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岩盐michelle
    从来没有白人与黑人,只有富人与穷人。黑人白人是被政客建构并用于分离团结势力的。2025-04-02
  • 烟火
    通过白人贫困这个事实,将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的障碍实现。美国的很多白人也是深处贫困之中,就像广东有最富有的人,也有最贫穷的人,两极分化。2025-04-12
  • 书非借不能读也
    牧师背景的作者,所以本书有浓浓的宗教意味,强调第三次融合,帮助贫困的各种族人群,积极参与政治,和学者的视角完全不同2025-07-11
  • 南加州从不下雨
    年初时候小红书移民,当时比起官方的中华文化输出论调,我反而是第一次真正关注到欧美青少年的生活,并震惊于白人贫困,包括但不限于卖血浆赚钱来交学费等等,为避免陷入单方叙事的国族优越论,所以草草翻阅了这本书。核心观点是,种族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遮蔽了更根本的阶级和贫富差距问题。解决方法是老一套的非常理想主义的说辞。说种族等非物质身份是被建构出来的当然make sense,但矛盾点就在于,这种写法往往会演变成对此类不平等问题的“搁置”,可以类比民间常见的阶级大于性别的言论,再去思考就明白有问题了。2025-06-14
  • C. Sue
    看了个大概,因为宗教夹杂的大量叙述,读起来的现实内容并不多,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在。2025-06-03
  • 冬天
    读的是英文版,但在豆瓣上英文版竟然条目「不存在」!所以中文版究竟删掉了什么??2025-04-24
  • 逆转命运的一年
    印象中一直以为美国黑人贫困,其实美国底层白人贫困人口超过黑人4000万,占总人口的 11.6%。因为信息差,黑人都能演上白雪公主,美人鱼了,话语权能差到哪去。2025-04-07
  • 希望
    美国种族问题的核心从来不单是肤色,而是阶级与权力。2025-03-23
  • 大大不胖
    在小红书和美国人对个账后,再看这本书真是入木三分。2025-03-07
  • Cooltree
    第三次重建 文笔与视野都很好 期待新一场的大觉醒运动2025-01-21
  • 不一定
    不分肤色人种,只有贫富差距~2025-07-05
  • Nelly.L
    《白人贫困》为拨开美国政治乱象的迷雾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我们虽然一直知道社会底层的政治代表性是很低的,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参与政治发出声音,但我们常常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书作者认为,在财富向规模越来越小的精英集中、贫困人口的数量和困境都被远远低估的当下美国,穷人才是可以左右选举结果的关键选民。数据显示,2016年大选特朗普在所有收入超过5万美元的群体中都以1-4%的优势获胜,但在所有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群体中,他都以超过9%的劣势落败。作者认为,民调中谈到的“未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选民”,其实是指那些小企业主或退休人员,“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相信只要税收保持在低水平并且401(k)养老金账户能够不断增值,每个人最终都会过上更好的生活。”2025-03-11
  • Ellen
    上次讲了我为什么读这本书,因为万斯的经历,所以我对这本书是希望获得更多调查结论(虽然作者也引用了几处皮尤的数据),但是作者跟万斯一样,论证观点时用的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个案。同时我也忽略作者的身份,牧师加民权运动的领袖,他怎么可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白人贫困做定量研究呢?是的,这本书其实大篇幅讲的是种族问题。他讲白人和有色人种的分裂是政治集团的权谋。民主党和共和党其实都不能代表无关种族的贫困美国人的利益。贫困,是阶级问题,道德问题,而非种族问题。然后作者批驳了占据美国主流社会的四种话语,白人至上+只有黑人想改革+贫困只是黑人的事+种族分裂无法弥合。我的会员权益刚好就读到这了,第六章,后面四章是作者的建议。我应该并不会想方设法读完了。不同目录下,作者有些呼吁是翻来覆去在讲的,略有些啰嗦。但也蛮有收获。2025-01-28
  • Blade King
    道德融合,第三次重建2025-02-01
  • Pluto
    元叙事就是种族问题实质为阶层问题。强调白人贫困也有利于对白人至上消解。虽然作者强调无党派倾向,但文中还是浓浓的民主党味儿啊2025-05-11
  • 曼登提姆
    一星给翻译:Eric Foner翻译成福纳,Spike Lee翻译成斯皮克李,混淆了Jim Crow和Jim Crow Laws。巴伯的三观颇具唯物史观的色彩,看到了系统性种族主义背后的class因素,而且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过,巴伯在认为漂亮国现行体制已然崩溃的同时却又主张进行非暴力的“道德融合”斗争,希望通过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与多种族的自发合作来完成“第三次重建”。只能说巴伯真诚有余,而觉悟不足,与重建时代以及上世纪60年代的前辈们比差远了。顺带一提,巴伯反复使用了“文化战争”这一概念,JD Hunter提出的理念还真是实用啊。2025-04-11
  • 把噗
    搭配小红书一起服用,打破滤镜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