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猪柳蛋麦满分、
    从财政看兴衰是许多同类书的做法,但郭建龙是其中写得最好的。2025-01-22
  • 和剑桥史一起都的,框架接近,语言更顺内容更丰富2025-02-20
  • hiu无崖
    元朝回答了游牧民族政权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战争经济如何支撑疆域的不断拓张?攻城略地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劫掠,而是从维护原来的经济发展来筹措军需。不过我有一点不明白的:”色目人善理财“是因为把理财权力交给了色目人才导致了这一说法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种族歧视,把财权交给汉人的话,也会有“汉人善理财”这样的说法吗??元朝的继承法挺矛盾的,明明是一个看拳头大小的民族,但是小儿子的军队居然和爸爸不分家,那不管哪个大儿子继承政权,有军权的小儿子不造反谁造反?元朝的文化方面相比唐宋也开始僵化,注重背诵,是后来八股作文的先驱...要说元朝有什么进步的地方,那就是广阔疆域带来的贸易繁荣。2025-02-18
  • 行者
    郭建龙《元朝理财记》以财政视角重构元史脉络,堪称经济史写作范本。作者以成吉思汗“以战养战”的军事掠夺制、忽必烈时期南北财税失衡为切口,揭示元朝“重商轻农”的制度矛盾如何加速帝国崩溃,史料扎实且逻辑缜密。其将蒙古西征与中西亚税收体系嫁接中原农耕文明的剖析,颠覆传统“汉化失败论”,呈现历史演进的复杂肌理。书中对投下制度、达鲁花赤制等冷门机制的阐释,填补大众认知空白。唯部分章节复用“密码三部曲”财税框架,新意稍逊,然瑕不掩瑜,仍为理解古代中国财政暗线的里程碑式作品。2025-02-17
  • 威尼斯男人
    读完《元朝理财记》,我觉得郭建龙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他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特敏锐的洞察,他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而是从财政角度入手,深入分析财政和经济、文化等因素,另辟蹊径地揭示了元朝兴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忽必烈的汉化建设,再到后期的南北失衡和群雄争霸,都说明了元朝的统治者们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虽然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有效的治理手段,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瓦解。郭建龙在书中通过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数据,对这些事件的描写生动而细致,很有说服力。2025-01-25
  • 刀叢中的小詩
    《元朝的理财》——蒙元经济史,也是一部蒙古在蒙化和汉化中相互摇摆的历史。在成吉思那里,很难谈财政,只不过是以力强占;后来几代,理财只是一个幌子,是否接受汉化,才是最最根本的原因;而忽必烈,用汉化逐渐摆脱大蒙古各大帝国相互制约的历史;之后都是小打小闹,待到红巾军兴,北方扰乱,南方分据,元朝虽未必以运河始,确实是以运河被控制而终。2025-01-22
  • hyypia1982
    纵观整个元朝的兴衰,不过再度印证了那些已经被历史证明过多次的道理。蒙古铁骑秋风扫落叶般吃进大片土地,却缺少理性的治理思路。在农业为本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使用商业思维为主的色目人来抓财政,必然是卯不对榫的结局。以成吉思汗为首的黄金家族,以强大的武功改变了世界格局。蒙古帝国的膨胀,到最后却成了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典型。征服的土地再多,留不住土地上的人,征伐就只能沦为夸耀武力的屠杀。再有,少数管理多数,政策必然要遵从多数人的玩法,一时的短视必然会为后世埋下祸根。上述内容归纳总结,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于军事急,于民事缓。2025-01-24
  • 把噗
    以西方为方法,打败东方。2025-01-13
  • 过期黄桃罐头
    看参考文献感觉郭建龙没怎么系统研究过元代财政……2025-02-03
  • xipan
    元朝是中国最开放的朝代,却造就了中国最封闭的朝代,这是多么巨大的讽刺啊!2025-02-23
  • 守望者
    半部杰作,前半部分启发性很强,到了王朝后期,没有太多可讨论的财政政策,又回归了罗列史实的叙事。2025-03-11
  • 王筱琢
    结合 deepseek 逻辑更清晰,哪一个部分感兴趣,再找到原文看作者论述,输入效率更高。2025-03-14
  • 陆钓雪de飘飘
    配合最近正在微信读书上准备每每手足无措、精疲力尽时会打开缓慢通读的《明朝那些事儿》一起食用殊为合适(严肃脸)。当然我都是看了谁谁才有事,不是谁有事我才看谁的。比如我看了门罗,然后有了门罗事件,看了韩江,然后得了诺奖,看了当年明月,然后疯了。明朝继承了元朝考试制度的死板形式,造成了思想僵化。从此,以唐宋为代表的注重文采的考试方式落幕,最僵化的科举体系诞生了。郭建龙盛赞了唐朝的“大旅行”等官方的雅文化(经过魏晋时期的酝酿),也赞美了宋朝雅俗共赏的通畅。但元朝对文采的放弃和对文本背诵的偏重,加上南宋道学系统的大行其道,导致了元朝文人系统的弱化和民间文化的超级发达。明朝本可以回归唐宋的做法,但是朱元璋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还有以察举制替代科举制的实务标准,加上编撰“四书五经大全”等,不为郭所看好。2025-01-21
  • Sea
    没想到吧,元朝才是现代人向往的开放朝代。2025-03-06
  • 匠与高千
    很好的视角,郭建龙的敏锐度越来越好了。但是本书中参杂着太多历史宿命论和周期论的东西,总是在强调“中国历史上往往XX”来套到元朝头上。这不太合适,一,历史宿命论是在极小样本下的统计结果,这不科学;二,大元本就是一个异类般的存在,强行套王朝周期很别扭。2025-03-15
  • 糊途的书架
    一个统治阶级内斗不断的王朝,一个乱发纸币通货膨胀的王朝。2024-12-13
  • 落叶书屋
    这本书真的不错,从经济角度来讲解元朝的崛起和衰落,任何一个王朝兴衰背后,都有一定的经济规律,这些规律和结局也有着必然的联系。看完这本书,就对元朝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值得一读的好书。2024-12-13
  • 格野
    本书主要分为四部分,从成吉思汗时代讲起,介绍了成吉思汗所创立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制度,奠定了元朝的基础;到大元制度的创立,也就是忽必烈时期所进行的一些制度建设以及他所留下的财政体系;再到在蒙汉之间颠簸,元朝的皇帝如走马灯似的更换,在到底要不要汉化这个问题上徘徊不前,为元朝灭亡埋下伏笔;最后是进取与衰亡,讲述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和留下的一些遗产,同时也论述了明朝是如何兴起的。2024-12-16
  • 乌拉拉
    元朝总共只有98年,历史并不长,但元朝历史难度却很高,人物名字十分拗口,皇位传承混乱。这本书就试图从财政经济的角度解读元朝。成吉思汗突然放弃进攻南宋而转道西征,由于蒙古人先接触到了中西亚的城邦商贸税收制度,受此影响后,蒙哥和忽必烈占领中原后,对完全的农耕文明套用商贸文明的税收办法,自然要出问题。2024-12-14
  • 杜君立
    很早时候,郭建龙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骑车去元朝》,后来他又以《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踏上通俗历史写作的星光大道,本书应该是这两部前作的一种延续,元朝虽然国祚不长,却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统一大帝国,元朝创建的很多政治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比如行省制度。元朝由军事征服而创建,财政作为军事的经济支柱,对元朝财政制度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元朝的兴衰成败。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