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李欣原
    文字寡淡无味 读起来昏昏欲睡2025-04-27
  • sizuka
    因《和语言散步的日记》而喜欢上多和田的文字。跳跃俏皮,夹杂隐喻和多语言文字游戏,整体读来轻盈有趣。尤其喜欢第一章的祖母北极熊写作,讽刺味十足。2025-03-14
  • 乙左左
    读完整本再回看小说标题,只能感叹太厉害了,雪的质地和氛围之于世界政治剧变之后“人”的生存状态,之于本书主人公那几代北极熊的“熊生”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以北极熊的视角,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的关系,大量的政治隐喻,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讽刺,无论是哪个主题都用小说的手法写得出彩都不容易,多和田叶子居然能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不仅不突兀,还妙趣横生,在叙事结构的框架之下,还能保持了语言的质感,马戏团这个主要场景的选择也很厉害,成为各个部分交融的关键,小说的三个部分里个人最喜欢的是《祖母的退化论》,可以说写得几乎飞起来,无论是叙述的基调还是想象力。又是一本读完让我想偷师的小说。2025-03-25
  • 伊夏
    能分辨吗?是熊还是人?拉丁语的“小母熊”念作“厄休拉”,即刻想到勒古恩。叶子把我们带入了严寒里,却是以如此温柔的方式。她的文字戏法始终恰到好处,而指出真相的方式又永远爽利:“没必要继续乘坐将沉的船。我想主动跳进海里游走。”2025-03-17
  • 波兰还是兰波
    用童话的笔触描写冷战东西方的怪诞。优点在于以第三者的视角平等的批判双方。到了第二幕通过训獸与獸之间的互动传达当时女性的困境和生活。但落实到纸上又显得好无聊,第一次看到把冷战写的如此昏昏欲睡的作品。2025-05-25
  • Tuesmeutudo
    喜欢,尤其喜欢第一篇。多和田叶子完全是现当代掌管语言艺术的缪斯,怎么会有人能将历史与时间、性别与极权结构、人类与动物、渺小与宏大这样模糊化地融合在一起,然后浓缩成方糖,在阅读的过程中牵动五官感受融化的美感的。哪怕是白色和寒冷为主调的环境和背景展开的故事,却是汩汩涌出暖意。2025-03-16
  • 伊尼舍林的女妖
    多和田叶子的想象力不仅是文字之运用上的,更拔萃于视角与讲述。不停出现的“世界”的名词,讲述那些失落的文明,与繁荣的假象。通过北极熊拟人的视角,动物性、人性、神性彼此徘徊游走,在谎言中道出真相:“人类唯一自然之处,就是自相矛盾。”想到了伊坂幸太郎:“奇怪的动物会被保护起来,奇怪的人却遭受排挤。”用最轻盈的诗意、童话的语言,讲出沉重的现实与人类的迷失。层层递进,最后三个故事的结尾分别是一块冰,一个吻,一场雪。练习写作,练习与人相处,练习孤独。奇妙是《雪的练习生》的第一印象,而在读完之后,那种余韵其实是,一种对爱与善意的呼唤,哪怕是在无知、冷漠的环境中。最后一页,是克努特死于柏林动物园的注脚,原来我一直在阅读中寻找的,不仅仅是虚构中肆意想象的幸福,是文学抵达的,永远是唤醒某些早已远去的诚实与勇敢。2025-03-14
  • Xantheluna
    过去就知道柏林动物园的明星克努特的故事。《雪的练习生》始于真实,却让这个悲剧变得可以向前,向后,向意想不到的四周滋长。北极熊没有国籍。从冷战的流亡年代,到柏林墙倒塌后的新世纪,三代北极熊辗转于马戏团和动物园的旁证与自白,它们好像去了很多地方,莫斯科,东德,加拿大,日本,却从没有去过北极。谢谢多和田叶子,也谢谢默音出色的翻译,给了我一种重新理解历史的眼光。“寒冷这个形容词真美,寒冷就是丰盛。”借熊之口(或者说熊借人之口,也成立),多和田叶子是把悲伤写出了生命感的天才,尽管一切浸透寒意,一切也释放着绝望的爱,试图跨越政治阵营、阶层、性别、物种、生死。地球一年比一年更热,人还能够看向更远的地方吗,比如,消失的北极。有生之年,我们会亲眼目睹北极冰川的融化和北极熊的灭亡吗…这一切真令人心灰。2025-04-06
  • Eva
    “人类唯一的自然之处,就是自相矛盾。”以熊的视角来书写混沌离散的人类世界。《祖母的退化论》里的“我”从没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是伊万提供食物。写东西于“我”而言是诡异的。管理员大妈说写日记是想忘记什么。把简单内容复杂化的是人。“我”逐渐退化丧失表达语言,只能辗转逃离。冰原远不是想象中的无穷无尽。《死亡之吻》是厄休拉(拉丁语“小母熊”)和托斯卡的合作表演。她们灵魂契合,几近梦境共脑。托斯卡称“死亡之吻”是交换厄休拉些许的人类灵魂。这何尝不是在写马戏团表演的式微与人类的利用。《想北极的日子》尽是被抹掉来时路的可悲。克努特没见过母熊托斯卡,靠着马蒂亚斯的奶粉喂奶长大。它活动范围仅限动物园里的箱子。外面的世界乃至北极都难以抵达。作者将苏德历史、离散流亡还有环境破坏与物种濒危等揉进故事里,写熊亦是写人。2025-03-05
  • Monan
