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番茄蛋汤
    出乎意料的不难看。又学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没用知识。关于景教碑的内容很好看。2025-06-27
  • 仁波切·偉
    •看过作者的其他书,缺点和这本一样,就是弄成有声书或者视频就好了,不然那么多的音标也不会读啊,即使会读也不一定读的准不是?•从China开始讲历史和演变,外国人怎么称呼中国的,以及这里面又包含着的各种小知识,非常好,非常的涨知识。•再次建议作者做个视频节目来讲这些发音的来历,不然读书的效果差一半儿。2025-06-03
  • Go East
    入题比较生硬,梆一下就开始给事实做考证。最好能有一篇概论在前面,从历史地理层面发展一下读者兴趣。文章组织相当零散,一点历史一点文献综述一点考证,信笔所至,或许不拘泥于这个题目,从更广阔处漫谈历史地理和观念史会更好。不过去了新书发布会,豆瓣关注多年又听过很多期播客,感觉完全是熟人,听线下播客的感觉……2025-04-19
  • fishbird
    读过作者的另外一个《南腔北调》,感觉一般。2025-04-08
  • Jocean
    本书围绕“中国”之名从何而来,从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角度作为观察视角。周武王说要“宅兹中国”,可以追溯到“何尊”内底上所刻铭文“中或”,但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大量出现。2025-03-31
  • HeliumTrois
    相比其他的书确实有点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感觉2025-04-12
  • Wilson_Dragon
    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相关故事写得很详细,特别是丹麦记者何乐模窃取景教碑的行动写得很好。妙香国是缅甸对中国的一种称呼,因为南诏大理笃信佛教,有妙香佛国之称——沿袭了古印度对犍陀罗国的雅称。桃花石是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呼,疑似是对“拓跋”的音译。如果以小亚细亚半岛为基点,所谓蓝海、红海、白海、黑海就正好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暗合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传统文化。土耳其语的“地中海(Akdeniz)”有“白海”之意,里海东北角海湾在早期地图称作Blue Sea或Mer Bleue(法语“蓝海”)。相对作者的其他作品,本书的框架略显杂乱。2025-04-03
  • 小七
    跟随作者一起经历的这段解密历程,真正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太庞大的国家,域外人士难有全面的认识,才会有Chin、Māchin之分,Seres、Sinae之别;中国又是一个太古老的国家,多段历史的叠加,才会有拓跋-Tawghāch-桃花石之变。然而经历了这一切,无论以何为名,中央之国都不再是也不该是自傲,而是深深的自信。2025-03-30
  • 乔不疑
    涨知识,语言学的确很有魅力全书没有引注这点不太好2025-06-04
  • .
    缅甸是我国固有领土。。。。。。。。写的有点跳脱2025-05-30
  • BJMYAO
    内容专业性不错,通俗易懂。在资料引用方面应该标注,章节可以按着时间顺序排列,另外可以加一章总结串联下各章内容。2025-04-23
  • isaachan
    看完真涨知识,知道了为什么北方人是“汉子”,南方人是“蛮子”。2025-04-11
  • 你的爸爸朱子风
    有幸比多数读者稍早些读到书稿,更有幸忝列名于书中,惭愧之余更要感谢作者和编辑老师的信任。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属讲述“秦”与“契丹”称谓传播的部分,读之仿佛在随作者的论述于天地、时空间穿梭,畅快淋漓之感让我联想到《东言西语》中的“江河”一节。其余感悟业已收入书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相信本作会为大家带来一次精彩的语言、历史的科普旅程。2025-03-18
  • 豆友ADJrZfrT74
    偏语言学方向的书,比较难懂2025-06-25
  • 吴三尧
    需要一定的音韵学基础,才能看懂一些读音的演变本书阅读有一定难度很多国家的称呼混合着介绍,且时代跳跃,一会儿是唐朝一会儿又是春秋,条理不是很清晰论证逻辑链条很长,经常讲着讲着忘了本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整体来说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新鲜材料,值得一读2025-06-10
  • 后浪
    语言是文明的密码,文字是通往历史的桥梁。从“Chin”到“China”,从“桃花石”到“摩诃至那”,中国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以语言流变为线索,揭开古代中国与世界交织的文化图景。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