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caesar
    很多地名人名不熟悉,读起来有点吃力,就着地图看容易理解一点。2025-03-31
  • 疯狂大帆船
    这本书干瘦干瘦像风干的牛肉,正但吃起来实在费功夫……对想要了解中亚历史的人来说,尤其是想从中国视角出发的话,恐怕要失望,原因是本书头绪众多,大体上是以中亚各族之间的互动为描述对象,并由这一狭义的中亚史牵涉他们与周边大帝国的关系,枝蔓纷繁,没有周边断代史和历史地理学的基本功估计读起来很痛苦,当然更要命的是还没有历史地图,因此读者对其中的征战缘由及其后续历史意义的理解难免存在挑战。2025-03-12
  • 渊渟岳立
    概要式介绍了中亚地区突厥化前之历史,恰可补巴托尔德名著作所略部分。重点关注地区在人口、经济、文化等大方面之变化。要言之,该地绿洲城市实为草原、荒漠中之孤岛,故利于割据而不利混一,力量之分散令该地易受外部影响,东西南北各方、游牧农耕、各类宗教文化之潮水在此交汇,致使人口、文化不断变化,地区之“明星”亦从吐火罗变为粟特,地区政治形态在定居王朝——游牧冲击之间反复循环。而外部潮水退去后,常能留下或大或小之文化“洼池”,令该地更加多元、分散。伴随着伊斯兰化,多元分散之局面渐成一统,波斯文化亦借势渐成主流,最终中亚反成伊斯兰文化之中心,伴随着突厥势力之扩张,其文化风尚反过来成近东地区之主流。概要式著作利于读者观察“风势”之变化,此作即为典型。2025-06-03
  • RogerWang2333
    3.5/5作者的笔触整体还是清晰的 但是即便如此 太多的复杂的地理概念 专有名词还是使得这本书不那么易读。2025-02-16
  • 沙漠的邻居
    本书是针对普通读者的科普类著作。在非常有限的篇幅内,对如此复杂的历史做了尽可能的全面、扼要的梳理。很适合作为拓展阅读的索引。2025-03-12
  • IX-termniterd
    一天时间读完,不愧是大师的作品,作为简史省略了不少东西,行文中常常出现“对于XX的历史,我们在这里不多叙述”,地理范围也定的比较死,主要是不定死的话影响中亚的东西就太多了,牵扯到各种文化和帝国它们的核心地带,那样就讲不完了。正如译者所说这是微言大义,所以翻译上也有些许瑕疵,在摘录中已经指出,但瑕不掩瑜。最后某个打1星的评论看着就搞笑。2025-05-18
  • Matt
    功成名就的老学者,信手拈来挂一漏万之作……2024-08-15
  • 扭腰客
    要想真正做成“一带一路”,建议各级行政官员都翻一翻这本书,尤其是西部省份的主政者2024-11-22
  • 五花王
    內亚史的核心应该是三条内流河绿洲地区的双核互动,但现在只能看到两条,当然文化与国境,是两码事。2024-08-26
  • 难得随便兜兜
    三个翻译两个校对一个编辑,既不专业也不用心,交出了一份四流水平的译著,译者注没有必要的画蛇添足,尤其232页的译者注“此说有误”更是可笑,原文用了“基本”两个字,用词严谨,但小丑偏要在巨擎(本书语)脚下显摆地跳一跳。2024-08-31
  • 沈大力
    并不是很清晰,翻译有很多问题,表达不清,用词不准,前后矛盾2024-07-20
  • 午夜飞行家
    整本书没有一张地图,现代和古代地名变化又那么复杂,看起来还是挺累的。由于中亚研究史料的缺乏,很多推测并不能让人信服。至于西域部分,由于某些原因,只能点到即止,还挺遗憾的。2024-10-10
  • 五一山人
    也就那样吧,没有传说中那么好。作者主要是搞伊朗史的,从波斯到塔吉克,再到中亚,中心还是围绕波斯语民族在展开论述。近代以前的中亚史其实很混乱,不大能讲的清,特别是和中国史相比,缺少太多史料了。2024-07-26
  • 婧然的大理书房
    太好看了!费耐生最后一本书,通俗、简单,但不时就点拨你一下,不只是知识点,更是思考、研究历史的方法和视角,一口气读完先来激动的打个分,等我明天写书评!2024-07-10
  • 火烧莫斯科
    中译本删除了至突厥时代为止的副标题太致命了,其他翻译问题到时候写在书评里。这本书可以作为中亚古代史合格的入门书,学界主要观点都有所呈现,可以搭建基本框架。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