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经济管理
周期、估值与人性
书名
周期、估值与人性
作者
凌鹏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21760330
出版年
2023-1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投资
股票
金融
经济
理财
商业
经济学
投资理财
豆瓣评论
IT迷途
作者对2005-2022年a股进行了系统性的复盘。2005是a股开始成熟的年份.2005-2009,周期为王,宏观经济发展,城市化,带动大宗商品牛市,股市在2007达到峰值,2008次贷影响继续下跌。2010-2015是成长股的天下,成长股又分为经典成长(白酒,医药,家电等)和赛道成长(互联网等),互联网渗透提升带动了这一波走到泡沫。2016-2022,是白马股茅宁共舞的时代,大基金助推了这一浪潮。大牛市五个阶段,冷落,酝酿,共识,回调,再加速。大熊市也是三个阶段,估值高回落,业绩不佳戴维斯双杀,新王崛起最后一跌。从高估值下跌通常会跌掉70%。所有市场规则里,最有效的策略就是低估值策略。不变的是周期轮动(每个行业周期不同,银行是10年),估值始终有效(价值会回归),还有人性,助推周期。
2024-08-25
阿莱夫的迷宫
有很多深入细节的灵感与感悟,但无法纳入一致的框架。但也许这就是市场本来的样子。
2024-07-31
wheating
你看到作者一步步破茧成蝶
2023-12-10
鸟之芥
关于A股市场演进历史复盘这方面的书很少,这本很难得。
2024-01-27
dahlia
凌鹏老师真是,唉,佩服
2024-01-15
Sk·Tj
一切皆有周期;估值因子有效(良好的商业模式,向上的产业周期,低估值)。指数很少有跌幅70%的,或者7个月连续阴(买入时机)。规模、盈利、回撤是资产管理的不可能三角形。流动性和大小盘没有关系。经济预期改善,周期股跑赢成长股;经济预期下降,周期股跑输成长股。熊市一般杀三波:第一波杀估值;第二波戴维斯双杀;第三波尾部杀跌。行业比较可以有三个层面:产业、宏观、策略层面。银行业10年周期上升,10年下降;2021年后开始上升。坏账处理周期即银行业周期。低估值策略跑赢高ROE和高成长的概率较大。泡沫破灭往往先跌一半,反弹一段时间后再跌一半,最终跌下来70%。从宏观出发构建投资组合,过于粗糙;要从商业模式、产业周期、估值来构建投资组合。风格指数:金融、周期、消费(经典成长股)、成长(赛道成长股)、稳定。
2024-03-31
WeTiGY
整本书看一下发现自己其实不太关注这些行情的变化,每一轮的牛熊市都有各自的原因。人们总是喜欢在结果产生之后寻找原因。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最后的总结吧!还有我认为在合理或者低估的位置买入好的公司股票,长期持有享受收益就好了。研究股票曲线、大盘涨跌耗费精力并且没有多大意义。
2024-05-25
cheng
好像很诚恳,但是,身为一个券商从业人员,又公募又私募,到头来还是,这种认识,是不应该的,回避根本原因,谈信仰,有点不地道,害人了吧
2024-02-14
我爱古诗词
关于美股,我推荐詹姆斯·奥肖内西的《投资策略实战分析》和燕翔等人的《美股70年》,前者用美股1963—2009年的客观数据检验了各种策略,后者详述了美股1948—2018年共70年的历史。不良贷款处理周期才是银行股投资的核心。
2024-06-24
叶科良
A股从2005到2020的编年史。但读罢之后的感觉真的如书的标题,只能把握那些不变的要素,周期、估值和人性。如果不是对A股过去经历有兴趣,直接看前言和最后不变部分的总结即可,要再想多看点内容,可以看每一年的复盘总结部分
2024-06-11
Z先生
复盘很仔细,写的也很诚恳,市场是周期性和趋势性的交替,但把握起来还是要深厚的功底和千锤百炼的实操……
2024-01-03
已注销
这本书让我学习了周期思维。另外警惕低估陷阱。不是低估就是好,要看有没有增长空间。
2024-02-17
祉猷并茂海浪哥
《激荡二十年之中国股市》
2024-02-28
一
如果了解A股历史,只需看最后的不变部分,估值周期人性不变,其余变的部分连业内人士都无法把握,散户就跟不可能了
2024-04-17
柳叶刀.
这是我第一本还没看完就给差评的作品。基本是个流水账没有归因分析的烂书。宏观研究院引以为傲的作品是发现了“春季躁动”。A股虽然还不完善但都不是根本问题。作为这个厕所的既得利益者,这真是蛆的赞歌。
2024-04-16
德尔斐的晚春
缅A二十年的复盘总结。凌是宏观策略出身,所以这本书更多也是侧重从宏观策略方面来复盘,凌对于宏观的理解其实是有所转变的,19年之后才领悟到宏观并不是去预测,而是按照概率分布的点位去假设各种可能预演的路径。这里不得不说国内宏观分析领域的迷思,要么深陷宏大叙事直接从宏观研究决定微观的策略投资,要么完全摒弃宏观研究直接埋进所谓的“价值投资”,前者的逻辑是宏观完全决定微观,后者的逻辑是宏观和微观完全没关系。尽管巴芒多次强调他们完全不依据宏观预测做投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觉得宏观不重要,也不代表他们不会关注宏观,要不然怎么解释巴芒在历次大危机来临时都有大把的现金抄底呢?总而言之,宏观有没有用只是取决于宏观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运用宏观。可能很多时候众说纷纭的宏观其实风马牛不相及。
2024-01-13
种地吧
作者很勤奋很努力,但对巴芒和价值投资的理解很外行,导致看似通篇长论,实则没有真正的insight。研究十余载,不过镜中花、水中月,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为什么卖方转买方的失败概率如此之大。武断地说,作者业绩不会太好,即使偶尔不错,也无法常青。
2024-06-29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