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我叫露西·巴顿
书名
我叫露西·巴顿
作者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21765045
出版年
2024-7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页数
184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文学
小说
美国
女性
外国文学
美国文学
2024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豆瓣评论
伊夏
纽约无人是客,纽约人人是客。我们病得千疮百孔,我们活得狼心狗肺。无论如何,我们总算毫不留情地活下来了。
2024-08-23
向北向北
2024已读34。很久没有读小说了。这本小书只有9万字,不用一天就能读完。说是片段连着片段,又是故事连缀的人生。读前面部分常常出离,总忍不住跳出文字想“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越往后看越明白,她是在漫不经心编织“露西·巴顿”这个贫苦农场女孩从一无所有走向大都市、拥有自己的家庭又离开家庭的中年女性。“我爱纽约,正因为它赐予人无穷无尽的邂逅”,艺术家、同楼的杰里米、医院里的医生,那些微妙情绪是城市带来的,也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你一定是个毫不留情的人”,同性恋杰里米说。她真的毫不留情吗,对自己的父母亲以及哥哥和姐姐?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在成为她自己的路上,她毫不留情。
2024-08-04
卯亥
作者究竟怎么做到在用几万字的讲述这么丰富的故事的 喜欢
2024-06-25
blingbling
谢天谢地 我没有读过伊丽莎白·斯特劳特!没有看过她的小说。也不了解这位作家。所以我可以很自然地把这本书当作作者的自传——这种真实感能且仅能从首次阅读中可以产生。也许如果我知道得更多,这本书就被会被视为加入了作家的创作和技法,而失真。而作家的本领在于把一个故事,变成很多个故事。露西,是一个住院的病人,她的母亲,丈夫,医生,孩子,父亲,哥哥和姐姐,邻居,朋友,她的写作老师,在场的和不在场的,勾勒出了她的家庭,她的成长,她的婚姻和她的写作。女儿和母亲的关系,疏离的,没有安全感的,信任的,愧疚的。我不知道,原来贫穷,可以这样深远。
2024-07-07
su
质疑露西,理解露西,成为露西
2024-06-26
吉普赛赛
好久没一口气看完整本书了,几乎是从第二页就被牢牢抓住。有惊无险,多年未见的母女在女儿病床尾巴上的谈话,电话簿索引般谈论那些她们可能共同记得,或许有话可说的邻居、亲戚就是不谈论自己和“家”。妈妈你爱我吗,露西不停追问着,爱。贫穷与孤独贯穿了她的童年,人生的故事就那一个,课后的温暖的教室和关着蛇的卡车是一样的,都是关于这个故事的变奏。人和人的触达是多么有限啊,看到结尾的时候脑海中浮现了很多人,就越发想记录下此刻的珍贵。(看封底文案误以为是爽文,其实还是奥丽芙·吉特里奇哈)
2024-07-11
Bonbon和猫
很朴素也很打动我的小书。宣传语写可以两小时读完,但我需要不断停下来,喘口气才能继续。在我重新与父母一起住之后,特别能理解作者种种拧巴的情绪:我们费劲力气,逃离了他们所代表的穷困、落后、固执,然而一家人的根系,总归是固执地缠绕在一起的。也非常羡慕露西的勇气:凡是妨碍她成为自己的,她都勇敢地做了告别。致敬。
2024-08-17
四火火火火
人生的种种,似乎都来自于揣度,在近乎朴素的母女对谈中暗中涌动着一些隐秘情绪,话题总是戛然而止的结束,在母亲生命最后也是在祈求女儿立刻离开,露西从一无所有中而来,生命的起初没有任何对照模仿的成长,落后贫瘠的家庭生活也总搅拌着父母的沉默与周围的不理解不解释不支持,从这一切中挣脱并找寻到自我灵魂的归处,这是露西一生都在成长的课题,她知晓,从来是只有自己的,从陌生人的善意里获取一些些的勇气,然后化为自身再继续向前的力量,就这样,一步步的,从并不擅长的厨房料理到支撑整个人生的书桌,这看起来自然而然,心中知晓这过程无比的艰难,讲述中,恍惚的童年绞缠对父亲复杂的情感,所以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她理解了父亲,却没法原谅,朝空气挥拳,仍旧是一无所有的回应,她说,一切的生命对她而言都是奇迹,灵魂安宁之地她找到了。
2024-07-24
祝羽捷
我一直觉得伊丽莎白·斯特劳特擅长描绘熟人社会,将人物之间的交往松弛自然地呈现出来,但隐藏在背后的人生从来都不轻松,挖掘人际关系的情感真相。这本书,病中的露西·巴顿与来看望她的母亲和女儿们回顾过去的种种,对话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充满了关于昔日熟人的琐碎回忆和家庭小事,但实际上却暗藏着深深的情感波动和未解的情感疙瘩。露西·巴顿因病住院,长时间无法离开病床。她与母亲多年疏远,母亲的突然到访打破了她平静的病房生活。母女二人虽然在多年隔阂中彼此生疏,但在病床旁却开始了长时间的对话,交谈中,露西回顾了自己充满贫困和孤独的童年,重新面对那些被压抑的记忆和情感。
