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Sol 索尔
    忍耐读了四分之一,弃了!公路叙述,拖沓无味,如嚼白蜡!唯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订阅了此书,且在上线第一时间读起呢@《每条弯路都通向自我》2025-03-07
  • 白衣苍狗
    人的一生有三万多天,写完一本自传需要成百或上千天,而在一本自传中读完一个人的一生只需要十天。希望年老时回首往昔,也能像奥利弗这般侃侃而谈。2024-12-20
  • 微蓝
    被作者的率真感动,传奇一生,自由,孤独,勇敢又热烈地生活着。正如他所言:“每一次偏离常规的选择,最终都成为了让我成为今天这个人的重要部分。”2025-02-24
  • 见遥
    坦诚又肆意的自传,开始以为会是很多病例理论,读到最后才明白书名由来,很自由的一生。2025-02-02
  • 穆清
    创了我的阅读速度记录。很少能用这么短时间读完如此篇幅的一本书。能在钟爱的领域,纯粹地工作,让人钦佩又羡慕。中文译名鸡汤味儿太浓,过去的经历塑造现在的“我”,可是过去并不是弯路。2025-05-18
  • 通灵巨蜥
    摸鱼摸了个大的…去年这时候读了亚历山大洪堡和段义孚的传记,今年年末读到了萨克斯传记,这三个老gay真的有好多共同点,都是一辈子辗转世界各地,与一群一群的天才为伴,精力旺盛,都有百科全书式、人文主义的学术气质…关键是寿命都超级长。命运冥冥中告诉我虽然比不上人家的胆略阅历智识,却也要向他们的豁达坦率心向往之吧!2024-12-06
  • 沈书枝
    奥利弗的人生比之前只知道他是个神经科医生时想象得要丰富得多,他精神世界中所经历的风险也比我想象中多多了……读到吸毒那个阶段真是为他捏一把汗。这本书其实有点称得上“朴实无华”,但读完之后很神奇地我开始对他的其他书感兴趣,开始读《钨舅舅》了。2025-03-28
  • 冬至
    一本读来很流畅的自传,从年轻时代写到晚年。虽然奥利弗·萨克斯自认并非天才,但他这一生给人的感觉就是“轻松丝滑”,对众多领域感兴趣都能读进去,想研究什么总能找到突破口、形成洞见,分析问题、记录心得、再收集素材,顶级畅销书就很快写出来了。当然他也很用心和努力,但让人觉得不费劲。在这些背后,除了他本人的求知精神,也与他对病患的真切关怀密不可分,让人敬佩。其中,他与奥登的交往那段写得蛮温情的。2024-10-31
  • 紫爵
    这本书是作者献给世界的生命独白,很美,让我深受感动。从叛逆少年到牛津学霸,从学术明星到旧金山瘾君子,从被母亲否定的同性恋到七旬遇到真爱的浪漫守护者……他的人生起起伏伏,故事不断。他始终以科学家的冷峻与诗人的炽热,饱含深情的书写着疾病、迷失与救赎。书中流淌着对病人的共情、对亲情的释怀,更传递着一种信念: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弯路”终将指向灵魂的归处。2025-03-20
  • 望海的少年
    太好看了!超爱!萨克斯医生真是好精彩丰富的一生!这本书里有化学、生物、自然、植物、神经医学、摩托车、旅行、写作、临床医生的人文关怀,还有自己的家人、交友、恋爱、吸D、生病……他的勇敢、真诚、探索精神都如此打动人,我用了一天半迫不及待地读完,兴奋得像回到小时候,对地球知识无限好奇的阶段。最后,萨克斯医生75岁时又谈上了恋爱,真是太好了!2024-12-11
  • WildTiny
    有时觉得看书最美妙的一点便是:我在文字中感受到了一个人灿烂精彩的一生。医生在通过这个职业寻找并深入观察着世界,看见别人,看见自己。白驹过隙,我有幸又看完了一个可以参考并学习的“样本”。期间穿插了看石康的文字,反而通过此可以对比理性的实验精神和感性的观察者这两种角色带来的差异。现在对此还没有答案,但我已有勇气继续去探索、尝试!书中比较乱的一点是人物切换较快,往往下一行就引出了另一个不同走向的故事。2024-12-18
  • 胖哒
    翻译和中文编辑扣大分 书名尤其离谱 可惜2024-12-29
  • 黎戈
    又刷。这次突然读出了他的腼腆和脆弱。少年时代被恶毒校长虐待,三哥受虐后的精神病,因性向而引发的羞耻……他腼腆,并不多谈这些,但这些创伤让他对病人有同理心,并格外注重医学知识之外的体验。脆弱也可以是迷人的,它让他成为富人文关怀的医生,成为富体验精神的科普作家。24年最快乐的事之一就是无意中看到他的恋人比利写的回忆……没有人比萨克斯医生更应该得到爱,爱出者爱返。对,就是这本书开头悄悄提了下,说本书献给他的那个比利,害羞的医生啊。2025-04-23
  • 猪头妖怪
    一个临床医生,拥有这等的笔力、人文素养和精彩人生,实在是值得钦羡的。同样由于奥利弗·萨克斯身兼多重身份,所以他的这本自传在回望了自己的一生之余,同时也是创作回忆录和学术回忆录的混合体。对此,借用作者一位朋友的评论是再精准和恰当不过的了:“我们对科学的热爱完全是文学性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基调里,他笔下的几乎每一个病例都带有温暖、生动、有时甚至是有趣的人性深度,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据或标本。而作为作者在身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其中对一位故友的缅怀的最末,写下了一句简洁却深得我心的句子:“他在家中的图书室辞世,被他心爱的书籍包围。”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智识充满热爱的人的最好的谢幕方式之一了吧。希望这也是奥利弗·萨克斯自己的最后归宿。2024-11-26
  • 乙左左
    虽然奥利弗强调自己并非什么天才,智商水平跟大家差不多,但读到他在牛津大学喝得醉醺醺然后走进考场答题就取得了非常知名的人体解剖学奖学金,我就明白,这本书应该当做“天才是如何度过一生”的主题来读。可以说作为神经科医生,奥利弗极具文学天赋,就连青年时期的旅行和荒漠探险都具有文学气质,想象一下凯鲁亚克转行当医生。虽然普通人无法复刻天才们的经历,但至少可以学着如何在生命的旅程中探寻自己,奥利弗直面自我,包括性取向,面对灾祸和疾病的态度,更重要的其实是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失败是常事,即便天才也经常要面对失败的。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