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西山脚下
    先试读了一部分,文字罗里吧嗦一大堆,作者总是在想隐藏些什么。我仔细读过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我认为作者引用的历史依据存在很多常识性差错。由于她还写了其他书,同样会应用,所以还会出现在其他书上。比如,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中讲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死伤310万,这本书讲230万,那你这个战争时间段和范围到底如何区分。又如,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讲一次大战提供了从1000多万到3000多万的过5个不同死伤总数,本书讲1000多万死伤,那作为历史学家你究竟如何获取来源和传播历史呢?我是打算买一本仔细看一下。2025-06-01
  • 北风飘
    可以了解日本人对二战的反思。2025-06-21
  • 虬髯客
    至此加藤阳子的三部曲全数读完,想来最早阅读《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还是中学时候的经验(似乎是b站有一个叫咕噜猫的up推荐?),那时自己和讲座下面的学生同龄,深切感到作者深入浅出的解说下深厚的功底。回到本书,作者在理论起点上态度相当激进,关于“战争的性质”提出来一套特别的看法(可以参阅书本)。基于这个看法,作者行文主要面向学生、也就是面向更远的未来。但是,如今世界局势同样扑朔迷离,假如当真面临又一个抉择时刻,那么这个未来可以说已经迫在眉睫了。这种危机感使我在全书的阅读体会到一种别样的别扭感。2025-04-08
  • cancel
    太啰嗦了 没办法忍受2025-07-08
  • 我爱古诗词
    1937年台湾地区的对外贸易中,从日本的进口占到83.3%,对日本的出口占92.5%,差不多全是与日本的贸易。九一八 石原莞尔等人发动事变的主要理由非常简单,就是要在苏联的军事实力还不强时,将日本与苏联对峙的前线,向北推进到中苏边界,利用中苏边境上的山脉等天险,构筑起一道相对有利的防线。日本拒绝接受李顿报告书和基于报告书形成的联盟大会决议案,在1933年3月向国际联盟提交了退出联盟的通告。特沃斯基将之称为“伪确定性效应”。他通过实验发现,在实际上取决于偶然的环境中,人们还是会被“确定”这样的词汇所迷惑,进而被诱导到某一方向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约1年之后的1940年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2025-06-16
  • 林木有枝
    放在更大的背景里讲述了日本几次战争的原因,以及为何注定失败,对安倍讲话的批判也是很大胆。但是裕仁天皇在二战中是否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我表示存疑2025-04-16
  • 仁波切·偉
    •差不多相当于史料的阅读课,只是内容很广很深,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去理解,难度很大,所以,完全没有基础和概念的人读起来,非常的吃力。•其实战争也是各种阴差阳错的结果,各种势力的相互误判导致的后果,读史料,这种荒谬感会更加的强烈。•还是觉得这些内容对中学生来讲过于难了,要消化这些东西,准备的时间远大于听课的时间。•人类,就是这样一再的犯错。2025-05-05
  • 灯证
    其实我比较疑惑的是有“战争三部曲”这个说法吗?虽然看起来像是之前两本书的深化,完结之作,但真读起来感觉主要也是面向初高中生的讲座,带他们阅读史料,培养公民责任感吧。所以可能相对问题意识比较敏锐,用问题把材料组织起来,但是要求读者也具有相应的阅读背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会觉得可能受到了加藤的引导吧。。。三星半。和时代的结合可能太过紧密,反而历史的解读上略浅了。当然这也是一种以史为鉴,与历史的现代存在方式了。2025-07-03
  • 半思半梦半时光
    被表面上的“确定性”欺骗(李顿报告书),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普世价值(德意日三国同盟),在关乎本国安全的问题上,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被动地将决定权寄托在对方的行动上,结果滑向了战争(日美交涉)。操纵民众者,必备民众所绑架。维持统治的教育让人们建立起一种乌托邦的幻想。当体制无法完美复现乌托邦式的幻想时,他们会绑架着体制去实现过往宣传中所许诺的幻想。在1940年12月底,日本有大约2000个国家主义团体,参与的人数约有63万。2025-03-29
  • 浮一大白
    讲义,翻译不错,对九一八、三国同盟缔约、美日交涉等重大问题的一些分析都有见地。2025-05-05
  • 夏琳
    讲座编成的,读文字有些啰嗦2025-03-28
  • 王也
    看得五味杂陈,无视选择的开战,无法避免的战败,愿在日本帝国尸体上诞生的新日本能审视战争,拥抱世界,作为把和平主义写入宪法的国家,把战败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献给这个世界2025-03-07
  • 阿元聊历史
    书中提到的一点,给了我深刻的启发,那就是相较于传统的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日本与其占领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本就是日本在面对经济危机时转嫁国内矛盾的结果,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占领,也即所谓“满洲国”的建立,固然暂时地缓解了日本的国内危机,却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对于占领区的经济依赖。因此,归还占领区以换取和平的选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存在,然而将经济建立在军事占领的基础之上,本就是饮鸩止渴。2025-03-24
  • 江声走
    总是在技术性地分析“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和美国开战”这种问题,潜台词好像是日本要是没有和美国开战就好了,但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不是正因为和美国开战,才加速了它的灭亡吗?作者好像就是这样看不见大势,而纠结于一些细节。2025-04-12
  • 阿阿阿阿阿潘
    非常好看。与国联关于满洲国的交涉、轴心国的缔结过程都是没想到过的部分,完全把战争放在更大的图景中了。现在才理解了和田春树写《日俄战争》的背景,是在diss安倍内阁战后70年谈话。只谈日俄战争的光荣,却没有和甲午放在一起。当然能明晃晃diss官方也是很不错的言论环境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