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生活时尚
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书名
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作者
赤濑川原平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45220100
出版年
2024-10
出版社
光启书局
页数
448
定价
89
装帧
平装
标签
日本
摄影
艺术
社会学
城市
设计
赤濑川原平
路上观察学
豆瓣评论
有海时
路上观察学涵盖的内容感觉要更广泛一些,这本书到后面也不限于托马森了,不过托马森这个名字还真是……很难让人认真对待啊!那位球员知道你们这样搞吗?不过整本书还只是限于观察的范畴,仔细研究下去的话没准都能得到比较朴素的答案。
2025-04-20
Br.G
对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冗余”进行反向观测的奇妙产物,是让“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艺术行为。
2024-12-31
十点翻片儿
这是一个连散步都想走捷径的时代!此刻因为这本风靡日本、至今不衰的“路上观察学”经典著作,几点一线的街头漫步也瞬间有趣了起来!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的另类探索,藏着城市变迁中不为人知的来龙去脉。是否能让我们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更多亲身发掘周遭日常的亲切感?
2024-11-18
啊啊啊乐
监考时看得津津有味。忽略价格很有趣的一本书。hyperart thomasson,城市中附着于建筑物有着独特美感的无用之物。这些有路上观察家无意间“发现”,用报告书形式创造的艺术品。模糊艺术与生活边界的后现代风格,但又因涉及不动产、私有权、原爆产生的历史痕迹等成为城市中不和谐的被封住的记忆。图片多来自70、80年代,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托马森幸存。
2025-01-03
hojin
有力地丰富了路上观察的视角+提供了神奇的灵感;资本主义不允许无用之物的出现,那些藏在人类生活区的“托马森”们不仅仅是血淋淋的城市遗迹,也验证了人存在的本质。“超艺术托马森会拥有怎样的未来?凡事都会成为它应该成为的样子。托马森在这个世界上诞生又消失。美的价值仅仅通过观察而诞生……这样的关系也预示着这个世界的奇迹会如何发生。”
2024-11-17
格罗米派
读得太开心了。有闲无聊,但是这么一本正经地详细记录之后似乎也有聊起来。上街!找超艺术托马森。
2024-11-02
特别丧
让我们一起赞美“无用”吧!
2024-11-25
猫儿桥
实在是很可爱的一本书。希望从这本书开始之后能阅读更多类别的书籍,而不困宥于一种类别。之前也有看到过很多树的眼睛,原来是树杈被砍掉的痕迹。被钢丝扼住的树,也被树吞噬的钢丝,让我想起运河边的树与蔓,有彼此依赖支撑的生命也有彼此伤害的关系。以及错位的斜坡,是我们逃离生活进入另一重空间的像任意门一样的存在,虽然也会回归现实生活,但我们也需要错位的小小的逃离。作者最后也在反思新事物的发现,再到归类,或许会变得严肃和无趣,但发现的乐趣一直存在,有待我们发掘,我们总会发现新的惊喜,因为自然如此广袤。跨越了年末到新的一年的阅读,在刚开始看的下午去了石门镇,也惊喜遇到了无用的楼梯,生活与书本从来都紧密相连,只待我们去观察。
2025-01-07
林粥粥鱼羊
读着玩儿的一本书,絮絮叨叨的行文极具霓虹特色:疑似奸夫逃跑路线的(?)高楼外壁楼梯、被绑架的公交站牌,誓死守护无用烟囱的棚屋(并没有),诸如此类。但说实话看到后面有一点不耐烦了(私密马赛)就挑着看了(有突然被烙印着人影的瓷砖墙吓到x)。被铁丝缓慢绞死的松树、没有乘客等候只用来路过的站台、被波斯菊环绕的无人使用的邮筒,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会感受到一些时光的积淀和历史的深沉。如作者所言,“所谓托马森,不过是我们在都市之中目击到的一瞬间的错位。错位的光线在下一秒就会没入都市的各个角落”。托马森是时间之外的时间。与此同时,作者(超凶)警告:“你们想只看他人的报告度过一生吗?!这样的人生会被托马森挥空的球棒打骨折哦!”哈哈,是的,看书的时候就产生了行こ行こ(ibk语气)的想法。希望有阳光漏在我身上。
2024-12-27
恶鸟
我也发现了身边很多的托马森
2024-11-04
伊夏
怀着对美丽物件“躁动不安”的心情上街寻找“都市的息肉”吧,悄无声息地欣赏它们,暗中希望有一些别人(但不要太多)也可以get托马森们的趣味。比起“考古学”,关注托马森是一种“考现学”。按照书中的说法,中国绝对是托马森富矿,就看我们是否好好留意了。如果你看到这里还不明白我在说什么,请买一本读读看吧!一定会有“啊咧,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的鸬鹚灌顶之感哟!
