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自由的老虎
    通俗易懂,了解近现代伊朗的入门图书2022-02-16
  • 吴焚舟
    伊朗也是有点惨。在美国认识了好多伊朗人,仅次于中国人印度人的感觉。主要是近代伊朗,没有对比也不好说,也不知道是不是公允。。。2022-02-21
  • anewcomingday
    如果没有读过伊朗通史或对伊朗历史不是太了解的读者读本书跳跃性较大,没有连贯的脉络和线索,只能做局部了解;但对读过伊朗通史或对伊朗历史有了解的读者来说,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借助回答一个一个问题,把伊朗的重要历史节点、宗教背景、文化背景、重大历史事件都穿插在对各个问题的回答中,阅读体验还是不错的,书中回答自霍梅尼政府以后的各个问题,尤为精彩,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相对客观中肯的立场。阅读本书有助于理解通史阅读遇到的问题,也有助于理解当下的相关国际时事。涉及宗教的某些专业词汇翻译与其他同类型译作有较大差异。建议可参考同一词汇被更多采纳的译法,否则在阅读中有种陌生感,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2022-02-13
  • 168 Hours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系列中以伊朗为主题的一本,很怀疑这套丛书都是出版社编辑集思广益的问题,然后交给约稿的作者来撰写。这些问题非常的知乎体,因此本书关于各类问题的解答也可以看作是知乎式问题的经典回答,基本要求是在2-3页左右的篇幅中来回答专著论文式的问题,需要极大地提炼有效信息量,当然也会在其中忽视大多数细节。就本书而言,作者延续了其他著作中对于伊朗文明的欣赏与当代深表可惜和同情的心态。2022-03-10
  • seeku
    在@桐庐新华书店分两次看完。大概了解到伊朗的历史与起源,以及现阶段矛盾的源头:伊朗什叶派与沙特逊尼派的恩怨历史渊源颇深,是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争权导致的;伊朗与黎巴嫩、叙利亚是“一伙”的,还强烈支持巴勒斯坦,也交好于俄罗斯,但与以色列、沙特还有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是死敌;60、70年代的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几乎完全西化,号称是最开明的一段时期,但其实颇为腐败;伊朗的国内政权结构比较复杂,宗教精神领袖是最高领袖,但总统和议会又是民选的,不伦不类的“半民主”国家;历史上,阿拔斯大帝、礼萨沙、摩萨台首相、霍梅尼都是影响巨大的人物!2022-03-19
  • 风之影
    本书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采用了答问的方式,这样使得问题与答案都比较集中,有助于读者比较准确和快速的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但这种写法也是以牺牲整体性作为代价,读者也不易形成一个对于伊朗历史的较为完整的印象。本书作者虽然是西方人,但在观点上却是有着相当多的对于伊朗同情和支持之处,像在西方世界普遍的对于伊朗支持恐怖活动的指责以及内部宗教冲突以及伊核问题上,都有为伊朗辩护之处,虽然难言真正客观,但作者这种态度还是值得肯定,也可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中立的观点来看待伊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真正影响伊朗的还是近现代所受的外来冲击,而当下的伊朗也可以看做是全球化推行多年来的负面因素所导致的一个反全球化的样本,尤其是宗教势力对于这个国家影响的深刻程度导致了现在的伊朗独特的政治状态…2022-03-24
  • 绿音儿&外星兔
    一部精彩精炼的伊朗国际关系史。作者是英国伊朗专家,所以本书对于古代史部分草草略过,重点是近代和当代伊朗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大事件。作者论述近现代伊朗时充满同情,中立,甚至可以看到一部分偏好。除了可能部分与雅利安情节有关,更多是作者介绍的伊朗在当代大事中的立场。比如对核武的回避是宗教的要求,两伊战争中对萨达姆使用化武并未以牙还牙,曾庇护犹太人也可能因此反对以色列建国,亲西方的巴列维王朝其实也很残暴。而伊斯兰法学监护制度是伊朗探索出的一个现代性路径,这种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意识形态是民主和专制嵌合体。这本书按照时代分章,章内每节就是 Q&A 了,有点咨政报告的意思,也或许就是从他曾经的咨政报告转出来的。换句话说,当意识到这一点,书中批评英国在近代历史上的不道德行为,就还挺正的。2024-11-14
  • 匠与高千
    本书形式上,跟前不久看的《菊花王朝》这本类似公众号文章集很像,但实质完全不同。每个问题之间都是有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步步紧逼层层递进。之前有一张图一直很流行,说上世纪70年代的伊朗十分开放,女性都穿着时尚的衣装,以此来表现如今1979革命后逆世俗化带来的历史倒退。读完本书才发现,这只是很小的一个片面,巴列维的统治已经烂到根了,左翼重新转向宗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全书四分之一是参考文献和原文索引,服了。2022-02-06
  • 451½°F™
    伊朗历史与现状的ABC,尽管作者的身份与行为试图「理中客」,但是在第三方读者读来还是有很强的倾向性,对于伊斯兰政治文化背景下的通识读物依旧很难讨论一种客观性。2023-06-05
  • كاثرين
    强推,重点全部放在现当代政治大事件。我个人读完后的一些刻板印象改观和思维转变:1. 德性——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一方受害于萨达姆使用的化学武器,伊朗有能力进行同手段的报复却从来没有这样做;2. 伊朗是外交姿态上反以最激烈的中东国家,但伊朗人是对犹太人反感最低的中东民众,伊朗公民中的犹太人按数量是中东除以色列外的第二大犹太人群体;3. 伊朗决策层的一些疯狂举措需要放在特定时间背景中考量,影响更大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狂热”:比如美使馆人质事件(时值修constitution,霍梅尼需要利用此事件作为打击自由派的舆论资本)和鲁西迪追杀令(霍梅尼当时已病入膏肓需要强硬姿态的政治遗产)等。只有当我们停止把敌对方全部假设为毫无理性的疯子时才能有打开思路、想出更和平和具有开放性的解决争端方式的可能。 2022-01-21
  • 巴布工程师
    市面上关于伊朗的书有:新月与蔷薇,伊朗4000年,伊朗500年,牛津伊朗史,这些体量都大一,如果想找一个简洁点的,这个也还行〈作者还有一本伊朗简史〉2024-07-11
  • 努力不熬夜
    “被低估的文明”与“未完成的革命”,这个标题提高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上市就下单购买了。现在看完就觉得一般,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有点失望。2022-02-20
  • danyboy
    问答体,有伊朗简史,主要是今天特别是1978年革命后的伊朗。这段时间因为莱西之死,特意找来这本书看看。虽然篇幅不长,但述评结合,观点鲜明,还是挺好看的,特别是对我这种完全不了解伊朗的读者。这本书给我的现代伊朗的印象,就像一个“儒家共和国”,当然儒家从未有过这种强大的教士阶层并扎根基层的时期。伊朗的选举和司法体系还是蛮现代的,比俄国真很多。城市阶层尤其亲西方。中国大使在中译本序里甚至说“伊朗城市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子女在欧美留学”。该书还说,伊朗作为国家反对以色列,但国内并不反犹;教士阶层统治下,某些方面固然有退步(比如禁止女性担任律师和法官,戴面罩,酷刑什么的),但识字率、女性读大学比率、女性就业率都大幅提高。当然,该书也不断提醒读者不要高估这些现象,伊朗很复杂,只是不要想当然。2024-05-26
  • 洛兹尼茶
    伊朗居然每次都能走错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