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豆友206015672
    哈佛大学,始建于1636年,即崇祯九年。2025-04-19
  • 笑面银狐
    完全为崇祯这个昏君洗地而写的一本书。崇祯帝对臣下往往该赏不赏, 不该罚却滥罚, 臣下常因小过或无过糊里糊涂丢了脑袋。这在对将领的处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败一方即戮一将, 隳一城即杀一吏”, 而不细究到底该不该杀。于是, 将领们大都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惟恐因小过而被杀。更常见的现象则是互相推诿, 百般掩饰败绩, 把小胜说成大胜。复旦大学历史系侯杨方教授《征战》:崇祯性格扭曲乖张,患得患失,游移不定,猜忌心极重,对臣下极为刻薄暴虐,残杀袁崇焕,逼死卢象升、孙传庭;他一方面推卸责任,频繁更换和杀戮大臣,一方面又不断抱怨臣下有负君恩,总之都是别人对不起他。在崇祯皇帝统治明朝的十七年中,内阁首辅换了二十人,大学士多达五十人,刑部尚书十七人,杀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2025-05-17
  • 没事睡大觉
    喜欢明史,但就是不怎么喜欢晚明史,更不喜欢南明史。2025-06-10
  • 鬼冢英吉
    相比《晚明史》,这么更容易懂一些,就是太短了一些。2025-06-10
  • 不急不急
    财政崩坏贯穿明朝这最后60年,税收链条的断裂比战场溃败更致命。2025-04-15
  • cosmosalanre
    严重的财政危机、庞大的既得利益者、内耗的官僚阶级、以及食不果腹的农民,叠加外患,朝代更迭故事大致相似,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2025-04-27
  • hy_acinth
    3.5星吧,对明亡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是比较乱,可做历史科普,但没能理清思路2025-06-08
  • arkida
    2025 #37 for快速了解明末发生了什么,这本“速食”风格的历史框架书是一个选择。2025-06-08
  • 当故事会来看看还是蛮好看的,一个人的晚年,一个企业的倒闭,一个朝代的落末,何尝不是一场灾难,最终落幕从新开始。 明朝是古代汉人最后统治的朝代,有说不完的故事,有说不完与当代的联想,但此书篇幅较散,主体不突出。2025-05-31
  • 想去北方看雪
    从万历到崇祯,从朝堂到辽东再到农民军,读来有一种绝望,明明明朝可以继续下去的,还是亡了,历史真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2025-05-08
  • 智久不下山
    没有输出什么新鲜的观点,更像扫盲式科普。将清军入关和农民军起义分开讲述不太合理,两件事情是互为因果的。哪怕国之将亡朝堂之上想出的对策依然是加大力度盘剥百姓,岂有不亡之理。2025-04-24
  • 朝风
    就如同书名,明末的困局已是无解。纠结与崇祯个人的能力、性格、行为意义不大,他的刚愎自用、薄情寡恩、急于求成、推卸责任,不过是欲扶大厦之将倾无果的无能狂怒,这些同时也成了抱薪救火一般的推波助澜。和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比对下来,明末真的已烂到根里无可救药。2025-05-20
  • 三部分,分别从明朝、清朝、农民军三个角度分析明朝的灭亡。简单说起来就是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下面的人又不知道变革,比如通过皇太后另选一人,导致内阁首辅忙的要死,有些事又不能亲自做主。最后就是崇祯皇帝,虽然杀了魏忠贤,但是他又不继续推下去,比如谁靠魏忠贤上来的,谁又是同流合污。还有就是和后金打仗,打不赢你就和嘛,非要打,没钱就加税,闹得民反,将领本来就没几个还动不动就关起来砍头。为政期间民间的天灾又没钱救治,整得民心失散,你不亡谁亡?2025-05-16
  • 还不错,读起来有点乱,可能因为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2025-04-30
  • 我是雅雅霖
    公众号网文水平,科普明末各类观点,逻辑有很多不合理的部分,优点在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生活本质的混沌与荒诞。2025-05-12
  • 囹圄中的神
    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个选题……基本上没有客观公正的史料组织安排,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主观化的业余叙述。基本上每个议题都无法对根本体制问题进行客观有力的反思,只能用浅薄主观的老生常谈大而化之。很多问题可能根本就没下功夫做研究,却大言不惭地啰嗦一大堆。不仅在历史这个专业领域无知业余,行文用词也能体现出作者的文字文学功力也都是不及格的……只能说现在出版出书的门槛,真是低得让我难以想象……#5.17 近几年来最垃圾的一本历史非虚构,差到已经不知道该吐槽什么了,越看越觉得离谱……不得不感慨正是这种书能出版,一些学院派对历史非虚构写作长久以来抱有的质疑甚至是敌意也就不难理解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