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Summers
    也算是和阿加莎《帷幕》隔空击掌了2025-03-31
  • tin9999
    让我做这本书第一个两星前面就看得晕,讲得乱,查来查去好像都没啥进展整本书0推理,全是突然出现的信息和转折为了最后几页硬写了前面两百页2025-03-29
  • 秋日传奇ww
    作者对于侦探的那么多设定,就是为了这一刻吧2025-04-04
  • Gemma*、
    什么玩意儿,这个最后一案。又是莎士比亚,又是双胞胎换身份,又是色盲又是耳聋。雷恩自己居然是凶手,不理解啊不理解,报看2025-06-05
  • 倾世
    他是个完美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 一生都奉献给了莎士比亚,也为了莎士比亚而死 这是最好的悲剧,也是最坏的悲剧2025-04-09
  • 独吊
    三星给tm逆天读客宣传,求求你别写什么,结局反转,这种逆天简介了好吗。本身前期冗长,推理质量并不出彩,故事没有记忆点,全靠系列作跟结尾为爆点,但你这逆天简介是干什么,我没看我就知道结局是什么了,最后看完还真是,那我这本在看什么,阅读体验为0。煞笔读客。2025-04-08
  • 灼灼
    悲剧系列的绝唱,雷恩先生的最后一舞。2025-04-11
  • 奥奥碎冰冰
    很震撼的结局设计,完美的呼应了系列主题——悲剧2025-05-06
  • 校书郎
    废话好多,翻译的原因吗?2025-03-21
  • 幼红之月
    按顺序4本读完,但不太喜欢这个结局,如鲠在喉,颇有种为了惊人而故意为之。2025-05-02
  • 芦中人
    已经数不清这是奎因第几次抄《六尊拿破仑半身像》了,就逮着一只羊薅毛,也真不嫌累得慌……历史谜案阴谋论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在看丹布朗。动机那里又幻视到《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引爆摩天大楼》跟《世纪末的魔术师》。虽然说是耳聋设定终于用上,但我还是想说耳聋这设定纯粹给自己创作添堵……总之,作为系列收官作,不能让人满意。2025-04-24
  • 多徕卡梨
    读了一大半,侦探小说写得如此杂乱冗长……结局再怎么感人再怎么好的前提是至少能吸引人看到结局的部分。2025-04-20
  • 蜂鸣他
    我并不会因为结尾的这个设计,就原谅奎因前面不知收敛地卖弄他那毫无美感的比喻和不知所云的形容词的行径。我大概是永远也不会和奎因的文风和解的了。还有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喃喃地说”从头出现到尾,让人频频出戏。故事大纲上能感觉到《六座拿破仑像》的影子,放在第一时期看有些特殊,节奏前慢后快,综合来看是个还不错的故事。奎因第一时期全作品读毕。2025-03-14
  • 月迷津渡
    看了书名猜中了一半。群友称其为 D 的悲剧,看到最后 get 到了这个意思,也太地狱笑话了!另外,佩辛丝萨姆和小男友打情骂俏的情节真是种灾难的阅读体验!2025-05-09
  • 柠檬酒与柠檬茶
    案件本身差强人意,前大半部分都徘徊在不断的走访和可能性的整理探讨中,侦探们显得被动没有方向感,而案件最终的披露,也是出于凶手的自白,颇有事后找补的感觉。关于凶手特征和几个伏笔布置地不够好,显得俗套且欲盖弥彰,有相关阅读经验的人大概早看出表面案件的端倪了吧。亮点在于涉及破屋昙花一现的逻辑链和最后的最后底案的揭露,颇具悲壮色彩的氛围渲染和情节安排。哪怕你早已通过“最后一案”和“为凶手泪流满面”的宣传猜出大概,仍不免模糊了视线。D的悲剧,综合看来是最符合悲剧及莎士比亚主题的一部。回顾悲剧系列由X到Y是从上升到顶峰的阶段,其后两部推理元素逐步式微,这或许也切合了文风的转变及雷恩的迟暮吧。X、Y、Y,是未知数也是坐标系,逐步清晰勾勒出了D的形象与后半生,玩味来颇具象征意义。(我得承认这分有情感加成)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