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风不再吹
    流亡学生学校即家的情缘。2025-02-11
  • 呆呆鹅
    内容丰富。章先生处处说自己是老实人,不爱惹事,但实则热情似火,内在心理具有相当的反抗精神,倔驴般的性格有时显得不屈不挠,坚持己见,有时则显示出不通人情的一面。这样的人,似乎适合做领导。书中谈学生的部分极少,缺了一点“教育家”的风采。2025-03-05
  • 大甜甜~~
    书里将宁可说成了北师大教师,其实是首师大的。除了这一个细节之外,我在全书里没有见到什么明显的讹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写自传能够头脑清晰到这个程度,确实厉害。这就是历史学家的过人之处吧。章先生质朴,诚恳,把自己所知道的所亲历的都讲出来了。而且,即便他到了普林斯顿以后,也是叮嘱那些因为特殊时节而到这里来的人,好好把英语学好,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天生注定要做老师,喜欢做老师的人。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很多细节,我觉得将来可能还得靠这样的回忆录才存得下来。章先生讲自己的女儿,那个时候得病,也没什么医生,没什么药,眼看就不行了,也就是偶然遇到了一个熟悉的医生,听诊器也没有,就这么去摸一摸,然后嘱咐他怎么给女儿用点滴喂水,硬生生活过来。他回去敲门的时候,老伴还以为女儿没了。这个细节一讲,我泪如雨下。2024-12-24
  • Celestine
    先生诠释了什么叫“将学问写在大地上”。2024-11-05
  • 文件选集
    一流的人物,一流的人生,成功的背后往往有很多因素,首先家族好几代人的积累和支撑,其次是坚韧的性格,其三智商和情商缺一不可,其四是足够长的寿命。然后在复杂的时代中把握各种机会、坚持不懈、广结善缘。2024-10-26
  • 漆园·1989
    先生的文字呈现出两种风貌,写前半生多靠回忆,故而生动、细腻、有趣;写后半生多靠日记,故而有些平淡、琐碎。整本书以个人的成长和学术研究为主线,既是一部个人史,也折射出了家族、学校和时代的变迁。在桂子山遇到先生,读过先生的书,听过先生的讲座,何其有幸。2024-12-31
  • 柳无益
    大先生、大学问。永远的桂子山之子章开沅先生亲笔回忆录。2024-10-20
  • 智术师
    本书可与《章开沅口述自传》结合阅读,内容极佳。章开沅的回忆录比其学术著作更精彩。2025-01-02
  • 我是喵叔
    断断续续读了半个月,终于在长途列车的未眠夜里刷完。个人家庭、早年经历及改开后访学几部分都很精彩,但对建国前十七年的叙述稍嫌单薄。总体来说,史实无可挑剔,但史论过于克制,多少令人有些失望。2025-01-26
  • 法妹儿
    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回忆格外珍贵感人,有几处读完几欲落泪。2025-01-01
  • einai
    醇厚。相比口述自传,印象深的有如下几点:1、细节翔实,显然有日记做基础,海外访学部分尤其浓墨重彩,可见老一辈学者之国际化程度远超一般预期;2、无论大小人物,都尽量出以全名;3、心境愈发冲淡平和,激越之文少,感恩之情多;4、书面相比口头,多有炼字之处;5、学术成就,尤其是学术新境,多在老年涌现,可见年龄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有无干劲。2024-12-09
  • 陆钓雪de飘飘
    2025年第一本。最近正好在看《走向共和》,看到章开沅于1963—1965写成的《张謇传稿》随后被降调为《张謇批判》,颇有历史波浪之感。章开沅主要运用了社会学关于群体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说明张謇如何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经过科举成为士人群体的成员,又从士人群体的底层逐步攀升到高层,然后又从士人群体向绅商群体演变,终于进入新兴资产阶级的行列,而又保留那么多旧士人的习染。章开沅还杜撰了“历史社会土壤学”,在80年代中期的修订稿《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重点深入挖掘张謇内心世界,发现对于张謇要写的还有他的性情、诗文函扎、军旅生涯、科举给他的收获(而不止于负面)乃至仍待写的诸如水利、盐政、城市规划、慈善事业、宗教思想、书法艺术、工艺美学、戏剧改革等等。我既慨弹幕对翁、謇的层层简化,也尊纯粹学术的复杂性2025-01-01
  • 浙师大错失章开沅,苏州科技大学错失唐文权。书比原来的口述史厚实太多了。2024-11-05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我在,我见,我记录,这样简短的三句话,已经赋予了一位拥有这般资历的历史学家以记录自己回忆的必要性,因为这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个人回忆,而是历史藉由历史学家的手在书写自己。章开沅的《凡人琐事》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既是一部回忆录,也是一部近代史。尽管在自序中,章开沅将自己撰写回忆录的原因归于平凡人也有撰写自己回忆的权利,一如他为自己回忆录所取的书名《凡人琐事》一样:“世界上平凡人占绝大多数,如果平凡人自己都不写回忆文字,后人又怎样能够理解这过去人类的大多数呢?”,但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近代史大家,就已注定他的回忆录不会在历史的洪流中随之浮沉,而是像一颗理性的石头,在历史之河中铆定自己的位置。2024-11-12
  • 南家思异密
    还没读完,但可以确认全书是按照能够在目前大陆出版的尺度进行了情节详略和立场态度的「定制」,但我之前完全不了解传主,所以立场态度方面是真心如此,还是有意为之,不敢妄断【回看封面“凡人琐事”的标题有点黑色幽默,作者经历那么多“大事”,却把它们写得如琐事般平淡,有些径直跳过(当然不是真心的,只能暂时“不算事”),希望将来能有个海外版本】2024-10-25
  • 青鸟
    华师人看到老校长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吧,纪念开沅校长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书。2024-10-19
  •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章先生风骨凛凛;“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章先生是真正的好老师,他育人无数,门下群英荟萃;“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章先生一生乐观豁达,始终直面人生风雨阴晴。于我而言,工作后最阴霾的那段时间,是章先生《口述自传》在内的几本书伴我走出了低谷。是为记。2024-09-27
  • 食檗斎校书郎
    学问比人生更宽广,思想比生命更长久。从桂子山上略睹先生哲匠风范,到回忆录中体味先生百年人生,可谓幸矣。后进的学弟学妹无缘得见先生风采,读先生书,亦可于沧桑世变百态人生中感会身世经历如何塑造史家品格。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