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Cero
    有趣的食物化学知识科普,缺点是略显碎片化,译文流畅专业。学习做菜技巧只是经验的累积,而掌握食物化学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任何美妙风味的背后都藏着神奇的化学反应!2025-03-03
  • 时寸光
    看完这本书我再也不敢说自己会做饭了!原来厨房才是宇宙级科学实验室"饼干上的孔洞竟是数学公式的杰作!"当我翻开《厨房实验室》看到这句话时,手边的玛德琳蛋糕突然变得陌生。这个在《追忆似水年华》里引发普鲁斯特效应的小甜点,此刻在我眼里俨然成了精密的科学仪器。作者罗伯特·沃尔克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附体,用显微镜般的观察力解构着厨房里的每个日常场景——原来我们不是在烹饪,而是在进行量子物理实验!在这个"万物皆可科普"的时代,美食博主们还在比拼滤镜参数时,真正的王者已经开始用元素周期表解读菜谱。正如达芬奇在《大西洋手稿》中写道:"研究艺术的科学,实践科学的艺术",当米其林大厨开始与分子料理学家合作,当咖啡拉花师用流体力学改良手法,你还会觉得厨房只是柴米油盐的战场吗?2025-02-16
  • 芙夫思想
    里面的问题只有你想不到的,所有问题都有可能出乎意外的与你在任何时候相遇,从科学角度给出的解答能够让你避免盲目,找到解决问题最可靠的方法。2025-07-02
  • Dorothy
    厨房和食物为切口的化学科普读物,Interesting~2025-07-21
  • Doumeki
    收获了很多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用上(并且相信很快就会忘记)的知识2025-04-17
  • 老欧
    问答科普,挺有意思。作者的幽默感真是又好笑又讨人厌(*‘ω‘ *)2025-05-03
  • 横转中子星
    本书讲述的很多知识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种厨房科学。它分为“”学院派方法”和“”经验派方法”。本书也可以视为一本厨房科学的教科书。其实当我们刚刚步入社会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对于厨房的一些用具可能没有太清晰的掌握了解。所以这本书其实看似是一本讲述很多问题解决方案的书,它实际上也是一本让人们在厨房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的教科书。本书除了讲述了很多厨房问题的解决案例之外还附有很多有趣的内容。他并不很复杂的烹饪手法而是教你如何还原食物的本味。比如说如何煎制一块好吃的汉堡肉,如何做一份恰到好处的鱼肉。每个步骤讲述的都比较详细,这和中文菜谱里的“适量”、“少许”、“适当”来讲的话可能更适合新手来掌握。2024-10-25
  • 張小得
    很多文学影视作品都把厨房描述成一个禁锢了女人的牢房,但我感觉…也许并不完全是这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厨房为自己准备一顿晚餐,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休息时刻。撸起袖子,放下案板,打开抽屉拿出刀,就可以和以上时间的今天隔绝,心情舒畅。珍惜食材,尊重常识,探索烹饪方法,认真食用,一整个过程都在与食材、工具进行交流,比电话会议更有真实感。这本书把厨房里的基本常识原理和我们思考过的问题都做了解答,至少有100+个你你我我在厨房产生过的念头,当然还有美食书里少不了的食谱。如果把厨房当作生活的一间实验室,这里拥有最精确的科学,也可以见证艺术的诞生;如果只当做厨房,那也恭喜,你发现了一本很好用的厨房版十万个为什么。2024-10-30
  • 小叶子
    四星半,非常有意思的小书(如果能适应作者满满的吐槽的话),菜谱非常美国化,但其中一些(好吃的)白人饭的道理也值得学习。2025-04-06
  • momo
    还挺有意思的科普读物,适合本文科生看看热闹2025-02-09
  • 乙左左
    把厨房当做实验室了,科普的部分非常专业,辟谣了许多人们错误的说法,代糖的部分告诉我们很多健康饮食是否真的健康,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这些日常常见的添加剂对人体将造成什么影响,盐的部分除了基础知识则科普了盐感盐、减盐、海盐与普通食盐的区别,脂肪的部分从分子角度解释了反式脂肪的坏处。涉及的学科包括了生物、化学、物理等,科普的同时又告诉我们如何做好料理,从科学实验到实践,有趣实用。2024-10-02
  • 有弹性的菲哥
    还是补到了一些常识课2024-11-03
  • 黑爷爷云端书架
    7分。这书里面有些内容有点过时了,有些也过于简单了。但是仍旧是一本有趣且值得一读的书。2024-12-09
  • erikakaka
    真的很有意思 提的问题也好 解答也平衡了专业性和易读性 甚至还有点一句话冷幽默 唯一不喜欢的点是那些西式菜谱对我就不make sense2024-11-17
  • 知非
    有的有趣,有的无聊(可能是跟专业太相近了)。不管怎样,但是能有这个类型的书就难得了。2024-10-17
  • 后浪生活教室
    本书适合人群广泛:美食爱好者、厨艺爱好者、科普爱好者、学生群体都值得一读!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