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JiFeng
    一边照亮着生命和自然的循环,提醒着人们与土地之间滋养联系的永恒存在,一边是转瞬即逝的温暖的瞬间和情感在摇曳,随时破灭。2025-04-28
  • eve
    天才一般的节奏。语句像春风一样柔和。故事却那么忧伤,让我在春天想起秋天和冬天。太好太好的书。2025-04-27
  • 蟫尾
    Pavese讲的是一种更高级的“乡愁”。重访故地也并非仅停留在物是人非之叹上,而是更进一步挖掘故乡细节中的种种质感来反应时代之巨变、记忆之不确。书籍装帧素雅轻盈,与帕氏文风相彰;而译者陈英的翻译和后记均一流,准确且朴素大气。2025-06-20
  • seeemor
    这个真想给3.5…没有我想象中好看,但依然在很多片段流了眼泪。或许失望是因为对于这样的主题我已经有了自己希望看到的叙事,然而显然我与作者没有那样直觉性的连接。2025-05-28
  • 李欣原
    我觉得就是一本很普通的小说啊,战争伤痕文学?2025-05-13
  • jamesjames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不过书里还是有一种裹挟着一丝绝望与痛苦的气息2025-05-22
  • 卡小佳
    我年少时就离家,后来就没再回去长住。尤其是这些年,双亲都不健在,更没了回去的理由。23年清明回乡扫墓,我从姨妈家走去大伯家,刚好穿过大半个镇子,让我又踏实踩了踩故土。我记得当时走过一片自建的小楼房,看到有的家门口种的开得正盛的月季,还有墙壁上画的宣传画和标语,大概是宣扬温良恭俭让之类的中国传统美德。我觉得很既亲切又陌生,就这样溜达了一个小时才到目的地。人生就这样倏忽过半,我很少怀念故乡,也许年少时被这片土地充分滋养过,现在,尤其是过了不惑之年后,内心越来越坦然。愿我们都能在月亮与篝火中找到平衡与安定。2025-05-25
  • 父王
    生来孤儿,半生漂泊。回不去的故乡。“我從太遠的地方歸來,不再屬於哪個莊園,我不再像欽多一樣,世界改變了我。”西尔维亚找不到爱的人,堕胎而死。伊雷妮看似找到了爱他的人,却是遇到为了财产好赌暴虐的丈夫。最漂亮的桑妲身不由己,就像她说“,,,,他们不希望一个姑娘过着不是傻瓜的生活。他们也许希望我和伊雷妮一样,希望我吻一只打我耳光的手,可是我会咬那只打我的手,,,一帮小人,连流氓的本事都没有。。。。”有点像解放时期的地主阶级破灭史贯在某个贫农故乡的回忆2025-04-15
  • 李异踊
    “鳗鱼”的回归之旅,踏上家乡的土地才发现,一切都早已一去杳然。很喜欢帕韦塞的书写,包罗万象,往昔与眼下交织,无声泣诉,深切地悲哀,竟又带着欢欣愉悦。读得如痴如醉,美丽的句子不胜数。直到那些悬念、那群人的命运都已悉数尘埃落定,心里酸酸的,舍不得合上。陈英老师真的是宝藏译者,译后记也精彩!2025-04-29
  • 像木鸡一样沉静
    意大利语文学遗传了文艺复兴时期美和庄严的基因。从卡尔维诺到他的导师切萨雷·帕韦塞,透过字里行间,我在罗马、米兰、那不勒斯到热那亚的城区和乡下,看到了全人类普遍命运的缩写——荣极必枯,乐久则哀,好即是了——好像所有优秀文学都是《红楼梦》内容的翻版,只是改了躯壳,改了背景和手段形式而已。《月亮与篝火》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山区。“一战”和“二战”交接,战火频仍,价值观混乱,许多“杂种”只能寄生于教会。葡萄园主的三个女儿崇尚虚荣,均被恶势力、坏男人勾引、欺骗、压迫致死。她们的生父或继母也被气死或病死。丧妻多年的佃农杀死岳母和小姨子、吓跑瘸腿儿子,火烧农舍后自尽…原本山水秀美、月色明亮的村庄变得灰暗而寂寥,存者叹息偷生或远赴他乡…2025-04-12
  • 东林皆石
    意大利作家切萨雷· 帕韦塞小说: “我们需要一个故乡,即使只是为了离开它。拥有一个故乡意味着你不是独自一人,意味着你知道在人群中、在草木中、在土地里有一种属于你的东西。你不在时,它也一直等待着你,但安心住在故乡也不容易”“就如忍受来时的路那样,人也必须忍受此后的旅程”2025-03-26
  • Winterreise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2025-04-28
  • 干净明亮的地方
    冲着“卡尔维诺的精神导师”翻阅。这类致郁的文字读多了,多少生出些抗拒感,不知是否消化压抑情感的能力越来越弱,偶尔贪图梦幻泡影……是种自欺,也是种调剂。“就如忍受来时的路那样,人也必须忍受此后的旅程。”如何能使自己比普通的一季轮回更持久……有种读鲁迅笔下闰土的感觉。努托没有走出去,却比任何人都看得通透;而我出走归来,仍无力生存。血脉,故乡,月亮,篝火,灰烬……都是阴郁心境的映照。“衣锦还乡后的空洞,刻舟求剑的回忆”,月亮与篝火,你相信哪个?远方与故乡,谁予以回应?时代背景下的苦闷与无望,虽不能感同身受,但换个境遇,又何尝不同是天涯沦落人呢。2025-04-03
  • momo
    2025还用轻型纸就是最差的地方2025-05-12
  • Max
    本以为会着重写在美国和热那亚的经历,鳗鱼为何会选择“回归故里”。写的却是踏上故土而引起的闪回。读的过程我一直在闪现德国电影 人生一世2025-04-13
  • 希茵寶兒
    因为喜欢陈英老师的翻译,迅速买了这本。才知道这位早逝的作家一手提携了卡尔维诺。很久没读如此纯文学的书籍,掩卷充满了唏嘘,对作者的一生,对书中呈现的人物缔结、角色的沉沦起伏。主角是代号“鳗鱼”的一个弃婴、孤儿,从第一页就彷徨在自己的无根,寻找故乡。他离开此地、漂泊、致富,回到这个山区、村子、穷苦童年少年时期的家,通过刻画一个个灵魂的成长和死亡、磨砺,演示出这个意大利山区人文地理风情风貌。用纵火和燃烧,美丽女人的悲惨命运,出走和踯躅,月色下的榛果林葡萄园农庄,呼应出“月亮与篝火”的意象。这里不是故乡,是“鳗鱼”出走哪里都会魂牵梦萦的灵魂之乡。2025-03-13
  • 盐少女
    忧伤之中,我想起帕韦泽的诗,“每段记忆都将化为一团影子,毁坏成壁炉里的渣滓。在毫无声息的眼睛里记忆将燃烧,化为灰烬,直至昨天完结。” 熄灭篝火,关闭月亮,群山等待你,却再也等不来那个你。2025-03-05
  • Francesca-CY
    童年、青春梦想幻灭那种销魂蚀骨的绝望,帕韦塞在这个故事里隐约流露出来。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