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Melancholy
    很喜欢对于债的文学性解读。读到最后一章心好痛,因为其中的描写与当下的生活是多么贴近(以及阿特伍德真的很擅长故事改编2025-07-10
  • lieerli
    3.5分, 很有意思的小书,看似一本经济学其实是把债务关系用神话、文学作品和社会学的不同折射面来阐述,不可回避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最后经济关系归于环保呼吁,也是很合理的走向。2025-05-14
  • Brian
    初看有点意思 实际一般般2025-03-30
  • 细混子
    很学术的感觉,模糊的印象。2025-02-07
  • lωh
    片汤话集锦,哪怕是对外的讲座,也是空洞轻浮的,对欧洲小说与文学史的迷恋与堆积淹没了仅有的几处洞见2025-06-29
  • 赶集请客上岭山
    老太太不愧博学,还善辩。好看。2025-04-09
  • fleeyy
    金钱、信仰,性/因为债务确实是一种奴役/贪婪赚钱和开心花钱/债务劳动力都是对自由的剥夺2025-05-11
  • 金鱼池的风
    b站可可周老师那里看到推荐;但从文学中打捞债务概念这件事对我来说还是太冗长无意义了。微信读书/第三章2025-01-07
  • 清晨过路人
    人这一生就是“借贷”和“偿还”,“借”和“还”一直作为古老的隐喻,贯穿文学、艺术和宗教等各个方面。2025-03-09
  • bookbug
    阿特伍德08年的巡回讲座,主题是债与偿,但显然不是债务管理或理财讲座,实际上她的深入探讨涵盖了心理学、宗教、文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唯独避开了经济学或金融学,旨在旁观者清,她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债务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且由来已久的人类构建是如何反映并放大贪婪欲望和极度恐惧的。在她看来,债务的起源是人类公平、公正的意识,借贷双方是平衡中的一体两面,相互依存,债务关系既关乎金钱,更关乎道德;宗教领域的债与罪其实是一个词,或说债乃罪之隐喻,基督的救赎之意,也直接来自用于债务和典当或抵押之语,引申出替代性献祭,所以整个基督教神学都建立在灵魂债务的概念化上,即所谓原罪。她所讲的阴暗面则主要是偿还特别是无法偿还时无处不在的报复心理,以及社会对借方的苛责和对贷方的宽容。想想成书的08年,许多判断堪称洞见。2025-04-16
  • 雅鸦湖居士
    《偿还》新版,译者做了一些修订,正文前增加新序言。阿特伍德根据“梅西讲座”(加拿大广播公司一档老牌节目,旨在让“当代主要的思想家可以在这里讨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议题”)整理而成的精彩小书,主题为债务与财富。阿特伍德写起这一主题来依然挥洒自由,囊括了计算机编程、税收的历史、《星际迷航》、狄更斯小说(个人认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对《圣诞颂歌》里斯克鲁奇故事的发挥)等等纷繁的知识。这绝不是一本普通的经济学作品,阿特伍德要谈的是人类在宗教、文学、黑社会犯罪、复仇悲剧以及自然界中如何收支平衡——“我们在这些领域已经大大地透支了自己的账户。”2024-10-30
  • 闻夕felicity
    ①从经典叙事中打捞“债”的概念,很有洞察也很有趣,有点想起David Graeber那本经典,也很高兴看到两个我很喜欢的作者梦幻联动。②我常常忘记MA的多伦多-哈佛背景,但从这种类似授课的体裁里就会意识到她扎扎实实的学术训练。③同步在读Ursula LeGuin的随笔,她俩的梦幻联动也很棒,尤其是她俩都有很强的跨学科视野,此处还得带上JWinterson,虽然她主要是关注科技而非债务。2024-12-08
  • Creative
    今天对过眼的几本书观感:在经济下行、消费降级、举国借债的大背景下,我国出版界还是保存了勇气和良心的。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