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effelee
    有料的背后是学人的有趣,虽身处朝不保夕的离乱之世,但旧学的浸润给了他们骨子里的乐观天真,反观当下,多的是虚与委蛇的假道学,不胜唏嘘。2025-03-02
  • 岛民
    耙梳故纸堆,勾陈历史。几年前的事都已忘得一干二净,故纸堆的故事又有多少人在意。南北战争结束,李将军脱下军装当上了校长,像是做梦一样。此类文章还是喜欢在期刊中阅读,一期一会,更舒适。一下子看的太多,容易烦躁。2025-02-24
  • 南家思异密
    有朋友批是书“没有老派掌故家写东西的节奏感”,简直是掌故写作的反面教材,亦有朋友说“也不是不行,而是题材都没有什么意思,够不上掌故两个字,”近于《万象》的余绪。两种观感皆着眼于“掌故”,但我对作者的“心事”别有体味,正如严序说“无心事则无寄托”,运笔或有精进的空间,只要心事寄托在,总是可堪咀嚼的2025-06-23
  • sayhello
    宋老师第一本书,写的好看,做的漂亮,宜读宜收藏。五星2024-11-07
  • 读书界有小人
    发掘复杂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内心世界尤为可贵,若是文章更有趣味则更佳。2024-10-30
  • 里仁
    掌故应写得好看有趣,否则不如去写学术论文。2025-01-05
  • 好名字
    没有新文章,只是一本之前散布在各类杂志上的集子,虽有补记增色,但不免充数之嫌。2024-11-04
  • 王敬轩
    考据精确,文字漂亮。2024-11-23
  • 大甜甜~~
    和宋老师未曾谋过面,读完这本书,觉得他可能会是一个比较老成的年轻人。谈的是掌故,但笔下有温情,大概都属于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之同情”。龙榆生、赵次溪、周作人均属于这样的类型,在历史里被定了罪的人,之后都活得不舒坦。读这本书有一些意外,我确实都想不到,之前大家对傅增湘的去世时间都没弄清楚。最令我觉得有价值的,是对沁园春雪在早期的流传情况的考察和对多余的话的再延伸,都是革命时代的小插曲。书中还谈到,怎么理解杨绛的散文中的拆散与重组,我觉得见地很卓绝,用来理解鲁迅的《朝花夕拾》也是完全妥当的。作者年少却又老成,未来还有无限可能。2024-12-01
  • 阿墟
    连日奔忙,精神极劣,但拿起此书还是手不释卷。许多文章曾看过,重看也喜欢。尤其看往年的与近年的,更觉风貌有变化,确实是越写越好。忝居书尾,其实,我也要谢谢作者一直以来诚挚的帮助。2024-11-14
  • 一口一瓜散仙生
    非专业出身而到这种水准,令人钦佩。2024-11-19
  • 忽毡
    致密而不繁冗,叙述轻盈有趣,并不为了掌故而掌故,能够从琐碎里提炼宏阔的问题。2024-11-19
  • 麦客
    落笔严谨 考订细密 文献功夫了得2024-11-24
  • 陈胜
    各种关于近现代作家、文人的掌故文章,重在考证详实、逻辑严密,且文字灵动,读来引人入胜2024-11-15
  • 万历1587
    除了高罗佩和胡兰成两篇兴趣不大以外,其它篇章都是新式掌故的佳作,文笔和识见都好。另外读了关于傅增湘去世一文的讨论以后对专家们愈发不佩服了。另外,陶庵回想录真是一本少见的好书,这是值得向小宋再三致意的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