2024-08-07
赫恩曼尼
能写出《奥利弗·基特里奇》的女人果然不一般。露西就是每一个在平凡岁月中挣扎的我们。
2024-07-08
Xenia
看完四部曲再从头重温是不一样的感受,印象最深的(话剧里也是)是那只没吃到的糖苹果。不变的是在生活里的某个瞬间,在某个故事里,总会想到露西·巴顿。
2024-07-03
不知知
很多“世另我”的瞬间,我自己都忘记了的那种,想起来也不会告诉你那种
2024-07-13
眼泪流回去
这是个很优秀的作家,把生活写得残破不堪却充满勇气。
2024-07-10
盐少女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一些生活之苦无法共情,是在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时候,可是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不带一丝愧疚和恐惧地作出这种表达。我对贫穷的理解极其有限,阶级亦然,所以每当读到以此为源的创伤故事,我会下意识发出惋惜的感叹,而后却怀疑自己是否十分伪善。露西·巴顿绝不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我无法理解她,也不可能真正知道她到底怀揣着怎样的决心走出阿姆加什,走向明天;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又能够感受她,因为抛开具体事项,人类终归拥有同样的倔强和同样的悲伤。我们只有一个故事,回忆也好,作品也罢,都不过是对这唯一人生故事的反复重述。我们会在无限痛楚中把这个故事讲完,无法回避,也不能替自己辩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确实都是露西·巴顿。
2024-07-23
土星记事
我们全都只有一个故事:一块由斑驳的记忆碎片织成的旧布料,布满了母女之间无法挽回的爱与痛。
2024-07-21
Eva
或许是露西的母亲是裁缝,会让我觉得露西写出来的个人与家庭故事像是小块小块的记忆碎片的密密缝。住院九个星期期间,母亲坐在露西病床前整整五天。母女俩的话题都跟过往的人事物有关,说到那些记得或记不清名字的女人的成长婚姻故事,说道那些人即便出身相对好些也躲不掉生活留给他们的考验。露西对人产生情感也许很轻易,比如黑利先生明示其他同学不比露西高贵,不该嘲笑她课上申请去洗手间,比如邻居杰里米,那个跟父亲相仿年纪的男人,在她被困在门外时邀请先坐坐。她曾在艺术家挑剔的目光中审视自己的着装,在萨拉·佩恩的写作课上获得鼓励,在温柔医生的空气挥拳中接收勇气。她虽出身贫寒,爱阅读让她有了写作梦。她爱纽约这座城市,写作让她自信起来。她摆脱蛇与卡车的噩梦,断开与前夫的不良关系。一无所有到用力去追求去拥有,她成为了她自己。
2024-07-11
闻夕felicity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非常擅长捕捉宛如空气一般不可见、不可触摸、但却无时无刻不充斥身体的痛苦。在露西·巴顿的故事里,这种痛苦在巴顿母女有一搭没一搭的碎片化闲聊中渐渐浮现。在贫瘠和严酷中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关闭情感、坚硬地活着的人诞育了孩子,孩子在贫瘠、严酷和冷漠中成长,一无所有成为痛苦的源头,也称为斩断一切的可能、成为一种冷漠的托举。一无所有的人在“非要找一个贬低对象不可的”丰沛世界里受尽折磨,但这种一无所有已经是母亲能给她的最好的礼物:一无所有,至少除了痛苦,什么也不必带走;那些糟糕、严酷、贫瘠,都不用带走,都可以随着母亲的尸骸烂在那一无所有的地方。
2024-07-05
鸡狗腿子
在与母亲的病榻交谈和自我回忆的穿插间,文学作品中又多了一个“不断出走”的经典女性形象。其实看的时候,总会想到不久前看的门罗的《你以为你是谁》,同样有关童年创伤、阶层差异、女性欲望、婚姻困境、亲缘关系……走出了村镇的露西巴顿,听着母亲讲述的曾经认识的小镇居民的幸与不幸,映照出数万公里之外的自己生活里的一地鸡毛。不管身体上逃得有多远,她似乎还是难以摆脱乡村小镇的幽魂,终其一生都要和童年刻上的卑劣感缠斗。但值得慰藉的是,她在出走的道路上毫不留情,毫不妥协,握笔坚决地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属于露西巴顿的故事。
2024-07-05
慢懒
好喜欢,一个个短小的篇章拼出一位中年女性平凡生活,简单的文句下情感的潜流兀自暗涌,宛若轻手轻脚将生活割出一道道痕,隐隐生疼,只是要许久后才能觉察。明明描摹的是或切身或宏大的失与痛,落笔却轻巧、安静,留出诸多略去不写的空白,并非笔力不足,而是生活本就充塞着种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东西。读来不时觉得有短暂心空,像是钻进了文字的缝隙中去,又像是反过来,心被文字钻进了去。
2024-06-27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