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全球史的九炷香
书名
全球史的九炷香
作者
杨斌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7
ISBN书号
9787521768008
出版年
2025-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页数
384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文化
世界史
社会史
全球史
海外中国研究
2025
杨斌
豆瓣评论
我是喵叔
一些篇章颇有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之感,但瑕不掩瑜。学术史和龙涎香一章最佳。黑石号一章写到“无钉之船”的制作方式,作者真情流露:“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想起40多年前先父在建德江边造船,他填充油灰的情景依稀在目。”我想,这些早年经历见闻和作者后来的学术历程及研究旨趣应有极大关系。
2025-06-02
张震老婆(V)
三星半吧,绪论部分和追忆师长部分看起来有点意思,九篇论文的质量比较参差。特别有意见的是把图都放在开头了,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很不舒服,而且前面几篇图多一点,后面几篇忽然全没了,看内容觉得有些图完全可以有的啊。
2025-05-06
野地
标题很中二。文章像是报纸专栏合集。全球史究竟要怎么做才不会变成通识课呢?
2025-03-18
流星小天马
作者的一部论文集,其中海贝和海船的相关内容在作者另外两本书作品中都有体现,反而论证最好的章节是龙涎香,从龙涎香的来历讲起,引出这种珍贵的香料是如何使得中国在明早期对南亚带来影响,又是如何使得西方在明晚期对中国带来影响。个人最感兴趣的主题是哪吒,可惜这一章论述太过简单,仅论述了莲花图案、莲上小人等符号的传播,实在是隔靴搔痒。
2025-03-12
holly2007
哪吒一章最好,勾串起法老(埃及)-佛祖(印度/尼泊爾)-景教-道教一線,且呼應刻下時勢,自動帶上一波流量。海貝反道,無釘椰索,則現中世回教全盛時殘影——印度洋古蘭無歇,回回鄭(馬)和下西洋之壯舉,或亦落此延長線上。終尾兩章順炒下冷飯,尤其Ch 8,復活節滅絕(ecocide)故事未能闡明,瘟疫或在鳥而非鼠,摩艾巨石像乃禳災神器,星野之宣「宗像教授異考錄」曾詳論此節,有心人不妨一閱。Bug 1 處:P277,作者稱嘉靖前段中興,不知所依何據,乃余陋平生所僅見,似除大議禮與革閹竪外,未有多少建設性作為。借閱於大眾書局之江北虹悅城店。
2025-03-17
读书不止
哪吒的几次演变反应了文化在全球交流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流动—融合—再创造”之模式更是文明互动的深刻体现。书中对商周时期海贝贸易的追溯,香料贸易的碰撞,全球性气候变迁的阐释。都是很有趣,也很有现实意义的探索。
2025-02-25
路灯不亮了
3.5星 实话讲没有什么新意,讨论莲与龙涎香的还算有趣,但讨论宋代“泉州一号”的就索然无味了,重复考古报告,且作者对部分内容的反驳也不见有力;坦博拉火山的一篇更像是一个好像并不全面的综述,不如直接看李伯重的文章。且出版社把所有图都放在目录后面比用尾注更加反人类……
2025-02-24
中世与近世之间
绪论可以作为全球史研究的阅读指南,多数著作国内都有引进。不过跨学科跨文化还要加上跨语言,太难做到了。观本书各篇文章,不难发现根本问题是史料欠缺,很多问题只能停在推测阶段。如坦博拉对 19 世纪中国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全球史基于对欧洲中心论反省,不过是否意味着殖民史观得出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如第九章讨论复活节岛生态灾难,感觉否定土著生态自杀论也算是一种政治正确?哪吒信仰与古埃及莲信仰的相似性的讨论很有意思,有评论说蹭热度,未必,毕竟文章写作到出版有个过程,总不能说还在蹭19 年的热度。本书核心讨论议题一个是文化交流中的“全球现象,地方特色”,另一部分以印度洋贸易为主(3-7 章),主要观点古中国的海贝来源于马尔代夫,且并非货币。另外葡萄牙占据澳门原与嘉靖寻找龙涎香有关,全球史总能发现些有趣的点
2025-02-24
陆钓雪de飘飘
读的第二本杨斌,一种全球史写作。全球史实际上是从所谓的世界史演化而来,而世界史有新旧之分。旧的世界史,便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占主流的外国史。以中国为例,它指的是世界史和中国史的二元对立:世界史是中国之外的外国史,中国史是独立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本国史。因此,旧的世界史本质上就是国别史。新的世界史批评国别史模式,重新定义世界史,强调人类社会的整体联系或者说整体性。全球史经常研究的问题、倡导的方式往往涉及跨文化、跨疆界、跨学科,或者探讨跨地区意义上的互动、联系、网络、链式等等。相对于一般的跨学科而言,全球史的跨学科要求更高,它不仅跨越了传统的人文学科或学界提倡的人文和社科的结合,而且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全面和综合的结合。这就是沃勒斯坦晚年提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本意,破除界限!
2025-03-01
惟文字间
有“自我抄袭”嫌疑的博物馆展览策。
2025-02-23
五月阿隆
开分完全不至于这么低的书。绪论对全球史发展的梳理非常具有学术史价值,提到的全球史相关书目前也都在陆续出版,比如刚刚也人出版的麦基恩《忧郁的秩序》,对基础阅读者而言是一份非常棒的书单。全球史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一直有大量的争议,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全球史学者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以及精力先在多个区域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区域史学者对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他者视野的排斥。史料本身的稀缺以及语言的限制,任何一个全球史学者都不可能通晓和获得所有的史料,各领域的学者和读者都可能在全球史研究者那里找到不够充分的地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全球史学者的问题意识和跨地域、专业研究的能力和发现,一样值得重视。比如有人苛责杨斌在莲花印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中视野和细节的把握不如系统性的艺术史著作,就属于这一范畴。
2025-03-12
叶科良
【略读】新的全球史观不再把历史割裂成本国史和外国史的二元对立结构,而是看到各个区域文明之间或紧密或隐蔽的关联。研究切口是文化摩因,艺术,商品物资等天然容易传播的物资。从施展的中国史纲开始接触到这样的历史观,很认同
2025-02-13
AbuseYourDNA
英文名用了for,也表明了是对全球史的探索,而非定论。
2025-02-19
韧勉
本书价值最高的是绪论部分对于美国全球史研究的几代学者及其重要成就的系统性梳理。正文九章严格意义上不是全球史,而是9种文化或者名物的物质文化史,第一篇哪吒和第二篇爱莲说都算蹭电影《哪吒》的热点,但是故事本身知识介绍了从埃及到印度,从佛教到道教的文化中均有莲花的纹样与图标,其中一种纹饰的形态流变、类型变化均未提及,某种程度上还不如一些系统性的艺术史著作,跟看巫鸿的作品相比,是有巨大的距离的。第三章第四章是对自己《海贝与贝币》一书精华部分的简要回应,之后谈的环中国海域的古代沉船问题是对自己前些年在澳门研究航海史的回应,最后两篇人鼠之争与坦博拉式前些年环境史研究的热门议题,但是都过时,所以这本书再不出作为划水随笔集都有过时了。杨斌总是被诟病披着全球史壳子的新清史,读此书发现他的全球史功底欠妥。
2025-02-21
一瓶红墨水
标题取得很讨巧,实际上是作者的九篇论文集。作者研究兴趣广泛,真正个性化的深入研究却很少。这或许是一些“全球史”研究者共同的困境。除了光鲜的口号和理念(这方面该领域前辈们的经典之作已经够了),全球史需要怎么做才不至于沦为社科普及读物?
2025-02-13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