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睡醒了就睁眼
    虽然部分人物与剧情的处理略显仓促,但总体上的气质很吸引我,宁静的动荡与轻描淡写的沉重让我有一种不知从何说起的茫然。宗教背景、政治隐喻(以及明写)、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这一切融在呼吸之中。棕色皮肤的十五岁女孩,刻着父亲带来的伤痕与困惑,背负着禁忌的情感与沉默之后的喷涌,思索着与家人的关系和联络,在将要再次落雨的云朵下方谈论未来。2025-04-03
  • 狄讹你索斯
    主角小女孩非常细腻的生命体验,还原了关于整个尼日利亚拧巴的政治与信仰矛盾,并再一次在如此优秀的作品中看到渴望自由渴望幸福的人类闪光点2025-05-14
  • itsRiRi
    前半段读的好压抑,本以为结局会是康比丽的觉醒和反抗,结果却是母亲。阿迪契的描写太细腻了,她总能关注到一些我没留意过的细节2025-05-13
  • 无限粒子
    不要忏悔 有什么好忏悔的2025-03-17
  • 松羅岛
    强推!!连不敢想的反转都有噢!2025-04-30
  • never
    阿迪契的处女作。较《半轮黄日》,笔力略微稚嫩。小时候菜园的篱笆总是用木槿围成,紫色的单瓣花朵像张开的朵朵喇叭,此起彼伏地开放,花期似乎很长,而白色复瓣木槿花母亲摘来用来炖肉。如果说紫木槿象征着自由,不如更像它的花语“温柔的坚持”“历经磨难仍然坚持的性格”。在一个暴君统治的家庭里,妻子和子女活得瑟缩,“您说的都对,您打得有理”,逆来顺受得让人怒其不争的妻子为了自己和孩子毒死了暴君,有些突兀,但从此,他们自由了……2025-05-06
  • 极个别同志
    妈妈下毒那个章节最好,让我想起《why women kill》,没有宗教信仰的我读的过程中蛮痛苦的,压抑、不解。美中不足有些情节和人物的收束略潦草和匆忙了。2025-03-22
  • / _ ;
    痛苦 压抑 读完这本我需要三本治愈文学来温暖我受伤的心2025-01-29
  • 芫荽
    姑妈家是自由,紫木槿是自由,最后妈妈也给予了我们自由。2025-05-28
  • 糯米糕
    窒息感呼之欲出,毒木圣经同款父亲且更甚。值得有更多人知道这本书。2025-05-18
  • 麦香鱼圣骑士
    姑妈家是另一片天空,康比丽在这里真正睁开了眼睛2025-04-06
  • 氧気不足
    一直沉默软弱的母亲最后投毒结束这一切的结局值得五星2025-03-17
  • 西柚Sheep
    全书太寂静了,都能听见骨头在嘎吱作响。2025-04-17
  • 方士橘
    读者学社换到的书#可以祛魅,国外一样没有特别突出的,以至于这种要被捧出来2025-05-24
  • 妖娆猫
    20241207--64;借阅的一本书。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迪契的书。愚笨如我,腰封上的一句推荐语,怎么读也不理解:父爱如滚烫的茶水,但总要有人真正去活。2024-12-31
  • 萝卜头尼罗
    真没想到作者会设计让沉默寡言的母亲成为结束一切的人,一直到最后我还觉得母亲是极端控制的父权的帮凶2025-03-14
  • 四火火火火
    生命如一株紫木槿的生长,家庭如荆棘丛般宥困住所有人的命运,十五岁女孩视角里讲述成长的痛楚与觉醒,甚至带有一些幼稚的天真色彩,反而令观看者心情更为酸涩,父亲如神存在,列出密密麻麻的时间表格将属于兄妹俩的青春记忆割裂撕碎,严谨,刻板,一丝不苟,循规蹈矩的敬仰上帝,在宗教信仰严苛环境中的人群顺从着神的仆人传达的唯一圣言,对待周围人宽容有爱心与对子女折磨并家暴的歇斯底里男是一体的,这并不冲突,以至于女孩的内心总是困顿不安,她曾以为人心如此的一望无垠宽阔透明,成长教会她如何看待的眼光以及选择以沉默或是激烈的抗争开启新的道路,母亲在不断受伤流血反复妥协的日子里终于找到毁灭恶的方式,一次次的出逃代表着某些预兆即将发生,父亲口中的外界险恶如暴雨,实则是自由畅快呼吸的原野,她有力的扶住母亲的手一同走向新世界。2025-01-18
  • 小馆
    这部小说翻起来,是群山和历史的味道。好像我就跟女孩康比丽一样,在一个只能看见人们膝盖的视角里,一起经历了这些事。它提醒我,有些事情不需要追寻起因。他是一个残忍得可怕的父亲,他同时是一个伟大得受人敬仰的父亲。这之间也许根本没什么起因。即使有,希望我们可以不用去找。母亲杀死父亲,哥哥抵罪,我们重生。我们不要为自己的家庭悲剧寻找解释,寻找意义。悲剧就是这样了。我们重生,我们依靠本能,更加珍视自己的价值。《美国佬》很好,但因为看过《紫木槿》,它就变得没那么够好了。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