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木海
    寄予很大期待,但还不如作者另一本长篇有趣,似乎自己都没想好往哪个方面表达,指望读者过分解读。无法深入,看起来很脱离,尤其是刚看完村田沙耶香对比就更加明显2025-04-30
  • 司吾
    很不喜欢每篇故事后面自以为是的后记,故事写完作家的使命就完成了,非要硬插一脚干涉读者的阅读体验,简直愚蠢至极2025-06-07
  • 好不呆
    为了《马大书》一篇和它的后记。谁能保证一个人的乌托邦不是另一个人的噩梦。说不定我们的世界,所有的纷争烦恼都是操控下的游戏呢(?2025-03-29
  • W
    非常喜欢第一篇《血孩子》。把男人放在女人的位置上,他自然而然就会变成女人,而作者之所以用男性的生育困境去描摹女人的人生,是因为女人本身微不足道,没有人想听一个女人,讲述她的困惑和忧伤,所以只有女人的故事变得足够陌生,女人的痛苦才能真正震撼人心,这就是女人所处的世界。2025-07-10
  • 名酒
    男人为了爱和庇护为虫子生下孩子,真牛逼,不愧是女作家2025-03-27
  • 胖丽丽
    我从前没有读过的科幻故事,视角太多了,其中让我深觉恐惧的是,作者在后记里面写的想表达“支付租金”的主题,2025-03-31
  • 赫克托尔
    有趣、诡异的科幻短篇集,在《血孩子》里我以为只是人类沦为外星怪物孕育后代的工具,在看了作者的后记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了男性在孕育功能中的地位调换。《语音》的电影画面感很强,希望能出短剧。很喜欢作者对生物学、病理学的理解,融入到小说中有着迷人的气息。到最后的最后我才发现这是一位黑人女作家,bravo。2025-04-19
  • 鶴景
    与其称其“血腥”、“猎奇”,不如说她提供了一种敌我难分、骨血交缠的独特风格,抑郁且细腻,将科幻或奇幻元素与人文思考,生与死,爱与恨以及特定性别、种族、身份和时代背景融为一体,力图寻找突破和平衡的可能路径,发出独属于女性作家令人惊喜的先驱之声。2025-04-06
  • 天外魔豆花
    读这本书的几天我没有一晚不做噩梦。同名篇《血孩子》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但共感从来没有这一次读得那么强,可能是新译本的“声音”更加接近女性或酷儿的质地所导致(很微妙,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这一次读巴特勒更加深了一份怀疑:她是不是神经多样人?我觉得她书写的经验很有神经多样的特点,故事中的人经常处于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不平衡”甚至严重失衡的状态中。他们的苦恼多少都源于共情产生的困扰。《语音》这个短篇的设定让我想到,也许动物们的情感世界就是这样的,信赖气味、直觉、冲动,在漂泊中发生危险的性。当然它也提到了这个世界生存的代价。这些代价中,或许有一部分就是我们称之为人性或文明的东西。2025-03-19
  • 不能·喵大妍儿
    是这几年读过的书里最有生理上的亲近感的书。完全没想到,读《马大书》读到痛哭流涕。虽然在地铁或者等待室里读《语音》和《恩典》的时候也差点落泪,只能想还好读完这本书是在家里,讨论危险势必也得讨论安全。故事作为一种媒介,也展示讲故事的人的avatar。异类的世界是total bizarre,充满痛苦、暴戾和愤怒,但也有不灭的爱,热情和好奇心。尤其是好奇心。读杂文完全确定了这点,多好,在日常是温和的怪兽,只在自己创作的故事里露出獠牙。2025-07-10
  • 于是
    巴特勒并不是靠奇绝想象力的作家,亲和的文字里包容了残忍的清醒和多情。我觉得是人味儿很重的异星异类故事。而且对于“异类”的相处方式,她有一种深邃的探索式的假设,非常难得。2025-05-29
  • 范文婧
    奥克塔维亚巴特勒是我喜欢上的第一位科幻作家,也是我的女性科幻启蒙。在她的作品里,黑人女性总是主角,她们总是更敏锐、有天赋、被选中,男性不总是糟糕的形象,外来者也不是;而作者本人也是这样既有天赋,又非常努力的女性。这本小说集里,我比较喜欢血孩子、恩典、马大书。整体而言,它不算是我舒适区的作品,但我喜欢奥克塔维亚,下一本书见啦!2025-03-11
  • ·fwdx·
    写得太一般了,这本收录的短篇基本都是一个模版的自我重复,作者要不是黑人女性简直是老套自恋得有点令人难以忍受。怪诞血腥丝毫没有哈,发想和想象在如今的时代看起来也特别平庸,封面更是难看的让人丝毫没有购买的欲望,美编是拿word做的封面吗?2025-03-30
  • #ArtfulDodger#
    巴特勒属于可以改变读者对科幻文类认知的作家。读过巴特勒会意识到原来科幻小说还有这么多的可能。巴特勒特别擅长描写困在两个系统或者两种现实之间惨遭拉扯的角色,这种两个世界的摩擦甚至可能是纯粹的肉体的,因此这也让她的写作异常有冲击力。七篇短篇当然各有优劣,但是《血孩子》和《恩典》两篇绝对值得一读,虽然我觉得把amnesty翻译成恩典有点奇怪……2025-05-19
  • 乖狗狗小灰
    明明是男人生孩子,我仍旧感到痛苦地无法呼吸,孩子像寄生虫一样榨干、蚕食育体。只有人类存在的时候,被压迫的是女性,有更高级外星生物存在时,男性也难逃一劫,一切以利用价值为主,这就是残酷的生存法则。当男人说要向公开展示生育过程时,虫子只会说:“这是私密的事情”,这跟现实生活简直一模一样,男人明知有多大的风险,却仍旧把女人逼上手术台,还冠之以“不爱孩子”的罪名,但是每个人都会有对痛苦和死亡的恐惧,女人则不被允许。要让每个女性都看见世界的真实相貌。2025-05-11
  • 粟冰箱
    挺失望的。我把它归于宣传诈骗类型,“怪诞血腥、凶猛猎奇”,“扒皮吸骨,开肠剖肚”,读完整本我是一点也没感觉到。她的文字风格就不是很浓烈的那种(或许跟翻译有关?),而是平静中带着对社会人文的反思和质问。这样的故事叙述就跟宣传的血腥猎奇风格无缘了。第一篇《血孩子》的设定在她写出来的年代可能很新,但放到现在,有《禁忌女孩》《停尸房收藏》这样的影视作品刻画男人怀孕,加上她本来也不是宣传里怪诞猎奇的风格,读起来就没啥冲击力。总体来说《血孩子》《黄昏清晨夜晚》《语音》还不错。《近亲》《交叉点》这样类似练笔的作品我不知道有什么收录的必要。另外她每篇后面记录的灵感来源很有意思,附录杂文也能鼓舞很多写作者。2025-03-25
  • 慢懒
    记得收到签下这本书的确认邮件时开心得想绕办公室跑圈。难以描述我对这本书的情感,因为它引发的震颤近乎是生理性的,时隔几年再翻开依旧是感到一阵眩晕,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陷入了Octavia文字的旋涡还是坠入了时间的旋涡。异族,末日,杀戮,围裹人体的触手,麻醉意志的气味,种种怪诞与惊奇描绘的是我最深切又迷幻的噩梦,迫使我一次次走近去触碰不可触碰的存在。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