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这是谁的号
    讲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配图优秀!作为消遣服务,很优秀!2022-04-27
  • 汤川小熊猫
    简单清楚有趣,原来月氏在费尔干纳盆地。“我所说到的一切,我所听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有撒马尔罕比我想象得更加完美。”——亚历山大大帝。乌兹别克斯坦、咸海部分配合《失落的卫星》阅读临场感超群。最近看的几个中亚的展与这本书适配度太高了!联珠纹、波斯锦、来通杯、黑石号不停出现,东西方交流碰撞如此迷人。虽然只是简单的录音讲座整理,但是每个角度都引人入胜,让你忍不住想要去探索更多,这块敲门砖值得五星好评。2022-04-07
  • 加可木南
    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经纶讲堂第一位主讲人的讲课录音整理,图文并茂。不知道后续是否还有?2022-10-27
  • 一贵
    有现场感和逻辑脉络,还要补的课很多2022-04-13
  • 小七
    一些丝绸之路上的考察考古与感想,两点收获:小处着眼,注重交流。2022-09-23
  • 八哥
    2022年闲读之60:属于大家小书之类的普及型读物。因为是讲座,必须服务于现场的需要,所讲的东西要易接受易消化并尽可能的让人印象深刻,从而导致每一讲的内容与主题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与距离,要么标题显得“宏大”而内容显得单薄,要么内容还算丰富但主题显得过于简单。这些讲稿成书的通病,虽不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实际上反而会觉得通畅易读),但读完总觉得欠些什么,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这类书,如果能够在成书前,在保留讲座主体的基础上,围绕每一讲的主题从专业的角度再作些拓展与延伸,增加相应的信息量,可能就更符合阅读的方式。当然,如果能够在每一讲的最后附上推荐书目,让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按图索骥,去延伸阅读,倒也更好。2022-11-30
  • 奔跑的蓝
    马马虎虎,可读性不强2022-01-09
  • Luke LOU
    非常简单清晰的读物,叙事的结构值得学习。各篇之间的水平差异还是挺大的,在从讲座转为文字时缺失了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信息密度不高,虽然作为公众讲座可以理解,但出版时未做更多的整理及展开也有点遗憾。2022-01-04
  • 可爱的wumaomao
    现在中华书局出书也功利了起来,编辑审校也是小毛病颇多,漏字的,重图的,文图不配的。本书是齐东方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十场讲座的文字稿,因为是讲座受众是最普通的人,所以通俗易懂,配图也十分丰富、出彩。也因为是讲座不同时间不同人(不连贯),就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成文时也没有梳理到位(可能是不同的人梳理的)。一共十篇,都不是太长,有些是游记,也有考古现场,吐蕃墓,黑石号,虞弘墓等,可以一观。2021-11-29
  • 未来
    普及读物,可以与《碰撞与交流——考古发现与外来文化》并读2021-11-22
  • 飞霜镜
    个人向4.5星。图文排版差劲,裸脊锁线装也很折磨,取下外封、读完整本居然装不回去了……都兰热水墓群那讲,提到高原上短命的绚烂的花,很感动。2021-12-17
  • ay
    “考古考察,无法知道即将遇到什么,设想不留遗憾遗憾、收获满满也不大可能,还是做一个深情缱绻的旅行者为好,在时间、空间上错位游荡,让想象力爆发,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2021-12-18
  • 赤羽
    讲座的整理稿,比预想中有趣。梳理了丝绸之路上…萨珊波斯、安集延等地放节点的考古发现与奇闻趣事。因为是讲座,没有那么学术,里面提到一些有意思的考古经历,比如在牧民家里的好玩的事情。更真实的还原一个考古工作者的生活。插图好评2021-12-06
  • 枫露茶
    工作游历闲笔,当讲座有点儿瞎糊弄,给中学生和本科低年级生讲讲还行。2022-02-05
  • 阿木林
    通俗读物,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几乎都是浅浅而谈,不是很满意2022-02-15
  • 麦田圈212
    丝绸博物馆十场讲座的文字稿。阅读无压力。2022-03-04
  • 苏颜
    门外汉的我非常喜欢看这本书,这本是作者齐东方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讲课整理的文字,内容是"丝绸之路考古十讲",每一主题都很生动有趣,知识量超大,门外汉只能走马观花看个热闹。书里面还有大量配图,可以比对作者提及的文物古墓关键地点,图片印刷有点渣,有时要拿放大镜和小电筒看这些图片。2022-02-09
  • 仁波切·偉
    主要是讲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由于是讲座的文字整理,非常的口语化,很好读,并且读这本书吧,也发现只有国家有钱,考古才能发展起来,万事万物的科学都真是离不开钱啊。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