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她弥留之际
书名
她弥留之际
作者
西蒙娜·德·波伏瓦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50741508
出版年
2025-1-2
出版社
深圳出版社
页数
156
定价
45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传记
文学
法国
女性
人生
外国文学
法国文学
女性主义
豆瓣评论
摇摇小鱼
始终无法权衡/做出坚定抉择的世界难题:亲人重病之下的弥留之际到底该不该救?我们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给判断做支撑,同时也把社会伦理道德看得千金重。连波伏娃都没办法和解自洽的问题,可以想象同样的场景对普通人来说有多艰难。临终太可怕了。
2025-05-06
垃圾聚集地
通勤的时候读完这本书,波伏娃的第二性只看了开头并没有读完,所以这算是我度过的第一本波伏娃,在这本短暂的小书里深深的感受到了她的力量感。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母女,衰老,疾病,死亡和告别,不仅是一种女性关系的梳理,也是旁观参与生命终点的剖析。我一边深深震撼于她的力量感和坚韧,仿佛自己脆弱的内心多了根女性先人通过文字跨越国家和时空给予的支柱,一边伤感共情于她对疾病和死亡的描写而痛苦潸然泪下。好痛的斗争和好强大的内心力量。身为现代女性拥有比从前多的自由,是要感谢波伏娃和伍尔夫一类的女性先锋的。不仅如此,也要感谢她们留下的著作,为多年后阅读他们文字的普通女生支撑起不少的脆弱。
2025-04-05
头痛青年
如果论母女关系的复杂确实这本书描述得不够,不管是从什么角度。但是波伏瓦对死亡 存在的思考是更深刻的,这也跟她自己的思想息息相关的。一个不成熟的观察和论述:上一辈的女性主义者是与母亲割席,而我们这一辈或许应该重返与母亲的关系,这是一块宝地,未涉及到的私人领域和微妙处或许藏着答案和世界的乾坤。
2025-04-04
おぱんてぃ先生
薄薄的一本书 倾注了波伏娃巨量的情感
2025-05-08
Luna
凡人皆有一死,在面临各种临终选择时,安乐死在有些情况下不免是一种无奈之选,但至少有其选,让其选。再亲密的人也不能剥夺其选择的权利。
2025-07-11
此时隧道
很喜欢,读的时候想的不仅是母女关系,以及对临终伦理,医疗关怀的思考。 据说这本是波伏娃重多作品中,萨特最喜欢的一部,而我相信是因为对死亡的思考。“没有什么自然的死亡,在人身上发生的一切都不会是自然的,因为人的存在本身就对世界提出了质疑。凡人皆有一死,但对每个人来说,他的死亡都是一场意外,即使他深知并接受这一点,这依然是一种不当的暴力。”
2025-05-06
白日夢患者
被文字蕴含的大海一般暗涌的感情包裹,读完久久无法平静。从《第二性》开始读波伏瓦的读者一定也会感知到相似的震撼,这本薄薄的小书介于大部头的女权主义必读经典和更轻松的偏向虚构类写作(如《形影不离》)之间,似乎更接近西蒙娜而不是一位“法国哲学家、作家和女权主义先驱,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译者也很好,阅读过程中和译后记都感受到了专业和真诚。喜欢封面的设计,眼睛后面有更柔和的紫色,手牵手的亮点背影转身向山林走去,像是即将消失。
2025-01-26
Bretty
很真诚,关于母女关系,是目前读到的关于母女关系对我来说最有启发的一本,越来越能理解波伏瓦笔下的思绪,也越来越认同存在主义的生存哲学。
2025-04-20
άγριοαρνί
她悲痛欲绝,却并没有陷人过往,而是享受重返自由的乐趣,按照自己的品位重新塑造生活。
2025-03-11
W
叙事在记忆的青春期与死亡的病榻中来回穿梭。近乎理性的笔触,克制的白描,诉说一场相遇到告别。我看到了,母女二人都是如此如此热爱生活的人。其实不原谅也没关系。
2025-04-06
Marsha爱芝士
以她的名义,我反抗这一切
2025-04-15
7654321
死亡面前,能原谅一切吗,很难。经历的挣扎和纠结是那么真实,当你还在拧巴,结果绳索另一端的人直接离席,会带给人多大的冲击呢。译者的后记笨笨的,非扯 是萨特最喜欢的作品干啥
2025-04-14
黑道少女沈來迟
母亲既是控制欲极强的“淑女塑造者”,也是被婚姻吞噬的牺牲品。她矛盾的一生:热烈又压抑,挣扎又妥协。
2025-04-25
R
译后记不错。你要尊重波伏娃,不一定全然信任她。
2025-03-26
77-cui
妈妈过世之后,隔了大概两个月,我在一个深夜里浅浅的记录了一下我跟她的一生。但是我隐藏了在她病重期间,我们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相处细节。《她弥留之际》,又悄悄地掀开了这样的一层感触。同样经历了母女关系的遗憾、恐惧、悔恨。“正因为她是我的妈妈,她说的话比其他人更能伤害我”。不仅死亡是一个单向的体验,与母亲的关系体验也是单向的。不要去做那样的妈妈,不要去做那样的女儿。看见母亲的同时,也再次看见自己。无法逃避的生命是一个轮回,但不要让我们的不幸降临到下一代。所以现在,轮到我了,做那个先去改变的人。
2025-03-10
没事老想学猫叫
在对波伏瓦母女关系没有任何前情提要的情况下打开这本书,一度觉得叙述异常冷静,读到后面慢慢回过神来。当对抗、疏离关系中的一方突然被死亡攫住成为弱者,另一方面对无可否认的痛苦和悲伤,即时的反应更多是震惊、无措,爱和理解并非一触即发的程序,而是一种缓缓试探的方向。“没有人教过她如何坦诚地观照自己的动机,形成自己的判断”“辩论和驳斥的道路——我的道路,对她是封闭的。”“我同情她们。同情我,是因为当时的我是那么年轻,什么都不懂;同情她,是因为她已经没有未来,而她永远也不会明白了。”“无所不知是一种邪恶的才华,我知道底牌的秘密,却留她一个人在远处苦苦挣扎,深陷孤独无助的境地。”
2025-02-22
七日来复
爱不会因为濒死而迸发,怨怼也不因为濒死而消散。
2025-02-02
盐少女
比起安妮·埃尔诺写母亲,波伏瓦的这篇记述给我的冲击没有那么大,可能因为她对母女之间的矛盾纠缠着墨不多,只是忠实记录自己在母亲生命最终阶段所产生的恐惧和反思;也有可能是哲学家的身份带给她太多理性思考,以致在一定程度上把母亲的垂死和人类普遍的死亡进行了通感,让我读时思辨大于情感流转。母女关系,对于我是一个从致力扭转到沉默不语的话题,我已不记得自己究竟是在何时清晰地认识到与母亲和解之不可能,或许决定性的一刻并不存在,我只是在年龄渐长,与母亲的力量两极反转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一厢情愿的努力毫无意义。如果说选择做自己是对母亲必然的背叛,那么就算小心翼翼地摸索到一个平衡点,也只能叫做“妥协”,而不是真正的和解。我在缄默中放任了这场战争的持续,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直面空荡荡的战场和其后的茫茫空虚。
2025-01-21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