得让人回味无穷。他用一种看似简单,实则深邃的方式,将历史的多面性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在不同视角下对历史的解读,不仅是在单纯的叙述,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和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联系。每个背景和事件都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让我们对东亚的历史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真的太棒了!
2024-06-11
蕺水
用思想史來講東亞國際關係的歷史. 這書講西方殖民主義對東亞的影響時候鞭辟入裡, 可以封神作了, 但是講東亞內部歷史發展(特別是中國)又明顯缺乏反思, 打一星都不為過. 原文發表在澎湃上, 理解作者的寫作平台, 還是打五星!
2024-06-29
韧勉
宋念申认为东亚概念的形成伴有文化性的民族国家认同,但更为关键的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反殖民运动,其本身就存在难以克服的逻辑悖论:因为民族主义恰恰是从殖民主义中衍生出来的,许多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本身就是殖民产物。民族国家赖以存在的诸多机制,比如边界、国籍、族裔身份等等,是随着殖民现代性的到来才到来的。亚洲、非洲的反殖民诉求,强化了各自国家内部的民族主义,带来国家、族群边界的固化和绝对化。“界而治之”,本是宗主国控制殖民地的手段,但当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也依照这套边界想象自身,则必然令新独立国家在处理内部族裔关系,以及相互间关系时产生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后层出不穷的边界、族群争端,几乎都和殖民主义历史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2024-06-24
无明
前半段不错,近代史为反而反。
2024-12-29
浮草
emmm,有漂亮的分析和一些颇具启发的巧思,但是整个结论并不好。把以往认知的“落后-先进”有意解释成一种内发的文明优越性,似乎有些矫枉过正。
2024-06-20
爱吐司的汤婆婆
从全球史、区域史的视角讲述东亚的故事,打破人为的、固化的、后来的边界,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2024-05-26
寒山堂主人
除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故作之外,这便是另一本可常读关乎“中国及其周围亚洲”之书。缘发掘所谓“内亚”必然建立在认识“东亚”基础上,故此书在该领域犹属上品,应胜一众拼凑之作。如今再读,虽鲜有高中时初闻此书所觉一些新意,譬如“内亚帝国”、日人视角“超克”云云,然多行东北、往来数处,诚对“传统中华何以失焦于天下”、“东亚何以纳入现代进程”诸多问题不断增加理解,尽管此理解和问题本身一样,恐怕既深沉又模糊。东亚近代于西方激烈冲击下如何演变,是可谓“效西方之西方化”及“去西方之西方化”乎?私以为此“近现代化”对东亚人来说,确不能简单解释为步人后尘甚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抑或断言为完全内生的独辟蹊径、自我作故。一瞬之变局绝非一瞬之变也,历史恒如浪潮自由流动,已然的历史尚需在未竟的历史中继续探讨。
2024-06-23
頨譞
重读《发现东亚》,宋念申老师的修订版代序已将个中真意道尽,欧洲人无法解释的东亚,就轮到东亚人自己解释,以多元现代化(性)反一切欧洲中心主义范式,从理论方法到思维方式,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殖民现代性”。新清史“发现”的内亚帝国其实可以继续向前推至隋唐甚至北朝,而近现代全球史中的东亚也从未遗世独立,充其量被“边缘”,老生常谈的欧洲史“中西相遇”之外,在美洲史中还扮演意想不到的关键角色,有力挑战了费正清的“冲击-回应”理论。多年来东亚研究始终因为国际政治的现实问题居于焦点位置,但哪怕是亚洲概念本身都是舶来品,所指称的东亚在前范式时代就已经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史事实上应该成为一种区域史才会更加完整。
2024-05-17
历史理性
本书无疑已经成为近年涌现的一本经典的普及读物。尽管本书以17世纪以来的东亚为主题,但其着眼点其实是放在“早期现代性”上,论述壬辰战争、明清鼎革之后东亚早期现代性的形成,其内部的繁荣与活力,以及东亚早期现代性与早期全球化的深刻联系,从而批判将“东”与“西”、“文明”与“野蛮”相对立的殖民主义史观。不过,作者在把握东亚“近代”时,似乎执着于“现代性=殖民现代性”的单一现代性逻辑,虽然作者作者高扬中国革命的反殖意义,但似乎并不十分认同中国革命形成过程中通过拥抱现代性来形成反帝反殖的主体的历史逻辑,而更赞赏近年来的全球大国化动向是一种向固有的早期现代性状况的回归。我觉得这种论述逻辑多少体现了作者所依据的北美后殖民主义东亚研究的某些偏见,但并不是如一些批评所说只是为了迎合所谓“政治正确”。
2024-06-02
新经典
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献给每一位被「东亚」深深烙印的人。都在说东亚父母如何、东亚人如何、东亚内卷如何……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东亚」,就连「亚洲」也只是晚近才诞生的概念。当我们用东亚定义自身的时候,其实无意间也掉进了欧洲中心与殖民现代的窠臼。每个人身上都有历史的印记,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让我们重新发现自身的无限可能。唯有理解了东亚,才能真正理解我们自身。
2024-05-22
琥珀工作室
探讨东亚“是什么”,其实就是探讨东亚人群的某种具有代表性的集体记忆。——宋念申
2024-05-15
豆友183618330
大致是修正史学的观点吧,但确是难以让人信服,有点曲为之辩的感觉。用清朝未尝取消贸易、康熙未尝敌视天主教之类的事情做论据,证明清朝是开放的,和万里来航的西方没有本质区别,实在是没有说服力
2024-06-18
惟文字间
论点泛泛而谈,论证粗糙生硬。伪装成东亚文明论支持者的更高明的民族主义者,是无法从亚洲的现代史反思现代性本身的。
2024-06-01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