    读完这本书的今天,恰好看到“全球升温首次突破1.5°”的新闻。书里面受不了人类最喜欢的“温暖”的北极熊,如果看到这条新闻会怎么想呢?读这本书的时候心一直是沉沉的,女性、动物、马戏团,动物园,全球变暖……从冷战一直写到可以发电子邮件的千禧年之后。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事情变好了吗?不要拿动物去做低级的拟人,因为动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2025-03-21
  • 绫濑萝
    语言、身体、性别、种族、生死,甚至冷热,所有关于边界的讲述是模糊的,但所有描述读者又都能接住,在词不达意中捕捉到的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因此它又是精准的。书中主要写三代白熊与人类(主要是动物园驯兽师)的关系更迭,无始无终的迷人故事。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寄托与信任与外界的动荡与不确定,形成巨大的反差。像不断摇晃的摄像头,讲述者的视角也在白熊与人之间随机切换,讲述内容也是丰富跳跃的,因此整个故事感觉很“蒙太奇”,太多难言之隐,真幻难辩。很喜欢第二代白熊母亲的故事,梦境与现实的解构后再联结,表面看起来是它们共同完成了一个梦幻般的动物表演,实际上是人和动物之间边界的打破与重组。托斯卡和厄休拉带着甘甜的吻,人类灵魂属性的回流至白熊体内的写法。爱的奥义,人类的、自然的、世界的大爱小爱,都在这吻里表达完全了。2025-04-07
  • 少女漫步世界
    像冬眠,像做了一只北极熊的梦。读完《雪的练习生》了 ,特别是第一篇《祖母的退化论》,是跪着跪着就“双脚离地”读完的。读多和田叶子的文字真的好神奇,会处于一种悬浮在日常又轻微偏离日常的感觉。她会写“会议这东西就像兔子,会议生会议”,会写“不甘心是别人给予的馈赠”,会写“尝都不尝就讨厌某种食物是巨大的错误”。太会写了!太会写了!人生或许就是从既遥远又陌生的地方出发,然后慢慢练习,向熟悉的、清晰的、明亮的地方走过去吧。是漫长,艰难又孤独的一生啊。2025-03-11
  • 黎戈
    很爱这本呃,当时还特地去看了那只北极熊和那个饲养员的记录片。学俄语,住德国的日本女作家,自来的跨文化属性,奇诡的想像力。2025-03-15
  • 渡边
    三代北极熊的苏德往事,好看,相当有灵性的写作。尤其第一部分“祖母的退化论”,用童话的口吻,拟人的形式,竟然能将极权讽刺、流亡身份、语言的把玩等主题巧妙融为一体,轻盈灵巧,不显矫饰,真像马戏团的戏法一般不可思议。后两部分略显迟滞,但仍不时有灵光片段,如“死亡之吻”。最后又以明星熊克努特切入现实,既以“回到北极”给克努特一个温柔结局,同时前篇也变成虚构的“熊之前史”,好妙的构思!2025-03-04
  • 栗子
    感谢这本书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我的人生里。多和田叶子在三代北极熊的经历里布满了隐喻。不仅是政治隐喻,还有关于人生的隐喻。“北极熊没有国籍”,多和田叶子写道。北极熊可能在加拿大、苏联、东德…北极熊的语言是什么?北极熊在苏联说俄语,到了东德学德语,到了加拿大还要学英语。那么多因为自身的生命力而创造出的自由。那么多因为历史和时代而产生的限制。可北极熊活着,一代又一代。我在三代北极熊身上都看到自己。他们都给了我面对人生的启示。不要在笼子里。要写自传,学外语。在一个地方待得不开心要果断离开。多和田叶子的这本小说让我看到虚构的力量:虚构能容纳这么多东西,很多难以表达的东西竟可以这样表达。我第一次有了想学写虚构的念头。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很多朋友。谢谢默音的翻译!译作再版真好!希望出版社能多多再版译作,不要买断2025-03-27
  • ♬ CaR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读的时候想,“好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啊”。用北极熊的口吻,让你觉得现实逻辑完全不必存在:熊如何能与人交谈,如何开会,如何坐飞机,如何写作,忍不住思考这些的人在书中羞愧地低下了头。作家用文字的灵气和叙述角度的自然转化,让故事像糖融化在舌尖一般丝滑而甜蜜。我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是,三代北极熊在虚构和现实的穿行,宏观到历史变迁、政治隐喻,微观到语言的细微差异、人的成长与暧昧心思。到了结尾注释处,虚构的北极熊创作出的虚构北极熊后代,迎来了现实中的遽然死亡,让读者恍惚间觉得一切是真的,一切又不过是仰头望雪的小熊的,一场梦。2025-03-23
  • 鸡狗腿子
    多和田叶子女士,你配得上世界上所有最极端的赞美!!!文学女神只需微微出手,就能给我等凡人带来无与伦比的颤栗与感动。怎么会有这么天才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你与我、人与熊、性别与时间全部模糊了边缘的故事;怎么会有这么魔鬼的结构,现在即是未来、我写你即是你写我、第三人称即是第一人称,每篇都藏着一颗精心设计的爆弹在不经意间绽裂,而我就这样被多和田叶子的文字游戏玩弄到征服。《死亡之吻》很好非常好超级无敌好,你进入我我进入你互相书写对方的故事传递彼此的灵魂整个故事衔尾回环真的就像在接一个跨越种族与世纪的砂糖味的长吻。202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