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苇子
    我还没做好听课的预备工作…最后的对谈不错2025-05-06
  • yuya
    尤其喜欢后面的访谈,真是一个太太太幽默的语言工作者。也期待另4本长篇,凑出十全十美!2025-04-26
  • 赵南河
    都说不是文学课,虽然没有具体讲文学写作技巧,可这本书本身就是叙述技巧的良好范本,比如这段:“我们四个人在餐桌前刚坐下,刘康说詹姆逊来了,我朝门外看去,当时是午餐时间,几个衣冠楚楚的教授走进餐馆,我问刘康,哪个是詹姆逊?刘康说,这几个都不是,詹姆逊正在停车。”另,看到一个评论,说余华的作品只知道讲苦难,有什么用?我发表一下个人愚见:苦难文学的作用在于让人“看见苦难”,现在很多短视频都在传播“奢华生话”,个个都是百万富翁,人会变得越来越不知足,越来越攀比,戾气越来越重,多看看日常生活中的苦难,看看这个世间的人的悲苦,可以激发我们的怜悯心,激发我们的善良。另外,苦难文学的作用还在于提高个人面对苦难的阈值,不至于真正面对苦难时,太快的崩溃。2025-05-04
  •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
    余华讲到《西瓜船》的时候,我想到他们在岛屿读书里面提到那么多次,自己都没有去读,索性赶快找来《西瓜船》,一口气读完,一股淡淡的忧伤漂上心头,有一些灵感开始在内心的河水中闪烁着粼光。然后我接着去看余华要怎么讲《西瓜船》,结果余华直接来了一句:由于时间关系有机会再说。2025-04-20
  • momo
    “我有一个朋友”“我在哪些地方”2025-05-01
  • 阿帕鲁萨蒲绒绒
    水且出现了令人不适的地方2025-04-21
  • 荒原一片。
    建议副标题:余华去过的国家及朋友圈有哪些人。有内容的至多三四篇,还把推爆的视频采访收进来,显得无耻。2025-04-24
  • Moli
    看完真的感觉之前很多书都白读了,会立刻燃起重读经典的热情!2025-04-14
  • 小志
    不是这个书名打二星,这根本不是文学课,骗人的。2025-04-23
  • 陈觉民
    别这样捞钱,可以吗老余?2025-04-27
  • 冯翊
    有点水。最后一篇访谈还是我在b站看过的。2025-04-19
  • 葫芦娃日
    真好意思出……余华已经成为无耻文人,哦不,无耻商人的代名词2025-04-23
  • 金鱼池的风
    看完收获刊登的《卡夫卡的“诸位请原谅”》以后曾在朋友圈大骂余华:他和莫言这批人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老deng中的老deng了,但莫言至少知道把随手写的散文往公众号上发;然而他俩既然都开始一直出版各种各样的冷饭和水平低劣的新作(尤其是卡夫卡这一篇,丝毫没有任何帮助理解的内容,甚至引文占了一半篇幅),那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山谷微风》《世界上的迷路者》《余华文学课》,杂文集毫无必要的新版和读客不知廉耻地把先锋时期的短篇小说当作新作营销,让我很迷茫,是出版品牌一意孤行蹭余华热度,还是余华实在缺钱了?#76【最后的访谈还是有意思的,问题是把视频搬到书上只能让人认为凑页数。】2025-04-25
  • 史历黑
    几篇旧作,几篇应酬之作,再加上几篇轻松随性以介绍情节为主只是简要提及几个细节的讲座稿,出书简直不要太容易。余华老师在扎快钱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不知道他儿子的电影拍得如何了。2025-04-19
  • 南宫猎辉
    13.14.15是重点,最后的文学作品清单是最有用的,建议先把清单上的书看一遍再来看这本书附录和魏冰心的访谈对话占篇幅太大,而且哔站上有视频资料,本身就不到250页的书用这么大篇幅摘抄视频对话不知道意义何在然后就是,以后这类的解读名著名家的文章其实完全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没必要做成书2025-04-15
  • star
    余华本身已经IP化 在中国的影响力超过余华作品本身 余华没有吃老本 吃的是流量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