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边缘vip
    精英文化或者英雄主义的是美国电影的一贯卖点。本文的主人公詹金斯也是精英的一员。当警局领导者只关注kpi,而放任执法规范后,执法者的逐渐沦落不可避免。只要让领导者看到效果,谁会注意过程呢。剧情紧凑,人物刻画也很到位。对于习惯读中文小说的人来讲,由于出场人物比较多,一个个名字有时候会让人应接不暇,不断的往前翻"他是谁?",总体而言值得一读。2024-12-18
  • arkida
    2025 #5 《火线》的腐败版2025-01-16
  • 吴冠錡
    写的普通,故事也简单,警察黑吃黑,而且在巴尔的摩这样的城市,凶年的前车之鉴,腐败窝案本来就很难监督,加上敲诈勒索的都是犯罪分子,更使得他们有恃无恐2025-01-28
  • triStone
    想起了之前看的“火线”,巴尔的摩警局真是一个充满了戏剧的地方。或者说警局就是一个充满了戏剧冲突的地方。2024-12-29
  • Rinna芮娜
    在楼上装修的电钻声的BGM下,我读了三天多才看完,给我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力。这是一本读来比较致郁的纪实文学,它揭露了美国警察的腐败现象。作者叙述的非常细致,警方为了提升效率都做了些什么,不惜诬陷无辜的人成为犯罪者,让他们有苦难言,即使上诉反抗,也无济于事,涉事警察每次都安然无恙。看得真是太气了!以至于到后面他们伏法,我也没有解气的感觉。2024-09-27
  • 芙夫思想
    讲述了震惊全美的警察腐败案,通过展现这支精英队伍的行迹,提示了野心、文化和环境作用下,警察这一职业的特殊权力可能带来的风险,帮助人们认清没有制衡机制可能带来的结果,也提供了这样一种反思,即警察这一维护社会安全的职业,是如何成为社会安全的威胁因素的。2024-10-02
  • Raven
    这个翻译看得真的是一点都看不下去。。封面标语是很不错的 岂止这个职业 哪个体制岗位不是如此2025-02-05
  • 西西发发
    今年读到了这样一类纪实作品,比如日本的《医院的深渊》和这本美国的《我们拥有这座城》,都是一个主题:那些在社会工种特殊或者总有特定权利的人,他们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走向犯罪的时候对社会和普通民众的影响。无独有偶,这两本书里面的“当事人”,外科医生和便衣警察,似乎都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骇人、离谱,同时他们这样的行为背后都是已经运转失效、本来就有漏洞的体制和规则,对应机构的不作为更是相当于对他们行为的默许和助力。不禁让人思考,当我们本身的职业、行为与他人密切关联,甚至事关他人性命、命运的时候,规则、规范、监督、约束,甚至是惩治的必要性,没有头上的紧箍咒,怕是很多人要为所欲为2024-12-14
  • 木子
    10-3 看完这本书再来回看书的名字,“我们拥有这座城” We Own this city,是这些嚣张的警察,以为自己拥有了这座城所以肆无忌惮?还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等着重新拥有这座城呢?2024-10-20
  • 基瑞尔
    先看了HBO的剧集,作者还有在致谢里特别提到了David Simon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联系了文学经纪人。比起戏剧化后为了展示人物性格一些情节上所做出的锐化和取舍,书的呈现能起的作用肯定是更为全面的展示。巴尔的摩的问题与现状近乎是绝望的,没有了一个Jenkins,还会有无数个Jenkins;体系的崩坏、无解的人口问题…故事或许有结局和反转,但现实里的牺牲和依然存在的问题却不可逆。注释里的采访和大量一手资料的建立都很珍贵。【2024 #130】2024-11-04
  • 王传言
    警队是如何失控的?这是本书的主题。2024-09-13
  • 尤里卡
    2022年美剧《城市的主宰》推出,讲述了巴尔的摩警察局枪支追踪特别工作组的起伏,以及这个城市腐败与堕落。这部美剧的原著正是《我们拥有这座城》,这本书详细讲述了这个时代“最触目惊心的警队腐败丑闻之一”,当警察沦为了犯罪分子,巴尔的摩成了一座犯罪都市、现实中的哥谭,人民的权利乃至生命受到了何等的倾轧。作者贾斯廷·芬顿是一位调查记者,他以艰辛的努力将这一丑闻见诸天日,体现了调查记者的担当和素质,他们追求真相,并敢于揭露社会丑恶的一面,推动社会更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在,我们才不会觉得这个世界那么糟糕,并愿意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变好的可能。2024-10-02
  • 与肆
    看过不少港产警匪片,但远不及真实事件复杂…正义需要通过权力镇压方得以实现,可权力却又容易滋生无穷无尽的贪婪去破坏…2024-11-17
  • 自由古巴
    很巧的是,我最近刚看了《火线》,真的是美版红楼梦。所以,这本书就是会很好看。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