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Jtai
    每一段细碎的人物故事都映射着暗潮汹涌的时代,仿佛只有保持忧虑才能接纳失衡带来的危机感。蛮喜欢格罗夫这个角色,应该也是作者自己,感觉人应珍惜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并发现只有自己做得好的那段时间,即使这件事只有自己愿意做,但依然能享受贫瘠的虚荣心膨胀的时刻。最后毕业生离开“滑稽的学校”去战场赴死,相比这种“好学校”,战争才更显滑稽。2025-03-10
  • Vesper
    两星里一星给本书的设计和装帧。通篇阅读有《麦田守望者》的熟悉感,但是,总是感觉差点意思,属于是詹姆斯伍德《小说机杼》里阐释的“自由间接体”运用的反面例子。另外,男性视角的“青春疼痛文学”,在身为女性的我看来非常不适。不喜欢!2025-01-23
  • 洋葱
    《好学校》的新译本,顺便重看了一遍。耶茨的书属于那种每次看都觉得挺好但是过了几年就啥也不记得了的那种。可以看到中学时代如何traumatized到耶茨。2025-02-05
  • 深夜球迷
    3.5无法脱离时代阅读的文字,耶茨充满深情的回忆。2025-01-07
  • Null
    阅读过程中不断想起电影《留校联盟》,还是觉得原译书名叫《好学校》好一点。2025-06-18
  • 食肉植物君
    写实的男校群像,还是那样赤裸,不刻意展现丑陋,只展现青春期学生们的真实。耶茨的心理描写写得真好。回忆往昔时,好的坏的也都失去了意义,因为一切都早已远去。2025-06-12
  • 马扎罗
    有缘分的话,未来再读一次吧。开头因为人名过多而烦躁,结尾因为烦躁而放弃了故事情节。2025-05-31
  • 八月在宇sy
    格罗夫最后还是感谢了他的学校,多赛特中学,因为它见证了他糟糕透顶的青春期,我想我也一样,感谢那段混乱潮湿缺氧的高中时光。不过如果真能遇到巴基.沃德这样的朋友时,我想我会抱紧他的。最后看到一个个在战争中逐渐远去的名字,心还是被攥紧了一下。2025-05-14
  • 阿郎的夏天
    新版的《好学校》,拿霍普的画做封面,起个好像更引人注目的名字,精装更精一点——上译擅长的把戏。2025-04-29
  • 四火火火火
    一群少年与成年人探索未来之路,殊不知人生早已如悬崖峭壁之断椅摇摇欲坠,耶茨半自传体的小说,一座封闭的贵族校园内少年少女心事交织,青春期的茫然彷徨充斥在各种不可思议的行径当中,大人世界的丑陋婚外情,年少懵懂少年试探友情与爱情边界线,深以为然的才华置于笔尖,迎接它们的是无边的空虚,坠入,战争的残酷无情,离开伊甸园之后的故事,是所有人都殊途同归的命运边境。2025-01-22
  • 川上先生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在某些时刻觉得,也有权利觉得自己是个有用之人吗?哪怕是在一段孤独的、被人忽略的人生的尾声阶段?”“等到消息终于发出去后,校园里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轻松感。在豪奢的崩溃感中,所有的焦虑和恐惧都烟消云散了。”第一次读耶茨,他在战争的盛大阴影里,隐隐藏了一些温柔。2025-01-10
  • 信然
    封面很好。书名再创造了,听起来也不错——但没有原译名《好学校》来得讽刺。小说整体一般。2025-01-21
  • 三蹼宇宙飞船
    七十六块钱七十块钱给封面五块钱给序剩下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像是一个自以为是菲茨杰拉德实际上是乞丐版海明威的人在呓语。人迷茫时对于性的生物本能和社会约束之间的冲突就被叫做与世界格格不入也太离谱了。2025-01-30
  • 恶鸟
    一早医院读完了理查德·耶茨的新书《孤独少年之歌》,是革命之路这个救赎之路的少年版探索,只是多了一些怜悯的柔软,但还是逃不过这个焦虑的时代,有救赎,但不是给我们的。2024-12-30
  • 曼陀丽
    在这一本里看到了不一样的耶茨,就像是在玻璃碴里找到了几颗糖。2024-12-18
  • 渡边
    自传性的青少年群像记录,彷徨迷乱的校园生活,这是属于理查德耶茨的《麦田守望者》,只是没有一个霍尔顿接住他们,悬崖下是战争和惨淡的未来。结尾一段令人心碎。2024-12-30
  • 上海译文文学室
    “把你的椅子拖到悬崖边,那样我才会讲故事给你听。”耶茨半自传性质的精彩作品,献给所有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