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闰闰
    加印成功。“只靠个人的自觉,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 反腐倡廉做了两千年,还要继续,不能停。每个历史人物,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比如和珅,为什么这么坏,还能位极人臣?2023-12-25
  • 丶灬小白巫师er
    *******了。太***……最后一章节的人物合集挺好的,立意也好,坚守与妥协,君自取之24/01122024-01-12
  • 自娱者小五
    张宏杰第四弹,这本一般,尤其后半本(个人觉得作者写明比写清好看,不过这也可能是我这个读者有偏好使然)。想了一下整体的问题,大概是官员贪腐弊病的解释和纠正宜从大而不从小,然而制度层面着墨太少,个人行为讨论太多(尤其最后一章几乎流于麻木的家产清算,好像都已经不服务于主题了),而且重史实陈列但轻见解讨论,整体新意不足不说,读来也有点无趣。至于皇权本位,国祚系于一人这个判断,对也不对,嘉庆倒是勤勉,不也是输给了大局?说回贪腐,“官俸最薄”的明代上演了人性大爆发,管得越变态贪得越疯狂,证明和贪婪硬刚零容忍是无效管理;而清朝对贪婪采取规避态度,容忍、部分忍还是不得其法。事实证明廉洁靠养而不靠穷,制度不能压抑人性而必须顺应乃至利用人性,颠扑不破的真理。2024-03-11
  • momo
    听完,故事写得很顺畅。2024-01-31
  • 溺在水瓶里的牛
    噤若寒蝉的富豪,位卑权重的监察官员,每一次集权强化,就意味着国家权力不断延伸,造成官僚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官多民少,十羊九牧”。2024-04-18
  • hanson
    反腐败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本书历数了明清两代官场上的腐败陋习,也着重刻画了帝王反腐的雷霆手段和官员或清或贪的宦海沉浮,但并没有试图给出终极答案,甚至对那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帝王有着理解之同情。人治毕竟难以长久,陋规之害则更甚,以史为鉴、正视问题,才能查漏补缺、兴利除弊。2023-11-22
  • 清言客
    当故事来读,像个说书人,讲述了两朝腐败与反腐败的过程,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很多也映照了现在。高薪养廉貌似之前有人用过,直到现在,反腐败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2023-10-22
  • 冷暖自知
    张老师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以点带面,用丰富的细节勾勒中宏观的历史,可读性极强,而又韵味悠长,值得反复阅读。2023-11-15
  • 幸福只差10cm
    对于贪腐问题,仅仅依靠个体的努力,不论是执掌一国的帝王,还是个别地方官员的清廉,通过道德的约束,所起的作用都不会太明显,因为道德依靠的是个人自觉,是个体的行为,无法限制其他人。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约束公权力的运行,严格约束官员的行为,把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23-11-15
  • 透明的心
    陋规,“陋”和“规”,顾名思义,坏的规矩。更进一步说,就是权力背后不成文的私下约定。也就是在政府公务中产生的、官吏之间公开认可的、不正当的“非法定收入”。这种非法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成为明清两朝官员贪腐的主要来源……张老师经过多年的精心研究,一个全新的、关于明清史的另类解读《陋规》问世,时隔三年再版。2023-10-24
  • 布卤
    明朝部分写得挺好的,清朝部分有点水。2024-11-13
  • Balthazar
    案例集子而已,分析的方法偏普通与一般了2024-08-26
  • 思无邪
    不太系统,考证不多,当段子看看2024-08-01
  • zjjhday
    与作者其他作品内容多重复2024-09-01
  • 麦冬
    原来,绩效工资实际上是雍正提出并践行的“养廉银”。2024-01-18
  • 南加小书虫
    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感觉比较震撼的是在乾隆反腐最彻底的也是最激进的时候,也就一两年内砍掉一名省部级官员。相较而言当下的反腐力度可谓旷古未有。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