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HTKin9
    科普类读物,内容的组织略显繁杂,很多地方有同义反复之嫌2024-12-15
  • 蛀牙杰克
    只看最后一章,了解解决办法就可以了。2024-12-14
  • flyinbed
    通篇读下来发现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介绍各种影响你心理问题的因素:神经递质和各种激素,以及大脑的基本运行原理。并没有太多新奇的观点,但是给四星的原因是它抛出了这个问题,以及给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如果真的按照这些去做了,去改变了,我想这本书的意义也就达到了。2025-02-25
  • K
    28 教训:对于科学领域的书,作者不是博士的话还是别看了。。。2024-12-22
  • aLIEz
    先扯些无关紧要的,巴拉巴拉…接着从人类起源开始讲起,只有最后的几十页才是真正想要阐明的观点和做法。博眼的封面,空洞的内容,此类书的套路已成模版。2025-01-08
  • 977
    自己给自己制造快乐是有用的2024-12-02
  • E
    2024年第五十三本,谈不上推荐,翻翻看可以。也许是本身并不缺乏多巴胺,没那么多的不快乐;也许是书里干货不多,如果是奔着“解决”不快乐这件事来的,那还是多看看类似于《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对伪心理学说不》这种吧,也许可以收获更多。总之呢,快乐也是有感知的。让身体和心理都感知到快乐,同等重要。2024-12-03
  • 东林皆石
    英国心理学家塔尼斯·凯里讨论幸福感缺失症1、快感缺失的原因:现代社会过多刺激打破多巴胺系统的平衡;长期慢性压力焦虑阻碍人们享受生活;信息社会过劳过载;童年经历;健康问题2、快感缺失的影响:无精打采状态,抑郁症前兆,大脑奖励系统失效的危险信号;身心倦怠的前兆,模糊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与生活的热爱3、如何应对:行为激活疗法(抓住、检查、改变);积极情绪疗法(找出最喜欢的事情,预想有趣活动,期待去做,沉浸其中,感恩,小确幸);健康睡眠饮食、运动、音乐、走进自然、断舍离、表达性写作2025-03-05
  • 多棱镜
    多巴胺好像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热词,衍生了一个热句叫远离多巴胺,寻找内啡肽。这句话本意是鼓励大家不要过度沉浸在眼前的快乐,要去追寻更持久更深刻的幸福。但是很可惜现在的人连对眼前的快乐也逐渐麻木起来了,何来更深层的呢?这本书不仅告诉你为什么会麻木,还说了很多方法,十分好操作,四星推荐!2025-01-14
  • 这个书名有点太局限了,内容不仅仅是多巴胺,更多是在说“快感缺乏”。书里结构明确,内容干练,覆盖面相对书名来说较广,结合不少大牛的前沿理论、思想、研究,最后部分还提供了些方法,总体在入门科普中还不错。2024-12-12
  • 把噗
    睡好 吃好 适度运动2024-12-05
  • 碎了个南瓜
    像是ChatGPT给我的答案大拼凑2025-02-08
  • 四戒大师润逍遥
    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这个概念。他们写这些东西总是喜欢扯很多犊子,但其实对论点的论证并不怎么有益。2024-12-18
  • 自牧
    老调重弹,看到书名和目录基本上内容就能猜到十之八九了。砍掉那些无意义的刺激,保护自己的激情吧。2024-12-01
  • 你的世界有我
    心情不好时,可以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用科学对抗消极情绪,我自己才是快乐的主人,而不是我的大脑。2024-11-26
  • 野茗君
    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是概念的提出,虽然大部分内容有凑字数的嫌疑(同类型书籍常有的毛病),但冲这一点还是可读的。2024-12-08
  • 沸灰的星星
    多巴胺就是在读这种书的时候消失的——一万字能说明白的事情愣是写成十几万字,夹杂了相当多的大话空话车轱辘话。一星给作者的苦劳、一星给书中零零散散的精华部分。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