2024-11-11
solo
12345 应该是收集「托马森」素材最多的地方。身边的 「托马森」随处可见,这本书的意义其实不在于托马森本身,而是保持敏感,保持好奇,始终坚持路上观察。这种 「发现」「探索」的精神才是意义所在。日本人的无厘头无人能及,但正是因为这些看似无关紧要无所事事的钻研,才会源源不断产生创意,并进而上升至方法论哲学文化层面,输出全世界。阅读这本书是开心的,很多地方你会笑出声。
2024-12-13
blueshadow
这种好玩儿且趣味独特的书能出来,就是奇迹。还是会持续去路上观察的,看到有用的,就当设计思维素材,没用的?就放进超级托马森文件夹。在中国,路上观察有先天优势,咱们这变化快,且存在大量时空压缩现象。
2024-11-15
透明的香蕉鱼
城市更新但没完全更新的产物,将无用物当作有用煞有其事地留存,是岌岌可危的建物遗产、没有创造者只有发现者的艺术,更因为众多人的自发参与而变得生动有趣。最近总发现日本几十年前出的书引入现在的中国都显得非常潮流。
2024-12-22
溏心冲浪板
越看越没耐心了!本来最开头解释为什么叫“托马森”还觉得挺好玩的,但这样的杂志文风对我来说真是混乱又聒噪,如果他们非要集结成书我感觉放在艺术市集上我更愿意去翻一翻,现在这样的呈现太可怕了!东西好玩是一回事,能写得好玩是另一回事!(之前看南伸坊的装帧手记还在想怎么这个赤濑川原平隔一段时间就出书,感觉引进的大多都没什么质量呃呃。。。
2025-01-09
普罗米休息
这是一本“没什么用”的书,也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超艺术是超艺术家在不知何为艺术的前提下无意间创造出来的“。也许托马森超艺术有些回归到艺术最初的模样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城市空间中这些看起来无用的构造物,仿佛是人与城市共生后有机涌现的某种新组织?意外?但好像有了这些才让城市更像人的城市,就像真实的人都偶尔会有一些粉刺痤疮痘痘,不是都磨皮脸。另外,赞美一下翻译,日语其实不好翻的。如果最近要带一本书出门,我一定要带这本。
2024-10-30
玛丽
最近非常喜欢的书。和几年前看路上观察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或者说,现在看更多视角了。举例来说,书里分叉楼梯那个例子,前阵子有建筑领域的友邻说,这不是不意义的,是会考虑到道路宽度等规范,才把楼梯做分叉,我觉得这一点就很有趣。现在看托马森,我觉得它是纯艺术的东西,就像书里那么多案例,有个别后来也发现了它形成的缘由,但托马森的目的是发现艺术性,不是探究原理。因为观鸟的爱好改变了我的视角,我目前的状态是,既能感受到其中的艺术性和审美愉悦,又对背后是否有原理或科学非常感兴趣,都能感受到太幸运啦!其中很多案例是城市变迁造成的,现在的中国也是很剧烈变迁中的状态,所以国内读者真的也很适合托马森观察。如果能结合艺术、田野调查、背后故事、纯粹趣味等各方面,这种观察一定可以更大众化~
2024-11-21
Be quiet.
哈哈哈哈出乎意料看得津津有味,甚至中间一度抽离,一边大笑骂骂咧咧“哈哈哈有病吧”,一边又忍不住看下一页……
2024-10-28
龚滔天
从“托马森1号”的发现(1972)到本书最后一篇记录报告(1987),寻找托马森的潮流持续了15年+。一些典型案例在之前引进的《路上观察学》里已有收录,这本就更详细了。所以虽然按时间线说是“考现学→托马森→路上观察学”这样的发展进路,但托马森更像是被含纳在后起的路上观察学范畴内的分支课题。赤濑川原平写得很好玩,我经常看笑,分享给我老婆,但她居然不以为意,随口就推理出各种托马森存在的实用理由,比如看到那种“高处门”,她说就是在洪水淹到二楼的时候可以方便出去;如果周围只有一家这么做,那就是户主搬过来前有过类似经历。还挺有道理,我一时无法反驳。这么说来,我老婆堪当“反托马森”代言人。话说身边有类似组织吗?要不我们也尝试玩一个,看能不能搞点新东西出来。顺便期待作者的漫画诸如《樱画报》能有中文引进。
2024-11-12
Phihead
收集城市中的“无用之物”做了这样一本“无用之书”,有用这个词多功利啊,人生之所以有趣,不就在于对各种无用之事的执着吗
2024-11-02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